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84篇
  免费   3976篇
  国内免费   7000篇
安全科学   4096篇
废物处理   381篇
环保管理   2033篇
综合类   18305篇
基础理论   3235篇
污染及防治   637篇
评价与监测   1570篇
社会与环境   1667篇
灾害及防治   936篇
  2024年   231篇
  2023年   606篇
  2022年   1633篇
  2021年   1674篇
  2020年   2078篇
  2019年   1336篇
  2018年   1238篇
  2017年   1393篇
  2016年   1174篇
  2015年   1490篇
  2014年   1301篇
  2013年   1683篇
  2012年   2159篇
  2011年   2091篇
  2010年   1960篇
  2009年   1799篇
  2008年   1639篇
  2007年   1636篇
  2006年   1613篇
  2005年   1187篇
  2004年   841篇
  2003年   547篇
  2002年   502篇
  2001年   417篇
  2000年   342篇
  1999年   179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4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我国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建设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辐射环境自动监测是我国辐射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手段.本文回顾了“十一五”以来,我国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建设的进展情况和在核与辐射监管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总结了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的建设和运行经验,并对今后的工作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完善系统建设和运行的合理化建议.研究指出,作为国家辐射环境监测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初步具备了对我国省会城市和主要地级城市的辐射环境质量状况的实时监测能力.但由于我国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于2008年底才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建设,起步较晚、经验不足,依然存在点位数量和代表性不够、自动化程度不够高、软件系统功能不成熟、标准化和规范化问题比较突出,缺乏质量控制技术、运行维护难度大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第一,增加自动监测站数量,点位布设更有针对性;第二,增加自动监测站的类型;第三,加强软件系统的分析和控制能力;第四,完善相关标准、技术规范和质保体系;第五,完善运行维护体系;第六,增强国际学习和交流.  相似文献   
992.
本文收集西安市2013年环境监测站发布的空气质量指数(AQI)及环境空气状况与监测月报资料,对空气质量等级、AQI变化情况、主要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及采暖期和非采暖期浓度比较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西安市2013空气质量二级以上的达标率为37.8%,年均AQI值为151,SO2、NO2、PM10和PM2.5的月监测浓度变化趋势无显著意义,采暖期平均浓度均显著高于非采暖期平均浓度,PM2.5采暖期均值是非采暖期均值的3.09倍.由此可见控制SO2、NO2、PM10和PM2.5的排放是改善西安市空气质量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993.
宁夏南部山区新修水平梯田耕地质量提升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针对宁南山区新修水平梯田水土流失和土壤肥力持续衰退的问题,从梯田培肥技术、耕作技术和管理措施3个方面研究总结了宁南山区新修水平梯田耕地质量提升关键技术,为提高宁南山区新修水平梯田生产力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994.
在A/A/O普通活性污泥工艺中引入非寡毛类微型后生动物考察其生长条件和对剩余污泥的减量效果及对系统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进水负荷小于0.5 mg(/mg MLSS·d)时,非寡毛类微型后生动物可大量生长;当内回流比升高、外回流比降低时,更有利于虫体的繁殖。经过适时的运行工艺调整可使生化系统虫体密度和稳定性提高,污泥减量效果可达到40%以上。非寡毛类后生动物的活动与摄食作用提高了系统污泥的沉降性能,并对系统出水COD、NH3-N、TN、TP、SS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95.
汞污染农田土壤低温热解处理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贵州清镇地区汞污染农田土壤作为低温热解修复试验对象,研究处理温度、处理时间以及土壤含水率对低温热解法去除土壤汞效率的影响。同时采用连续浸提法对土样中7种形态的汞进行提取,分析热解升温过程中各形态汞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1)处理温度越高,汞去除效率越大。当温度为350℃时,去除率达到90%以上。(2)处理时间越长,汞的去除率越高。处理持续时间为90min时,去除率达到90%。(3)土壤含水率越高,汞去除率越低。当风干时间10 d,土壤含水率13.8%时为处理土壤最佳条件。(4)7种形态的汞随温度升高均下降显著,当温度达到350℃时,处理后土样中水溶态和交换态已完全去除,其他形态的去除率也均达到90%以上,土样中最终以残渣态汞为主,环境风险小。  相似文献   
996.
