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7篇
安全科学   17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80篇
基础理论   36篇
污染及防治   46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生物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排放的废水日益增多。造成的危害也直来越大。采用生物学方法处理废水具有许多明显的优点。介绍了一些生物学方法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02.
根据大庆油田主要交通干线噪声的监测结果与机动车流量、重车率、机动车运行速度及道路宽度等因素进行相关分析,找出了影响交通噪声的主要因素。回归分析表明:交通噪声与上述4个参数均呈正相关,其中机动车流量、道路宽度对交通噪声的影响较小,机动车运行速度对交通噪声的影响较大,对交通噪声影响最大的是重车率。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交通噪声预测模式及控制交通噪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3.
继高速铁路快速发展之后,磁浮列车,特别是中低速磁浮列车将成为城际客运的又一重要交通工具。作为一种非传统的新型轨道交通运输工具,消防部队有必要深入研究其灾害处置对策。本文介绍了上海磁浮列车线路的主要情况,以已发生的灾害事故为背景,分析了事故特点和难点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4.
外循环流化床处理含染料废水的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活性炭为载体的外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采用厌氧、好氧组合工艺对含染料废水进行处理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炭载体填充量15 g/L为最佳用量,与流化床的流体混合特性吻合;得到最优化处理流程,包括一次性进水厌氧A(总计4 h,其中进水5 min)-好氧O(4 h)-沉淀(1 h)-出水闲置(3 h),周期12 h。COD进水浓度较高时,其去除率89.4%;COD进水浓度较低时,其去除率82.3%;色度去除率接近100%;NH4-N去除率达60%以上,总容积负荷0.052 kg NH4-N/m3.d。为了保证高效的脱色效果,出水闲置阶段不应低于3h。  相似文献   
105.
The adsorption of Methyl Violet (MV) cationic dye from aqueous solution was carried out by using crosslinked poly (acrylic acid-co-acrylamide)/attapulgite (Poly(AA-co-AM)/ATP) composite as adsorbent.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adsorption capacity of the composite such as pH, concentration of the dye, temperature, contact time, adsorbent dosage, ionic strength and surfactant wer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The equilibrium data fitted very well to the Langmuir isotherm and the maximum adsorption capacity reached 1194 mg/g at 30°C. The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including G0, △H0 and △S 0 for the adsorption processes of MV on the composite were also calculated, and the negative △H0 and △G0 confirmed that the adsorption process was exothermic and spontaneous. The kinetic studies showed that the adsorption process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pseudo second-order kinetic model and the desorption studies revealed that the regeneration of the composite adsorbent can be easily achieved.  相似文献   
106.
We investigated the e ect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properties of water-stable crystal fullerene (nC60) on the uptake of nC60 by Daphnia magna based on known accumulation in our laboratory. This study was performed for seven days using di erent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cluding temperature, pH, water hardness, concentration (density of particle), and particle siz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body burden of C60 increased with time in all experiments. Body burden of C60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 and particle size, and uptake of particles >100 nm reached their maximums more quickly than those <100 nm. Under high hardness in aqueous systems with lower pH and high temperature, uptake was higher than those under opposite conditions. Uptake in all batch tests reached balance within five days. Both nC60 propertie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fluenced uptake of nC60 by D. magna in an aqueous system. Additionally, environmental factors may have a ected accumulation by changing nC60 properties, which are critical to understand the accumulation of fullerenes in aqueous systems.  相似文献   
107.
环境监测数据是客观评价环境质量状况、反映污染治理成效、实施环境管理与决策的基本依据。为了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过程管理,有效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以列举法对影响生态环境监测机构数据质量的样品采集、运输、交接和实验室分析等监测活动的各环节进行了技术分析,梳理总结了数据质量技术判断的常见方法,旨在为环境管理部门开展监督管理提供经验借鉴。同时,就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监测数据质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8.
不同植物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净化效果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通过对栽种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香蒲(Typha latifolia)和菖蒲(Acorus calamus)3种植物的潜流人工湿地进行试验研究,分析3种植物对污水的净化效果,及在不同水力停留时间下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最佳运行条件下,COD、TN、TP的去除率分别在50%、75%和65%以上;3种植物对比可以看出,香蒲的净化效果明显好于芦苇和菖蒲,香蒲对COD、TN、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67.2%、89.7%、88.9%.  相似文献   
109.
酚类化合物的生物吸附特征与其结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用经处理过的盐泽螺旋藻为吸附剂,研究其对10种酚类化合物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盐泽螺旋藻对苯酚、邻苯二酚、对苯二酚、邻氨基酚、对氯酚和2,4-二氯酚6种酚均有不同程度的吸附,用Freundlich和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描述时,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该6种酚的吸附常数k的对数值与其分子连接性指数(2Xv)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盐泽螺旋藻对其余4种酚(邻甲酚、间羟基酚、间氨基酚、间乙酰氨基酚)均不产生吸附。  相似文献   
110.
环境信息公开作为信息化时代环境治理的新型武器,对我国这样一个具有特殊财政体制和政治激励模式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其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中的效果有待深入探究。本文基于城市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指数(PITI),以2008—2016年120个城市数据为样本,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和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环境信息公开的污染减排效应,并重点分析了不同城市区位和城市规模下存在的异质性效应。结果表明:环境信息公开有助于污染防治,改善环境质量,还能有效缓解财政分权引致的环境污染问题。环境信息公开对污染排放的抑制作用呈现“马太效应”,对东、中、西部地区和大、中、小城市的影响均依次递减。对东、中部地区和大、中型城市,其治污效应较显著,而在西部地区和小城市尚不见效。积极推动全面环境信息公开,构建环境多元共治的长效机制,是决胜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