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7篇
安全科学   8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56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34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11.
实验采用离子交换树脂法吸附镍(Ⅱ),树脂选型确定了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001×14.5对镍(Ⅱ)吸附容量最大.用所选的001×14.5树脂吸附镍(Ⅱ)的过程,静态吸附实验表明,转速大于100 r/min时,对树脂吸附的影响可忽略,即基本消除外扩散,pH =7.0时吸附最佳,镍(Ⅱ)吸附率随树脂用量的增加而增大;001×14.5树脂吸附镍(Ⅱ)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且为优惠吸附;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活化能为E=30.9 kJ/mol,由颗粒内扩散控制;用1 mol/L的硫酸对吸附饱和树脂进行脱附再生,脱附率可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112.
对含有表面活性剂的废水(以下简称表活废水)进行了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结果表明,废水中所含表面活性剂主要为环烷酸钠。采用次氯酸钙(Ca(ClO)2)和活性炭-Ni催化氧化处理,在Ca(ClO)2投加量为4 500 mg/L,活性炭-Ni投加量为7 000 mg/L时,反应90 min,出水COD为158.91 mg/L,去除率达62.92%。催化氧化出水经沸石吸附处理,在pH为6.85,吸附时间为2 h,沸石投加量为17 g/L的条件下,吸附出水COD和油含量分别为88.92 mg/L和2.53mg/L,去除率分别为45.65%和90.02%,均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一级标准要求。催化剂活性炭-Ni和吸附剂沸石均具有较稳定的活性,在重复使用20次后,出水COD的去除率仅分别降低了1.16%和1.32%。  相似文献   
113.
以含硫丹废物(硫丹乳油生产废弃物)和含多溴联苯醚废物(废旧打印机外壳)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了在含硫丹废物堆存和含多溴联苯醚废物简单填埋场景下的浸出动态变化规律,并采用相关模型对其浸出规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在0~48 h这段时间内,硫丹和多溴联苯醚(BDE-28、BDE-47和BDE-66)的浸出量增加较多,48 h之后,渐趋稳定;整个过程的浸出速率均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小;其中,累积浸出量和浸出速率大小依次为:α-硫丹>β-硫丹,BDE-47>BDE-28>BDE-66。并且α-硫丹、β-硫丹和多溴联苯醚(BDE-28、BDE-47和BDE-66)的累积浸出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可用Elovich方程进行拟合,表明硫丹与多溴联苯醚的浸出过程是非均相扩散过程。  相似文献   
114.
对高昌故城内城墙墙体进行现场脉动测试,获取土建筑遗址的频谱特性及其自振频率,分析高昌故城内城墙不同部位速度放大效应,研究其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征,明确墙体薄弱部位已有加固措施的防护效果。结果表明:高昌故城内城墙的速度放大倍数约1.5~2倍,与地脉动测试结果大致吻合;内城墙自底部至顶部,速度、位移响应均逐渐增大,二者在墙体凹陷处的表现不同,前者相对降低、后者量值最大;内城墙凹陷及洞穴处加固前后应力分布变化明显,应力集中部位不再处于墙体薄弱部位,墙体加固效果良好。所得结果可为高昌故城墙体抗震加固防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5.
选取云南的砂岩作为试验岩样,研究砂岩经过化学溶蚀及冻融循环作用下的力学特性。通过对砂岩在3种水化环境(PH=3的HCl溶液、PH=7的水溶液、PH=12的NaOH溶液)作用后分别进行循环冻融试验,并在不同冻融循环温度 (-20 ℃、-30 ℃、-40 ℃、-50 ℃)作用下对试样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和三点弯曲试验。结果表明:砂岩经过化学溶蚀和冻融循环作用下的劣化损伤模式主要受冻融循环温度及不同水溶液影响,在不同的水溶液中,单轴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应力峰值和断裂韧度均随着冻融循环温度的降低而逐渐降低;HCl溶液浸泡后的砂岩损伤变量最大,而在对砂岩有修补作用的NaOH溶液中出现了负损伤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6.
