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62篇
  免费   1780篇
  国内免费   5470篇
安全科学   1887篇
废物处理   678篇
环保管理   1263篇
综合类   10934篇
基础理论   2536篇
污染及防治   3440篇
评价与监测   835篇
社会与环境   841篇
灾害及防治   698篇
  2024年   100篇
  2023年   358篇
  2022年   968篇
  2021年   913篇
  2020年   994篇
  2019年   757篇
  2018年   741篇
  2017年   829篇
  2016年   799篇
  2015年   944篇
  2014年   1090篇
  2013年   1443篇
  2012年   1404篇
  2011年   1474篇
  2010年   1177篇
  2009年   1143篇
  2008年   1204篇
  2007年   1023篇
  2006年   1006篇
  2005年   744篇
  2004年   568篇
  2003年   505篇
  2002年   463篇
  2001年   349篇
  2000年   357篇
  1999年   351篇
  1998年   235篇
  1997年   225篇
  1996年   193篇
  1995年   155篇
  1994年   120篇
  1993年   118篇
  1992年   110篇
  1991年   81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2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油气集输管道内防腐技术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油气田集输管道的内腐蚀问题,分别介绍了耐蚀材料、衬里技术、涂镀层技术与药剂防腐技术等管道内防腐技术及其现场应用效果,指出了耐蚀金属材料防腐效果显著,但存在经济效益差的缺点。为降低成本,选用双金属复合管替代耐蚀金属材料,但其焊缝位置腐蚀失效频发,成为制约其应用的薄弱环节。耐蚀非金属材料防腐效果显著,但耐高温性能与力学性能较差,受温度、压力与CO_2、H_2S、固体颗粒等介质成分的影响,衬里技术与涂镀层技术的应用范围受到限制。药剂防腐技术的防护效果与药剂类型、加药工艺密切相关,需要根据腐蚀工况监测结果进行实时调整。针对上述内防腐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内防腐技术的发展方向为改进现有内防腐技术存在的不足,提升其防护效果。同时,应开发防腐效果显著、经济成本低、施工简便、易于推广应用的防腐材料与防腐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将某型作动筒的寿命由6000±150起落延长至12 000±150起落。方法采用喷丸强化技术对作动筒的主要承力零件进行喷丸强化处理,提高零件的抗疲劳和抗应力腐蚀性能。通过疲劳寿命试验验证对比喷丸强化处理前后典型零件和作动筒的寿命指标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结果喷丸强化处理前的3件前耳环螺栓试验循环次数均未超过1.8×10~6即断裂,喷丸强化后达到3.6×10~6时仍未断裂。喷丸强化处理后的4件主耳环螺栓与喷丸强化处理前对比,断裂时的试验循环次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均值寿命比值大于2.36。喷丸强化处理前后的主前作动筒疲劳寿命试验达到预期的循环次数时,均没有出现断裂或者损坏。结论喷丸强化处理能有明显提高作动筒的抗疲劳和抗应力腐蚀性,强化处理后的零件疲劳寿命能够超过处理前的2倍,可以采用喷丸强化技术延长作动筒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03.
采集2015年南昌市冬季大气PM_(2.5)样品,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样品中重金属(V、Mn、Cr、Co、Ni、Cu、Zn、Cd、Ba和Pb)的含量,分析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和来源,并对重金属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采样期间PM2.5浓度总平均值为(29.74±16.82)μg/m~3,其中省外办最高,武术学校最低;各重金属元素总体平均浓度从高到低次序为:ZnPbCuMnBaNiVCrCdCo。因子分析结果表明:PM_(2.5)中重金属元素的来源包括道路交通尘和冶金化工排放、机动车尾气以及混合源。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PM_(2.5)中Mn对人体健康存在非致癌风险,其他元素(Cr、Ba、Co、Pb、Cd、Cu、V、Zn、Ni)基本没有非致癌风险;Cr对人体有较明显的致癌风险,Cd、Ni和Co对部分年龄段的人群(尤其是成年人)存在一定的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104.
建筑活动是破坏环境资源、污染环境的主要活动之一,如何有效达到施工环境污染防治的目标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为有效防治施工环境污染,文中首先对典型施工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进行分析,然后提出施工环境污染防治目标的动态控制流程,并从设置动态控制目标、重视主动控制、多方面釆取有效措施方面对目标的动态控制进行分析。通过对施工环境目标的动态控制分析,使动态控制原理在项目环境管理领域有效运用,降低了建筑施工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05.
