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50篇
安全科学   14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66篇
基础理论   40篇
污染及防治   28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为评估不同交通状态下公交车运行特征和排放水平的差异,现场采集广州市B9、226线路公交车的逐秒GPS数据,以ES-VSP(发动机负荷-机动车比功率)分布表征畅通、轻度拥堵和中度拥堵下的公交车运行特征,结合IVE(international vehicle emission)模型求得公交车平均排放因子并分析其差异.结果表明:①所测公交车的发动机低负荷区中bin11(-1.6 < ES ≤ 3.1,-2.9 kW/t ≤ VSP < 1.2 kW/t)频率范围为50.55%~83.39%,中度拥堵时bin 11频率是畅通时的1.1~1.3倍;② 3种交通状态下公交车的CO、VOC(运行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VOCevap(蒸发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NOx(氮氧化物)和PM(颗粒物)平均排放因子范围分别为7.63~11.40、0.26~0.46、0.68~1.56、0.32~0.51和0.72×10-2~1.28×10-2 g/km;③同种交通状态下,主干路公交车专用道和BRT车道的公交车的大部分污染物平均排放因子低于次干路混行车道、主干路混行车道,中度拥堵时主干路BRT车道的CO、VOC、VOCevap、NOx和PM平均排放因子相对其他道路最低,分别为7.66、0.27、0.87、0.32和0.75×10-2 g/km;④次干路混行车道、主干路混行车道的公交车污染物平均排放因子随交通状态愈加拥堵而增大,但畅通时主干路BRT车道的公交车行驶速度、加速度较高,导致CO平均排放因子较高,对应3种交通状态其比例为1.0:0.9:0.8.研究显示,交通状态对公交车运行和排放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大庆草甸草原和湖泊湿地发生发展自然生态过程的分析,以大庆生态环境的整体性特征为基础,提出草甸草原是大庆生态环境的基础,湖泊湿地是大庆生态环境的特色.以保护和恢复为主巩固草原生态基础地位,以生态重建为主突出湖泊湿地特色.对生态功能正常发挥的草原,以生态保护为主,对生态功能退化草原,以生态恢复为主.对油田生产区的草原,重视生态功能和景观效应.以生态重建为主突出湖泊湿地特色,通过地表水结构的调整增加生态系统的活力和生态服务功能.草甸草原和湖泊湿地的保护与利用要扬长补短、协同并进.  相似文献   
4.
重金属Zn和Cd对翅碱蓬生长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通过测定翅碱蓬生长和生理指标,研究了不同含量Zn和Cd对翅碱蓬的发芽率、苗高、苗重、体内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过氧化氢(H2O2)的产生及对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以探讨盐生植物翅碱蓬对重金属胁迫的反应.结果表明,两种重金属均不同程度地加快了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产生速率;翅碱蓬对Zn胁迫的耐受阈值为100 mg·kg-1,Zn含量低于100 mg·kg-1时,发芽率和苗高、苗重保持良好;含量高于100 mg·kg-1实验组,翅碱蓬生长及体内酶活性机制受到不同程度抑制,SOD 、POD反应迅速,CAT相对缓慢.翅碱蓬对Cd污染抵御能力差,含量高于0.4 mg·kg-l即可造成严重伤害,阻碍翅碱蓬生长,降低抗氧化酶活性.Zn和Cd共同作用(200 mg·kg-1 +0.2 mg·kg-1)时,表现为协同作用,发芽率仅为对照组的50.5%、苗重仅为49.2%,实验50 d后,SOD、CAT均失活,影响极显著.  相似文献   
5.
水热法制备玉米叶基生物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农业废弃物玉米叶和玉米秆为原材料,采用水热法制备生物炭,通过批试验方法考察了接触时间、污染物初始浓度、生物炭投加量、反应体系温度及溶液p H值等因素对2种生物炭吸附亚甲基蓝的影响,并对吸附规律进行了探讨.吸附动力学拟合结果发现,准二级动力学能更好地拟合吸附过程(R~2=0.9986~0.9999);颗粒内扩散方程拟合结果表明,2种生物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由液膜扩散和颗粒内扩散2个过程控制.玉米叶基生物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可以通过Freundlich方程来进行拟合(R~2=0.9898),说明吸附在生物炭表面是多分子层吸附过程;而玉米杆基生物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更符合Langmuir方程(R~2=0.9825),说明吸附在生物炭表面是单分子层吸附过程.与玉米杆基生物炭相比,玉米叶基生物炭具有更好的吸附性能,拟合理论最大吸附量为玉米杆基生物炭的1.25倍.  相似文献   
6.
