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6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345篇
安全科学   47篇
废物处理   64篇
环保管理   63篇
综合类   550篇
基础理论   197篇
污染及防治   354篇
评价与监测   48篇
社会与环境   36篇
灾害及防治   28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进出料频率对牛粪两相厌氧发酵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牛粪为发酵原料,在中温(35±2)℃的条件下,采用自行设计的两相厌氧发酵中试装置,在水力停留时间确定的前提下,酸化原料分别以每天、间隔1 d和间隔2 d 3种不同进出料频率加入产甲烷罐,观察挥发性固体(VS)产气率和甲烷含量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保持产酸相与产甲烷相水力停留时间(HRT)分别为3 d和17 d,每天进出料产气效果最佳,原料VS产气率和甲烷含量最大值分别为0.29 m3/(kg·VS)和58.36%。  相似文献   
262.
应用OilTech121便携式测油仪对某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小溪沟、长江水样进行石油类浓度检测,分析其石油类浓度沿程变化情况以及对小溪沟、长江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受含油废水的影响,小溪沟明显受到污染,入溪口d2石油类浓度高达24.9 mg/L,围油栏和吸油毡组成的拦截带对石油类的吸附处置效果明显,4道拦截带的油污拦截效率分别达到41%、34%、28%和18%,此外,长江水质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下游水厂取水口水质未受污染,无需中断水厂取水。鉴于该仪器具有携带方便、操作简单、检测速度快等优点,并为判断拦截带吸附处置效率、水厂取水是否安全等重要决策领域提供了大量及时的第一手数据,建议在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石油类浓度检测及预警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63.
以剩余污泥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超声波处理过程中超声时间及声能密度对污泥中短链脂肪酸SCFAs释放的影响及其作用效应。实验结果表明,污泥中SCFAs的释放量随超声时间和声能密度的提高而提高,但当超声能量>270 J/mg MLSS后, SCFAs释放变缓甚至下降;在相同能耗下,长超声时间、低声能密度的超声波处理条件更有利于污泥SCFAs的释放,超声时间影响更显著;污泥中释放的SCFAs以乙酸及丙酸为主。在超声波释放剩余污泥SCFAs过程中自由基效应及热效应皆不显著,机械效应起最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264.
于2014年4-9月,研究我国一典型南方水源溶解性有机物(DOM)的荧光特性变化与去除情况,同时分析了DOM荧光组分与三氯乙醛生成势(CHFP)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该水源DOM主要以芳香性蛋白质类物质组成,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类物质、富里酸类物质和腐殖酸类物质含量逐渐增加;5个荧光区域的积分体积(ΦⅠ,n、ΦⅡ,n、ΦⅢ,n、ΦⅣ,n和ΦⅤ,n)所占总体积(ΦT,n)平均比例依次为:13.55%、27.53%、25.00%、16.02%和17.91%;原水DOM的CHFP范围为27.06~81.20μg/L,平均值为46.60μg/L,三氯乙醛(CH)前体物含量与水体中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类物质相关性最好;与常规处理工艺相比,O3/BAC深度处理工艺对于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类物质的去除率大幅提高,更有利于CH的控制。  相似文献   
265.
研究了聚合氯化铝铁和壳聚糖改性对高岭土、海泡石和红壤去除水中铜绿微囊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改性的红壤对铜绿微囊藻的去除效果最好,其生成絮体密实度大,抗扰动能力强。当改性红壤的投加量为50 mg/L时,叶绿素a和铜绿微囊藻去除率分别达到98.0%、95.1%。该絮凝剂适应性好,在pH为3.0~6.0的范围内对铜绿微囊藻均可取得很好的去除效果,对叶绿素a和浊度的去除率可达90%以上。壳聚糖通过包裹红壤颗粒,借助壳聚糖的粘结架桥和电中和能力,大幅度提高了红壤的絮凝性能。该絮凝剂处理富藻水,具有絮凝效果明显、絮体密实度大、投加量少、绿色环保、经济等优点,在工程上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66.
为了实现废弃棉织物的高效资源化利用,采用浓磷酸预处理,将棉纤维转化为葡萄糖,并回收高纯度涤纶.以磷酸浓度、磷酸与原料液固比、预处理温度和时间为研究对象,以涤纶回收纯度、葡萄糖收率为考察指标,采用中心组合设计(CCD),建立响应面模型对预处理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确定了最佳的浓磷酸预处理工艺条件为:磷酸质量分数85%,液固比15:1,预处理时间7 h,预处理温度50℃.在此条件下涤纶回收纯度可达100%,葡萄糖收率可达79.0%,且实验验证值与模型预测值较为接近,模型精度较高.此外,再生纤维素不经干燥直接酶水解,葡萄糖收率可被进一步提高至83.0%.  相似文献   
267.
This research aimed to evaluate the alga Scenedesmus obliquus toxicity induced by textiledyeing effluents(TDE).The toxicity indicator of TDE in alga at the physiological(algal growyth),biochemical(chlorophyll-a(Chl-a) synthesis and superoxide dismutase(SOD) activity) and structural(cell membrane integrity) level were investigated.Then we further study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oxicity indicators at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level,and supplemented by research on algal biomacromolecules.Accordin...  相似文献   
268.
Molecular level characterization of dissolved organic sulfur(DOS) by electrospray ionizationFourier transform ion cyclotron resonance mass spectrometry(ESI-FTICR MS) is necessary for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role of DOS in the environment. Here, ESI spray solvent, a key parameter for ion production during ESI process, was investigated for its effect on the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DOS by ESI-FTICR MS. 100% MeOH as spray solvent was found for the first time to remarkably enhance the ioni...  相似文献   
269.
采用US/Fe0系统去除阳离子红GTL,考察了pH值、Fe0用量、超声功率及活性炭、H2O2、盐分添加对阳离子红GTL去除率的影响,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变化查明阳离子红GTL在不同条件下的去除差异性,利用SEM解析铁的形态与染料去除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pH≥5.0时超声和Fe0具有协同效应,Fe0用量2 g/L,pH=7.0,超声功率135 W,阳离子红GTL去除率达到96.07%;一定量的活性炭、H2O2、盐分添加会加速染料去除,US加速Fe0反应速度,但不改变染料降解机理,添加活性炭能够彻底降解阳离子红GTL,添加H2O2提供的氧化环境抑制苯胺类化合物生成;铁的形态及与染料的接触是影响染料去除效果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70.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microscope and confocal Raman spectroscope were employed in this study to investigate four kinds of biodegradable plastics: poly(lactic acid),poly(butylenes adipate-co-terephthalate), poly(butylenes succinate) and poly(hydroxybutyrate-co-hydroxyvalerate), which are used more and more popularly in everyday life but can not be identified easily with other instruments. Infrared and Raman spectra of the plastics were tentatively interpreted. The indicative peaks to characterize the four polymers were also summarized. The result in this study can help the forensic scientists discriminate the plastics accurately when they occurred as trace evidences in cases, it also offers the producer and environment scientists an effective, non-invasive and fast method to characterize and identify these four polym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