印制电路板海洋环境试验与实验室环境试验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机载电子设备印制电路板西沙海洋大气环境与实验室环境试验的相关性。方法在西沙海域环境下开展两种印制电路板的棚下暴露试验,暴晒试验时间为3年,同时在实验室开展盐雾试验,分别通过测试绝缘电阻、品质因数研究两种试验环境的相关性。结果将以绝缘电阻、品质因数为基准相关性评价结果进行平均,得出印制电路板实验室加速试验和自然暴露试验存在着强相关。两种样品的加速系数分别是3.5,5.15。结论建立了印制电路板在西沙海洋环境试验和实验室盐雾环境试验的相关性,可为后续西沙环境试验的加速处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考察等离子体处理前后及其时效性对芳Ⅲ/双马复合材料弯曲强度、界面性能及耐湿热性能的影响。方法用低温射频耦合等离子体处理芳纶纤维表面,分别将未处理的、等离子体刚处理过的和等离子体处理后在空气中放置三天后的纤维通过溶液预浸渍工艺制备芳Ⅲ/双马复合材料预浸料,再经过高温模压成形技术制备芳Ⅲ/双马复合材料单向板。采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对水煮前后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层间剪切强度进行测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复合材料层间剪切破坏形貌进行观察。结果等离子体处理后,复合材料的吸水率由未处理时的0.51%下降到0.33%,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由49.4 MPa提高到62.9 MPa。等离子体处理时效后复合材料的吸水率增加到0.69%,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下降到56.0 MPa。结论等离子体处理提高了复合材料界面性能,但等离子体处理的时效后,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及其耐湿热性能有所下降。等离子体处理及时效性对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耐湿热性能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07.
从FRP加固金属结构设计研究、界面性能研究、工艺研究、耐久性研究等4个方面回顾了FRP加固金属结构技术的发展历程。探讨了FRP加固技术的优势,总结了现阶段FRP修复技术取得的成就和现阶段发展存在的不足。最后,对未来FRP修复技术的发展做了总结。可以预见,随着高性能FRP的不断研制成功以及研究的深入,FRP修复技术必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8.
铬是海洋水体中的痕量重金属之一,海水的高盐基体对铬的测定有严重的干扰,而且海水中同时存在Cr(Ⅲ)和Cr(Ⅵ),两种不同价态给测定也带来了一定难度。文章从Cr(Ⅲ)的氧化率、方法检出限、精密度、实际样品加标等方面对过氧化氢氧化-阳极溶出伏安法与传统的MIBK萃取-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两种方法在测试结果上无显著差异,但是过氧化氢氧化-阳极溶出伏安法具有更高的精密度,更低的检出限,且对Cr(Ⅲ)的回收率略有提升。  相似文献   
109.
针对高校绿色教育环境下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探讨问题,给出了高校绿色教育的基本理论,包括高校绿色教育的概念,高校绿色教育的特点,包括高校绿色教育的生命性、高校绿色教育的生活性、高校绿色教育的人文性和高校绿色教育的内容与实践,探讨了高校绿色教育环境与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包括高校绿色教育环境与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高校绿色教育环境与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最后,对高校绿色教育环境与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互动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10.
Surveys of the coral-inhabiting snailCoralliophila violacea (Lamarck) (=C. neritoidea Kiener) were made on shallow fringing reefs (<8 m deep) around Hsiao-Liuchiu, Taiwan, between July and October 1990. The snails were aggregated into patches on the surface of massive poritid coral colonies. Coral colonies >40 cm in diameter were more likely to bear patches of snails than smaller colonies, and also to have more snails. The coralliophilids ranged from 5 to 30 mm in aperture length. The sex ratio of the population was biased toward males (539:279), with only a few small individuals of indistinguishable sex. Snails between 6 and 10 mm were all males, while most snails with aperture lengths 20 mm were females. Judging from the distinct size ranges of males and females within patches and from the observed degeneration of the penis, the snails may have changed sex from male to female with increasing size. Sex-change may occur across a wide size range (10 to 20 mm). The correlation of smallest female size and largest male size among patches indicates that snail size at sex-change is peculiar to each individual patch. Those females in patches with a single female (but many males) were significantly smaller than females in multiple-female patches. It is likely that in the absence of females males change sex at a smaller size, whereas in the presence of large females males delay sexchange until they have reached a larger size. The plasticity of size at sex-change may be adaptive and a result of natural selection at the individual lev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