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987篇 |
免费 | 1439篇 |
国内免费 | 7822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839篇 |
废物处理 | 1229篇 |
环保管理 | 1728篇 |
综合类 | 12635篇 |
基础理论 | 3417篇 |
环境理论 | 3篇 |
污染及防治 | 7223篇 |
评价与监测 | 1082篇 |
社会与环境 | 1210篇 |
灾害及防治 | 88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5篇 |
2023年 | 481篇 |
2022年 | 1227篇 |
2021年 | 1143篇 |
2020年 | 1041篇 |
2019年 | 871篇 |
2018年 | 923篇 |
2017年 | 1152篇 |
2016年 | 1260篇 |
2015年 | 1398篇 |
2014年 | 1625篇 |
2013年 | 2150篇 |
2012年 | 1862篇 |
2011年 | 1842篇 |
2010年 | 1477篇 |
2009年 | 1335篇 |
2008年 | 1507篇 |
2007年 | 1250篇 |
2006年 | 1188篇 |
2005年 | 818篇 |
2004年 | 641篇 |
2003年 | 723篇 |
2002年 | 673篇 |
2001年 | 560篇 |
2000年 | 608篇 |
1999年 | 564篇 |
1998年 | 494篇 |
1997年 | 454篇 |
1996年 | 405篇 |
1995年 | 299篇 |
1994年 | 273篇 |
1993年 | 240篇 |
1992年 | 187篇 |
1991年 | 137篇 |
1990年 | 80篇 |
1989年 | 63篇 |
1988年 | 48篇 |
1987年 | 24篇 |
1986年 | 28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17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21篇 |
1981年 | 14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9篇 |
1977年 | 3篇 |
1974年 | 3篇 |
1973年 | 4篇 |
1972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112.
本着节能环保的发展理念,提出水泥粉煤灰建筑垃圾桩处理软土地基的方案,用建筑垃圾再生粗骨料(粒径范围4.75~9.5 mm)代替碎石、细骨料(粒径范围0.075~0.6 mm)代替中粗砂,并通过室内试验、现场试验及质量检测等验证方案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最佳配合设计为胶凝材料掺入比15%,水泥∶粉煤灰=2∶1(E组);试件90 d养护龄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较28d增加幅度在19.5%~26.5%之间,高于普通混凝土。采用标准试件28 d养护龄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值作为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标准值,偏低;单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为487.7 kPa,较天然软土地基承载力提高了3.8倍,满足复合地基承载力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13.
滤池被广泛运用于饮用水厂中,前期研究发现某水厂生物滤池处理含砷地下水时,一方面三价砷可被生物氧化锰氧化为五价砷,另一方面滤池系统中存在的微生物砷还原酶可促使五价砷还原为三价砷,而滤池表面存在的这种微生物竞争关系会影响滤池的稳定性及处理效率.为探讨其内在机制,本研究选取1株锰氧化模式菌(Pseudomonas sp.QJX-1)和1株砷还原模式菌(Brevibacterium sp.LSJ-9),考察在Mn2+、As(As3+、As5+)共存时,两菌株对空间、营养物质以及对砷氧化/还原的竞争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的反应时间,Mn、As质量浓度/价态不同,三价及五价砷体系中,Pseudomonas sp.QJX-1生成的锰氧化物在砷的氧化还原反应中占主导地位,即能迅速氧化本身存在的As3+(三价砷体系)和砷还原菌产生的As3+(五价砷体系),最终两体系中砷都主要以As5+的形式存在.PCR及RT-PCR结果表明,反应过程中锰氧化菌功能基因(cum A)抑制了砷还原酶(ars C)的表达,锰氧化菌16S rRNA表达量始终比砷还原菌高两个数量级,即锰氧化菌在生长竞争过程中占优势.实验结果表明滤池的水力停留时间是决定出水中砷价态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4.
Pseudomonas sp. GL1利用不同预处理污泥产氢及其底物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厌氧发酵的方法研究Pseudomonas sp.GL1利用灭菌、微波和超声波预处理污泥产氢效果,讨论3种预处理污泥产氢效果的差异,并对污泥发酵过程中底物性质变化(SCOD、可溶性蛋白质、总糖和pH值等)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显示,产氢菌Pseudomonas sp.GL1发酵各预处理污泥过程中均只有H2和CO2产生,无CH4产生.3种不同预处理污泥同等条件下发酵,灭菌污泥的产氢效果最佳,氢气含量高达81.45%,产氢率为30.07mL·g-1.超声波处理污泥产氢延迟时间最短(3 h);灭菌污泥最长(15 h);微波预处理污泥为12 h.在预处理污泥发酵产氢过程中,各种污泥性质变化情况各不相同,尤其是灭菌污泥,这说明不同的预处理方法影响Pseudomonas sp.GL1发酵过程对污泥中营养物质的利用. 相似文献
115.
