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7篇
安全科学   10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45篇
基础理论   18篇
污染及防治   26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超声破解吸持稠油粘土颗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频率为28 kHz的超声辐照下,研究了超声作用功率和辐照时间对石油污染土壤淋洗液中吸持稠油粘土颗粒的破解作用,并采用GC/MS分析了超声辐照时间对淋洗液中特征有机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超声作用功率和辐照时间的增加,粘土颗粒吸持的稠油显著下降,辐照时间为45 min,作用功率为100 W时,粘土颗粒吸持稠油的解吸率为7925%;作用功率为60 W,辐照时间为75 min时,粘土颗粒吸持稠油的解吸率为77.36%。超声波能够显著增加解吸稠油在水中的溶解率,辐照时间为45 min,作用功率为80 W时,水相含油率升高92%;当作用功率为60 W,辐照时间为75 min时,水相含油率升高近1倍。随着超声辐照时间的增加,极性相对较强的环烷酮类有机物的相对丰度随之增加,极性相对较弱的环烷二酮类有机物相对丰度则显著减小。超声波有利于异位化学淋洗在高含粘土颗粒石油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2.
固体发酵提高水生植物发酵产物蛋白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微生物固体发酵技术对伊乐藻(Elodea nuttalli)、苦草(Vallinmeria spiralis)和喜旱莲子草(Alterranthera philoxerides)3种高等水生植物进行单细胞蛋白生产的研究,分析单一菌种和混合菌种发酵过程中水生植物粗蛋白含量和纤维素酶活的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与单一霉菌发酵相比,利用霉菌与酵母混合发酵,可明显提高发酵产物粗蛋白产量,其中以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与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混合发酵苦草的粗蛋白含量最高,产物中粗蛋白含量最高可达39.88%,粗蛋白增加率为84.2%,使其有可能成为鱼、家禽和家畜的蛋白饲料来源.因此,利用固体发酵处理水生植物可以实现水生植物的资源化.  相似文献   
93.

A total of 47 passive air samples and 25 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to study the temporal trend, distribution, and air–soil exchange of polychlorinated naphthalenes (PCNs) in Shanghai, China. Atmospheric PCNs ranged from 3.44 to 44.1 pg/m3 (average of 21.9 pg/m3) in summer and 13.6 to 153 pg/m3 (average of 40.0 pg/m3) in winter. In the soil samples, PCN concentrations were 54.7–1382 pg/g dry weight (average of 319 pg/g). Tri-CNs and tetra-CNs were two dominant homolog groups in air samples, while di-CNs were also found at comparable proportions to tri-CNs and tetra-CNs in soil samples. Most air and soil samples from the industrial and urban areas showed higher PCN concentrations than those from suburban areas. However, some soil samples in urban centers presented higher PCN concentrations than industrial areas. Analysis of PCN sources indicated that both industrial thermal process and historical usage of commercial PCN mixtures contributed to the PCN burden in most areas. The fugacity fraction results indicated a strong tendency of volatilization for lighter PCNs (tri- to hexa-CNs) in both seasons, and air–soil deposition for octa-CNs. Moreover, air–soil exchange fluxes indicate that soil wa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atmospheric PCNs in some area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provide information for use in the evaluation of the potential impact and human health risk of PCNs around the study areas.

  相似文献   
94.
95.
制备了一种主要成分为12CaO.7Al2O3的层状结构的新型钙铝石类水处理剂,并针对某种冶炼综合废水开展了实验室小试和现场中试。结果表明:投加占废水质量5‰~7‰的药剂,可将冶炼综合废水中的Zn2+、Cd2+、Ca2+、SO24-分别以Ca2ZnSi2O7、Cd2OSO4、CaSO4.2H2O的形式同步去除,去除率分别可达50%~60%、80%、100%。离子去除率与药剂投加量、反应时间、废水初始pH值、废水初始离子浓度等因素总体上均呈正相关。出水水质不仅满足达标排放标准,而且基本达到或接近工业循环冷却水回用标准。  相似文献   
96.