采用真菌分离纯化的方法从某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筛选分离出一株能够耐受并吸附二价镉、锌离子(Cd(Ⅱ)、Zn(Ⅱ))的真菌菌株LP-20。考察不同修复时间以及土壤p H值对固定化效率的影响。固定化效率以反应前后的镉锌有效态含量(利用TCLP提取液提取法测定)变化衡量。根据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r RNA基因测序结果,菌株LP-20属于Trichoderma spirale。LP-20对于Cd(Ⅱ)的固定效果普遍优于Zn(Ⅱ),并且对Cd(Ⅱ)的固定时间(10 d)少于对Zn(Ⅱ)的固定时间(20 d)。LP-20对于Cd(Ⅱ)和Zn(Ⅱ)的固定作用的最适宜p H范围为3~5。发现能够对土壤中镉锌离子具有良好固定化效果的真菌菌株对于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原位无毒无害化治理技术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97.
为提高颗粒活性炭同步去除水中铅、铬污染物的能力,分别使用氧化铁、氧化锰、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TMAB)和氯化十六烷基吡啶(CPC)制作改性活性炭(Fe Cl3-AC,Mn O2-AC,HTMAB-AC,CPC-AC)。通过测定4种改性活性炭表面的等电点p H、酸碱官能团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研究4种改性活性炭吸附效果优异并分析其中原因。结果表明:Fe Cl3-AC同步去除铅、铬效果最佳,HTMAB-AC、CPC-AC与原炭效果持平,Mn O2-AC效果还不及原炭。从等电点p H来看,Fe Cl3-AC拥有较低的等电点p H,有利于静电吸附铬酸根阴离子团;从酸性基团数目来看,Fe Cl3-AC表面拥有较多酸性官能团,有利于离子交换作用,保证了对铅离子较高的吸附效率;从SEM来看,Fe Cl3-AC上Fe Cl3负载均匀,有效改善了活性炭表面特性,有利于吸附。  相似文献   
998.
黄石市典型农业土壤中重金属污染水平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石市阳新县某大型农场作为研究区,于2012年2月采集8个代表性表层(0~20 cm)土壤样品,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了各重金属元素(Cu、Pb、Zn、Cd、Mn、Co)的总量及BCR连续提取法提取土壤中重金属的弱酸态、可还原态、可氧化态和残渣态含量。结果显示,Cu、Pb、Zn、Cd、Mn和Co总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22.10、141.29、335.53、2.18、2 606.58和128.27 mg/kg,其中Cd超过了土壤环境三级标准限值,Mn具有最强的变异系数,受到外来污染因素的影响最大。通过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法表明,6种重金属累积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CdCoCuPbZnMn,且Cd、Mn为主要生态风险因子。同时由形态分析可知,Cu、Pb、Cd、Zn、Mn和Co的化学形态分布均以残渣态为主,说明该农场土壤中重金属元素比较稳定,不易迁移转化,对生物的毒性较小。  相似文献   
999.
常见卫星传感器在蓝藻水华监测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湖泊富营养化程度日益加剧导致了全球范围内蓝藻水华暴发频次和暴发范围的逐步增加。利用传统水质监测方法实现蓝藻水华的实时动态监测尚存困难,而遥感技术具有监测范围广、速度快和成本低等优势,于蓝藻水华动态监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文章在介绍湖泊蓝藻水华遥感监测的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对几种常见卫星传感器在湖泊蓝藻水华监测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总结,对比了各种传感器和反演模型的优缺点,最后对目前湖泊蓝藻水华遥感监测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发展方向作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00.
壳聚糖絮凝微藻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藻作为一种卓越的生物资源已经受到全世界的关注。从藻液中采收微藻一直是个瓶颈。壳聚糖是目前被普遍认可的安全有效的微藻絮凝剂,通过对其进行适当的改性,可以更好地提高絮凝效率。文章综述了壳聚糖以及改性壳聚糖絮凝剂的絮凝机理和性能,并对壳聚糖絮凝微藻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