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8篇
  免费   799篇
  国内免费   688篇
安全科学   296篇
废物处理   41篇
环保管理   151篇
综合类   1853篇
基础理论   458篇
污染及防治   231篇
评价与监测   97篇
社会与环境   145篇
灾害及防治   63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169篇
  2021年   162篇
  2020年   178篇
  2019年   151篇
  2018年   143篇
  2017年   160篇
  2016年   148篇
  2015年   166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152篇
  2012年   182篇
  2011年   198篇
  2010年   180篇
  2009年   185篇
  2008年   174篇
  2007年   164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41.
三峡库区典型退耕还林模式土壤养分流失控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吴东  黄志霖  肖文发  曾立雄 《环境科学》2015,36(10):3825-3831
选择三峡库区典型退耕还林模式,包括园地(茶园)及林地(板栗)与原有坡耕地对照,观测并分析其土壤养分(氮磷)输出途径及数量情况,以评估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对流域土壤养分输出的影响.结果表明:1退耕后土壤养分氮磷年流失量(包括随泥沙和地表径流流失的量)减少;总氮(TN)年输出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坡耕地(2 444.27 g·hm-2)茶园地(998.70g·hm-2)板栗林地(532.61 g·hm-2);总磷(TP)为坡耕地(1 690.48 g·hm-2)茶园地(488.06 g·hm-2)板栗林地(129.00 g·hm-2);与坡耕地比较,退耕还林模式(园地、林地)总氮、总磷年输出载荷分别减少了68.68%和81.75%.2茶园地、板栗林地与坡耕地相比,土壤养分速效态氮流失量明显减少,硝态氮(NO-3-N)输出总量依次为坡耕地(113.79g·hm-2)茶园地(73.75 g·hm-2)板栗林地(56.06 g·hm-2);铵态氮(NH+4-N)养分输出次序为茶园最大(69.34 g·hm-2),坡耕地次之(52.45 g·hm-2),板栗林地最小(47.23 g·hm-2).3硝态氮、铵态氮主要通过地表径流输出,所占总量比例分别为91.4%和92.2%;总氮和总磷主要通过泥沙输出,所占总量比例分别为86.6%和98.4%.通过退耕还林等措施,该地区地表径流以及土壤侵蚀输出明显减少,土壤养分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242.
为确定新疆阿克苏地区地下水优先控制污染物,结合潜在危害指数法和综合评分法对新疆阿克苏地区地下水中9项评价指标进行了优先控制污染物筛选,利用GIS软件分析了阿克苏地区地下水优先控制污染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并将地下水中各优先控制污染物与土地利用类型在空间上进行叠加,结合土地利用类型与主成因分析法确定了阿克苏地区地下水优先控制...  相似文献   
243.
本文通过对兰州市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及处置现状的详细调查,深入分析了兰州市工业固体废物的污染特征以及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兰州市经济发展承受能力,对工业固体废物的增长趋势进行了预测;并针对兰州市当前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处理状况和工业结构特征,从立法、执法、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控制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44.
为全面了解全球生物修复技术的研发状况与趋势,以Innography专利分析平台为基础,分析全球专利数量、申请人分布、申请人所属国的竞争态势及国际专利分类法(IPC)分类,探讨核心专利的来源和研发主题等,并对我国生物修复技术专利数量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全球来看,2002年后生物修复技术专利数量迅速上升,其中中国的专利数量最多,但核心专利中80.0%来自美国,核心专利的热点主题为有机污染物、能耗、水处理等;来自中国的专利中,马鞍山新洲葡萄酒公司、中国科学院、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拥有专利数量较多,其中马鞍山新洲葡萄酒公司和中国科学院同时拥有较强的综合实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中国生物修复专利技术的热点主题为医疗、废水、生物可用性、重金属和地下水等。未来生物修复的研究将更多集中在土壤重金属污染、水环境综合治理以及有机污染物治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245.