将MTM检测技术在典型埋地油气集输管道上的检测结果与通过定点开挖用传统监测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该技术适合长输管线缺陷检测.  相似文献   
97.
在模拟日光照射下,考察了氧氟沙星和诺氟沙星在纯水和天然水中的光降解行为,结果表明,氧氟沙星和诺氟沙星的光降解随p H增加(p H=4—10)先增快后减慢,两种抗生素以两性离子形态存在时光解最快.氧氟沙星和诺氟沙星在天然水中的光降解显著慢于其在相似p H条件下(p H=8)纯水中的光降解,天然水中的溶解性物质对两种抗生素的光降解总体表现为抑制作用.以Suwannee河富里酸为例,研究了溶解性有机质(DOM)的影响机制,发现淡水中高浓度的DOM主要通过竞争光吸收抑制氧氟沙星和诺氟沙星的光解,而海水中低浓度的DOM可以通过淬灭活性物种抑制两种抗生素的光解.天然水中的金属阳离子(Ca2+和Fe3+)和NO-3分别通过配位作用和光致生成·OH影响氧氟沙星和诺氟沙星的降解.由此可见,氧氟沙星和诺氟沙星在天然水中的光化学行为依赖于水体p H值和溶解性物质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98.
以气相甲苯为对象,研究其在波长为254 nm紫外光下的光氧化降解反应.同时,考察了甲苯初始浓度、光强和相对湿度对甲苯转化率的影响,分析了甲苯降解中间产物的生成机理.结果表明,随着甲苯初始浓度的增加,甲苯转化率缓慢下降;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甲苯转化率逐渐增加;而提高相对湿度,甲苯转化率则为先升高后降低.在甲苯降解动力学分析中发现其光氧化降解过程符合伪一级反应动力学,且表观速率常数与光照强度成正比.通过对甲苯降解中间产物的分析,发现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含苯环物质的降解更为充分,乙醇、乙酸等的相对含量逐渐增加,苯甲醇、苯甲醛缩二甲醇等的含量逐渐降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甲苯生成含苯环产物及开环生成2-戊酮等的降解机理.  相似文献   
99.
针对近几年来哈尔滨市空气污染问题,收集整理了2013年11月至2017年10月的气象数据及空气污染情况数据,分析了采暖季与非采暖季PM_(2.5)质量浓度变化情况以及空气质量级别的差别,并主要研究了采暖季PM_(2.5)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温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哈尔滨市每年的11月至次年10月的PM_(2.5)质量浓度总体呈U型变化趋势,采暖季与非采暖季空气质量差别明显;每年供暖初期,温度与PM_(2.5)的质量浓度呈显著的正相关性;煤炭燃烧和秸秆焚烧对哈尔滨市空气质量的污染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0.
铁硫酸盐次生矿物广泛存在于酸性矿山废水(AMD)污染流域沉积物中,是多种有毒有害重金属的沉淀库.硫酸盐还原菌对矿物的还原作用可破坏矿物的稳定性从而引起共沉淀重金属的释放.在前期研究中发现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sp.存在于AMD流域沉积物中,且在还原条件下具有较强的硫酸盐还原能力.因此,探究其对铁硫次生矿物的还原溶解及矿物晶相转化行为的影响尤为重要.本研究选取矿区沉积物中典型的铁硫次生矿物施氏矿物和黄钾铁矾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条件下考察了从AMD污染沉积物中筛选到的菌株Citrobacter sp.EBS8对矿物的还原溶解及相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缺氧、中性pH及电子供体足量时,在EBS8的作用下施氏矿物和黄钾铁矾均出现了明显的还原溶解现象.菌株EBS8可利用乳酸盐作为电子供体还原SO42-和Fe(III).SEM结果显示,施氏矿物在反应初期出现表面毛刺不平现象,黄钾铁矾发生由外向内的逐层溶解,矿物转化过程中都出现空壳形貌.XRD检测到施氏矿物组的主要转化产物为菱铁矿和蓝铁矿,黄钾铁矾体系中主要是蓝铁矿和马基诺矿.这些结果有助于了解AMD污染沉积物中铁硫酸盐矿物的转化行为及为AMD污染治理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