采用雷诺数表征液体环境的混合状态。利用一种自主研发的流体混合设备产生不同的液体流态,研究流态对枯草芽孢杆菌生长的影响。枯草芽孢杆菌是净化污水的一大主要细菌。结果发现,雷诺数越大,越有利于细菌的生长,具体表现为对数期时间缩短,到达平稳期时菌体浓度提高。此外,接种枯草芽孢杆菌后会消耗溶解氧,使培养基中的溶解氧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0~1mg/L)。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热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新型BiOCl/TiO2复合材料并明确了最优的掺杂比例(2%).随后利用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DRS)、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该材料进行表征.由于禁带宽度较大,纯BiOCl和TiO2的可见光催化性能极差,然而二者复合后,同条件下的苯降解率却大幅提升,可以达到40%以上.经证实,催化剂制备过程中,Bi的状态发生变化,在TiO2导、价带之间插入新的能级,使其禁带宽度变窄,电子可以实现可见光跃迁.  相似文献   
8.
生物炭改性材料因具有活性官能团众多、吸附效能高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治理中.本研究以稻谷壳为原料,采用 共沉淀法及CaCO3浸渍法制备了钙基磁性生物炭(Ca-Fe-B),并使用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分析(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进行表征.同时,通过梯度浓度Cr(VI)污染土壤实验考察Ca-Fe-B施入对土壤pH、Cr(VI)稳定化效果、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并阐述其钝化机理.结果表明:①Ca-Fe-B表面负载Fe3O4γ-Fe2O3、Fe3C及以方解石形式存在的CaCO3,具有大量—OH、—O—C=O、Si—O—Si、C≡C及C≡N等官能团;②Ca-Fe-B可显著提升土壤pH,在Cr(VI)污染浓度为100、200、1000 mg·kg-1时,90 d的 固定效率分别可达72.57%、67.07%及59.88%,并使土壤中部分可交换态Cr转化为可还原态及残渣态Cr;③Ca-Fe-B可促进土壤β-葡萄糖苷酶与几丁质酶酶活性,但磷酸酶对其响应不显著,也可显著提升土壤中Proteobacteria门菌相对丰度;④Ca-Fe-B表面形成Si—O—Ca—OH键可吸附Cr(VI), Fe(Ⅱ)作为电子供体参与土壤Cr(VI)还原过程,并生成Cr2O3、Cr(OH)3沉淀及(CrxFe1-x)(OH)3、CrxFe1-xOOH络合沉淀,以—OH、 —C=C—、O—C=O为主的大量含氧官能团协同吸附络合土壤中的Cr(VI).研究显示, Ca-Fe-B对Cr(VI)污染土壤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有望为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9.
环境影响评价自引入我国以来,经过40多年发展,已形成一套具有我国国情特点的成熟制度框架体系. 为探究过去40年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的发展与演变特征,以1980—2020年科睿唯安(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收录文献作为研究对象,运用CitesSpace文献分析工具,绘制环境影响评价领域知识图谱,对比分析国内外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力量、时空演变特征等信息,重点分析得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领域研究热点;结合聚类分析实证结果,从研究方向、指导理念、制度完善、技术体系四个方面总结了我国环境影响评价领域的演变特征和重点领域发展趋势,并提出新时期环境影响评价的展望与设想. 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国际学术界对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热度持续上升,我国对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的关注度正在下降,学术影响力不够、学科交叉研究不足,一定程度制约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纠错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升. 为切实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能力,一方面需进一步发挥制度优势,对标国际先进技术,加强环境影响评价与公共管理等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研究,完善经济、技术政策环境评价顶层设计,加强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融合研究;另一方面,应推动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实践经验走向国际学术界,提升环境影响评价国际学术话语权,不断创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0.
交联壳聚糖冠醚的合成及其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汪玉庭  栾兆坤 《环境化学》1998,17(4):349-354
本文合成了交联壳聚糖苯并-15-冠-5醚和交联壳聚糖苯并-18-冠-6醚,研究了它们对Ag(Ⅰ)Pd(Ⅱ),Pb(Ⅱ),Cd(Ⅱ),Cr(Ⅲ)等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和选择性,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在单一金属离子体系还是在二元或三元金属离子体系中,CCTS-BX和CCTS-BY对Ag(Ⅰ)和Pd(Ⅱ)者有较高的吸附选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