基于GPS浮动车法的机动车尾气排放量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广州市城市干道东风路1902~1903路段为研究对象,根据交通流理论建立了速度-流量模型,采用GPS浮动车速度数据和视频检测流量数据计算了模型的关键参数——阻塞密度,实现了从速度到流量的推算,并采用COPERT Ⅳ模型计算了不同速度等级下的综合排放因子,通过源强法计算该路段00:01─24:00的小时排放量. 对CO,NOx,VOC和PM综合排放因子的速度敏感性分析表明,当平均速度达50 km/h后,随速度的增加综合排放因子下降明显变缓;对小时排放量的分析表明,污染物排放量主要集中在车流量的高峰时段,且与车流密度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0.   相似文献   
246.
利用含As3+肉汤培养基,从广西河池砷污染地区水样和沉积物样中通过多次分离、纯化获取砷耐受菌.进一步从砷耐受菌中筛选出在好氧条件下可以同时进行砷氧化和反硝化的多功能菌株cll-35. 对该菌株进行形态观察,并利用16S rDNA序列分析方法进行鉴定,发现该菌株为革兰氏阴性菌,与Achromobacter denitrificans strain 22426和Achromobacter xylosoxidans strain C8B的同源性均达99%;该菌株在NO3-和As3+同时存在的条件下好氧反硝化能力和砷氧化速率均得到提高;在只含NO3-的条件下,NO3-的去除率为53.65%,而在As3+和NO3-同时存在的条件下,NO3-的去除率为75.27%.在不含NO3-和含NO3-的条件下,As3+的转化率都在99%以上,而在含NO3-的条件下,As3+的氧化速率更快.这种相互促进可能与反硝化过程中的电子传递和砷氧化过程中的动态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247.
福建省龙岩象山隧道工程施工时发生突水事故,引发了岩溶塌陷,造成了重大的地质灾害.本文主要从水文、工程地质角度分析了该岩溶塌陷地质灾害产生的背景和原因,并对该地质灾害救治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248.
通过分离、初筛和复筛从盐渍化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出一株高效耐盐的石油降解菌株YJ-8,经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 rRNA序列分析,该菌株被鉴定为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其石油烃的降解率为64%。耐盐性实验结果表明,该菌可在NaCl浓度为50 g/L的培养基中生长。为进一步增强该菌株耐受高浓度NaCl和降解石油烃的能力,采用低能N~+注入技术对其进行诱变,最终获得1株遗传性能稳定的突变株。该突变株在原油发酵液中可将表面张力降至27.5 mN/m,石油烃的降解效率为74%,可耐受80 g/L浓度的NaCl。作为一株耐盐的石油烃高效降解菌,该菌在石油污染的盐渍化土壤修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49.
以水专项在辽河流域实施的阶段性成果及辽河流域水环境管理现状为基础,分析"十三五"时期辽河流域水环境管理的需求,提出构建成套流域水环境管理技术体系和管理大平台、全面建设并优化水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实行水环境管理的动态调节机制和建立健全流域水环境管理长效机制的水环境管理研究思路,并指出研究应密切结合地方管理,充分发挥地方环境管理的责任主体地位,为水专项第三阶段"综合调控"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250.
京津冀城市群城市用地扩张的空间特征及俱乐部收敛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曾馨漫  刘慧  刘卫东 《自然资源学报》2015,30(12):2045-2056
我国已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城市群是未来我国城市化的重要载体。以城市群为单元研究城市用地扩张的空间特征及内部分异规律,是提高城市化质量、实现城市群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论文以京津冀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空间效应的视角,采用1990、2000、2005和2010年4期遥感影像解译数据和城市扩张相关指数,综合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和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了研究区1990—2010年间城市用地扩张的空间格局、区域分异及空间俱乐部收敛等特征。结果表明:1)京津冀城市群城市用地扩张迅速,新增城市用地围绕各市中心和高速公路沿线呈圈层和轴线式扩张;2)城市群内部城市用地扩张具有明显的空间集中性与分异性,并呈现显著空间自相关;3)通过Moran’s I指数对研究区进行内生分组,利用空间面板模型估计,结果发现:L-L和L-H地区城市扩张存在明显的空间俱乐部收敛,H-H地区虽收敛,但结果不显著,H-L地区不收敛。这些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京津冀城市群地区城市扩张动力机制、促进城市理性扩张和京津冀协调一体化相关规划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