采用电极一SBBR系统去除Cu^2+,考察了电流强度,IA竞争离子(阴离子SO4^2-、NO3^-、CL^-和阳离子Zn^2+、Ph^2+)、初始含Cu^2+量及溶液pH值对除铜效除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电流强度为40mA时Cu^2+去除率最高为98%。投加阴(SO4^2-、NO3^-、Cl^-)、阳(Zn^2+、Pb^2+)离子均会引起出水Cu^2+浓度的增加,且Cl^-和Ph^2+含量分别为45mg/L和30mg/L时对Cu^2+去除的影响更为显著。进水Cu^2+浓度为30mg/L时,Cu^2+去除率最高为98.48%,当进水Cu^2+≥70mg/L时,出水Cu^2+浓度不能达标。酸性(pH4.0~4.5)与碱性(pH9.0~10.0)条件均不利于Cu^2+的去除,且酸性条件的负面影响更显著.当pH为4.5~7.5时.Cu^2+去除率最高为97.78%。  相似文献   
117.
将小麦秸秆改性后制备改性秸秆固定化微生物,用于处理钻井泥浆。考察了改性时间、改性剂浓度、改性剂配比对秸秆吸附微生物效果的影响,以及改性秸秆固定化微生物对钻井泥浆的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改性时间为60 min、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为0.1 mol/L、过氧化氢溶液浓度为1.0 mol/L、氢氧化钠溶液与过氧化氢溶液体积比为3∶1的最佳改性条件下,改性秸秆的BET比表面积增大了36.27%,Langmuir比表面积增加了37.63%,微生物吸附量增加了200.77%;在钻井泥浆处理量为1 000 g、改性秸秆固定化微生物加入量为2 g、土壤加入量为1 000 g、处理时间为15 d的条件下,钻井泥浆COD、可溶性盐、石油烃的去除率分别为84.9%,71.6%,90.1%。  相似文献   
118.
某油田利用千化池蒸发处理联合站排放的含油污水,部分干化池存在轻微渗漏,下渗的污水会对地下水产生污染。为掌握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建立含油废水的一维竖向迁移模型,并利用Hydrus-1D计算程序对地下水中污染物浓度随时间、运移距离衰减的情况进行模拟分析。分析结果对于控制干化池含油废水中石油类污染物对地下水环境的污染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9.
根据2006年-2010年万佛湖的水质监测数据,选用pH、溶解氧、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汞、铅、挥发酚、石油类、总磷、总氮等11项污染指标,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对万佛湖的水质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十一五"期间万佛湖的水质综合污染指数由2006年的3.47下降到2008年的2.92,而后又上升到2010年的4.00,水质总体上趋于稳定。但是由于农村和农业废水排放量的增加,总氮和总磷是影响整个水质的主要因子,有明显的上升趋势,须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  相似文献   
120.
Niobium oxide nanowire-deposited carbon fiber (CF) samples were prepared using a hydrothermal method with amorphous Nb2O5·nH2O as precursor.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numerous techniques, including X-ray diffraction (XRD), energy-dispersive spectroscopy (ED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selected-area electron diffraction (SAED), UV–visible spectroscopy (UV–vis), N2 adsorption–desorption,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The efficiency for the removal of Cr(VI) was determined. Parameters such as pH value and initial Cr(VI) concentration could influence the Cr(VI) removal efficiency or adsorption capacity of the Nb2O5/carbon fiber sample obtained after hydrothermal treatment at 160°C for 14 hr. The maximal Cr(VI) adsorption capacity of the Nb2O5 nanowire/CF sample was 115 mg/g. This Nb2O5/CF sample also showed excellent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and stability for the reduction of Cr(VI) under UV-light irradiation: the Cr(VI) removal efficiency reached 99.9% after UV-light irradiation for 1 hr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 after the use of the sample for 10 repeated cycles. Such excellent Cr(VI) adsorption capacity and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 was related to its high surface area, abundant surface hydroxyl groups, and good UV-light absorption abi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