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0篇
  免费   281篇
  国内免费   1015篇
安全科学   356篇
废物处理   135篇
环保管理   222篇
综合类   1858篇
基础理论   451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731篇
评价与监测   158篇
社会与环境   158篇
灾害及防治   126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177篇
  2021年   171篇
  2020年   192篇
  2019年   142篇
  2018年   140篇
  2017年   142篇
  2016年   145篇
  2015年   204篇
  2014年   236篇
  2013年   314篇
  2012年   285篇
  2011年   258篇
  2010年   226篇
  2009年   204篇
  2008年   175篇
  2007年   175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连续流反应器中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的运行效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连续流完全混合反应器(CSTR)中,采用不同进水方式,以乙酸钠作为碳源配制的人工配水作为原水,对好氧颗粒污泥的运行效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表明,采用不同进水方式运行的2个反应器在颗粒污泥出现后,运行效能差别不大;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运行高效稳定,在水力停留时间为1.5h、COD容积负荷为1.0kg/(m3·d)的条件下,对COD、TP、NH4+-N和TN的去除率分别为90%、85%、95%和60%,并具有明显的脱氮除磷效果;反应器中存在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  相似文献   
272.
厌氧氨氧化菌活性恢复及富集培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防止微生物流失,向厌氧序批式反应器(ASBR)中投加纤维膜(无纺布)作为厌氧氨氧化菌的载体,而使ASBR改为厌氧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ASBBR),研究了厌氧氨氧化菌活性恢复及富集培养过程中氮负荷提高对ASBBR的影响。经过23d的培养,厌氧氨氧化菌的活性恢复到原有的水平,然后提高TN容积负荷培养厌氧氨氧化菌。至132d时,反应器TN容积去除负荷达到了2.060kg/(m3·d)。整个过程中NH4+-N和NO2--N去除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当厌氧氨氧化菌活性恢复后,NH4+-N、NO2--N消耗量与NO3--N生成量之比最终趋于一定值(1.00∶1.30∶0.25)。在培养过程中,污泥颜色逐渐由灰色变为红棕色,最终变为浅红色。结果表明,反应器运行很稳定,NH4+-N、NO2--N出水浓度非常低,在短时间内能提高到较高的容积去除负荷。可见,ASBBR很适合厌氧氨氧化菌的富集培养。  相似文献   
273.
维生素和酮苷生产废水中难降解污染物的溯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维生素和酮苷生产过程中各生产工段排水的生物降解特性,评价了各生产工段对生产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贡献率,追溯了可能的难降解特征污染物。结果表明,维生素生产废水中的难降解物质主要来自W1-1、W1-3、W1-5和W1-6生产工段,甲醛、丁烯酮、醛酮聚合物和吡啶可能是导致生产废水难降解的重要原因;酮苷生产废水中的难降解物质主要来自W2-1、W2-3和W2-7生产工段,氯代有机溶剂和苯环类物质可能是导致生产废水难降解的重要原因。建议根据具体生产工段排水的水质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物化处理,提高废水可生化性。  相似文献   
274.
The widespread illegal discharge of industrial wastewater in China has posed significant challenges to the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industri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IWTPs) and caused or exacerbated critical social issues such as trans-boundary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his study examines two operational strategies, decentralized model and an innovative integrated model, that have been used in the industrial town of Shengze (located in Suzhou City)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at IWTPs handling wastewater from the city’s dyeing industry. Our 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 shows that, although the operational cost of IWTPs under the integrated model is higher than under the original decentralized model, the integrated model h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WTP performance and effectively reduced illegal discharge of industrial wastewater. As a result, the number of reported incidents of unacceptable pollution in local receiving water bodies had declined from 13 in 2000–1 in 2008. Key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 success of the innovative integrated model are strong support from municipal and provincial leaders, mandatory ownership transfer of IWTPs to a centralized management body, strong financial incentives for proper plant management, and geographically-clustered IWTPs.  相似文献   
275.
分析了当前污水处理厂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城镇污水处理厂是保证区域水环境质量的关键,以及污水处理厂应实行企业化运营的思路,阐述了政府各部门在城市收水系统中各自的职能和分工,并对污水处理厂出水超标处理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76.
植物监测在大气污染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成为举世瞩目的全球性问题。许多国家每年花费巨资对环境污染进行监测和治理。研究发现,植物在大气污染监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并以其价格低廉、方便灵活的特点成为一项具有发展前景的监测手段。简要概括了植物监测技术在大气污染监测中具有价格低廉、方便灵活、反应灵敏、美化环境等应用优点,分析了难以标准化、规范化等局限性。通过举例详细说明了地衣、苔藓等生物监测器在大气污染监测中的具体用途。  相似文献   
277.
江苏省能源可持续发展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江苏省能源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以保障江苏能源综合供需平衡和实现能源 经济 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以调整能源结构、优化能源供给体系、提高能源转化效率和清洁性为立足点,以充分利用省内不同区位的能源发展优势为主线,因地制宜地提炼出江苏省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模式,包括自有资源优化开发模式和外部资源导入开发模式两大类型。其中,自有资源优化开发模式又可分为徐州煤炭工业综合体、苏北石油工业基地和沿海滩涂型可再生能源基地3种子模式;外部资源导入开发模式可分为沿江电力生产基地、苏南电力负荷中心和沿海临港型能源基地3种子模式。各种模式协同发展,有利于增强江苏省的能源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278.
对脉冲对反吹圆袋除尘器和机械冲击振打扁袋除尘器进行了数字计算和分析对比,显示前者落后,后者先进,并对空气净化除尘及可预计的节能降耗目标进行了粗估。  相似文献   
279.
阐述了国内外污水热能的应用现状,介绍了污水源热泵的工作原理、系统优越性、存在的问题。以工程实例证明污水源热泵是高效节能、经济可行、节能环保的新能源,对开发新的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80.
四川地震灾后生态低碳均衡的统筹重建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12汶川大地震破坏了四川的森林、草地、农田和湿地等生态要素,灾区的气候、山体、水体、森林等环境参量受地震影响发生了变化,生态系统表现出高碳不均衡特征。为了解决生态系统高碳化,本文采用系统均衡理论,从灾区生态实际状况出发,归纳出灾后生态系统整体特征——熵值增大化、结构高碳化、生态复杂化、系统巨量化;针对震后生态系统结构表现出的高碳化,通过对生态碳循环规律的深入研究,提出生态碳循环均衡概念,构建出灾后生态低碳均衡结构;运用统筹思想,兼顾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碳循环的不同特点,以自然生态的增汇和人工生态的减源作为实践方向,建立灾后生态重建的运行模式;从生态城市、生态工业、生态农业三个维度实施灾后低碳重建工程,并提出在灾区实施低碳政策、实现低碳生产、构建碳汇基地、建立碳汇市场等相关建议,保障灾后生态恢复与人类社会重建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