利用土壤模式动物白符跳(Folsomia candida),评价4种PFOS替代产品,包括50%的全氟丁基有机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简称表面活性剂)、用调聚法合成的三防织物整理剂(含固率23.7%,简称织物三防整理剂)、用电解氟化法合成的C4织物及C6织物三防整理剂的生态毒性,目的是为筛选安全高效的PFOS替代品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表面活性剂与三防织物整理剂对跳虫急性毒性的LC50(7 d)分别为4 959和1 007 mg·kg-1,而C4与C6整理剂对跳虫急性毒性的LC50(7 d)均大于5 000mg·kg-1;表面活性剂、织物三防整理剂与C4整理剂对跳虫慢性毒性的EC50(28 d 相似文献
116.
十溴联苯醚(BDE-209)对土壤跳虫的急、慢性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溴代阻燃剂对土壤生态系统的潜在危害,采用回避实验和繁殖实验评价了十溴联苯醚(BDE-209)对2种土壤跳虫Folsomia candida和Folsomia fimetaria的急/慢性毒性.48 h的急性回避实验中,BDE-209对F.candida和F.fimetaria产生毒性效应的EC50值分别为1.27和0.79 mg· kg,LOEC值均小于0.5 mg· kg.慢性繁殖实验中,BDE-209对F.candida和F.fimetaria繁殖毒性的EC50值分别为0.81和0.56 mg ·kg-1,LOEC值分别为<0.25和<0.5 mg· kg-1.研究表明,土壤BDE- 相似文献
117.
我国削减并逐步替代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的策略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具有低表面张力、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等特性,作为含氟表面活性剂被广泛应用于卫生、消防与电镀等工业领域.但是,PFOS具有高持久稳定性,会在环境、人体与动物组织中富集,因此2009年《斯德哥尔摩公约》将PFOS列为新增POPs受控物质.目前,我国还在生产和使用PFOS,如何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削减并逐渐替代PFOS及其衍生物,是我国面临的巨大挑战.在介绍了PFOS的生产与应用现状基础上,结合其替代技术,提出了削减和逐步替代PFOS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8.
二噁英及类二噁英物质(dioxin-like compounds,DLCs)是一类高毒性化合物的统称,对其毒理学的研究一直都是备受关注的焦点。已有证据表明,高毒二噁英及DLCs主要通过激活芳香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AhR),进而导致一系列生物毒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型有机污染物被发现具有类二噁英分子结构并存在潜在生物毒性或活性。与此同时,如何评估二噁英及DLCs对本土生态生物的危害及其风险也受到更多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发现的新型二噁英物质、二噁英及DLCs的AhR致毒机制、相应的有害结局路径(adverse outcome pathway,AOP)及AOP在指导探索新型物质及物种敏感性方面上的新观点和发现,同时也展望了二噁英及DLCs在生态毒理及风险评估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9.
为了提高剩余污泥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SMFC)产电性能以及污泥减量化效果,在不同的温度(40、45和50℃)研究单室无膜微生物燃料电池中酶对SMFC产电特性的强化效果.加入单一酶(蛋白酶或α-淀粉酶)的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上升,SMFC功率密度均上升,但40℃时强化效果最明显,与加入失活酶的对照组相比分别增加198%和130%.在40℃下,混合酶比(蛋白酶浓度:淀粉酶浓度)为2∶3时,SMFC最大功率密度为776 mW/m2.随着混合酶中淀粉酶的比例提高,SMFC库伦效率逐渐增加,当混合酶比为4∶1时,CE(库伦效率)可达18.3%,同时TCOD、TSS和VSS去除率分别为70.3%、66.7%和80.4%.因此,温度相对较低时,外加酶强化效果更明显;与单种酶相比,混合酶对SMFC产电性能和污泥减量化的强化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20.
我国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统计指标体系自施行以来,一直存在统计指标体系过于繁杂、部分统计指标较笼统,未充分体现安全生产重点工作及其成效等问题,创新改革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统计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通过梳理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统计指标体系演变脉络,在实地调研和现场访谈的基础上,基于PDCA理论提出以执法人员-执法对象-执法行为“三位一体”的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统计指标体系,明确包含执法力量、执法对象、执法检查和事故查处等方面的综合评价指标,并在实践中得以应用和检验,为全面分析安全生产执法效能拓展空间,统计制度的后续修订和安全生产综合分析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