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88篇
  免费   1010篇
  国内免费   2606篇
安全科学   1004篇
废物处理   188篇
环保管理   713篇
综合类   5754篇
基础理论   1174篇
污染及防治   799篇
评价与监测   465篇
社会与环境   472篇
灾害及防治   335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160篇
  2022年   477篇
  2021年   427篇
  2020年   565篇
  2019年   316篇
  2018年   356篇
  2017年   369篇
  2016年   345篇
  2015年   418篇
  2014年   486篇
  2013年   641篇
  2012年   677篇
  2011年   751篇
  2010年   694篇
  2009年   646篇
  2008年   589篇
  2007年   616篇
  2006年   566篇
  2005年   400篇
  2004年   317篇
  2003年   217篇
  2002年   193篇
  2001年   160篇
  2000年   164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常见金属硫化物电化学反应环境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属硫化物矿物作为重要的金属矿产资源之一,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并易氧化(电化学反应)引起重金属离子和酸性矿山废水污染的环境效应。本文以黄铁矿和黄铜矿为例全面分析了金属硫化物矿物环境效应产生机制,以及影响金属硫化物矿物电化学反应的各种因素,指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这对金属硫化物矿区环境污染的源头控制与修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2.
基于1989~2011年的长时间序列卫星遥感数据,利用综合水体信息提取方法提取了洞庭湖区6~9月主汛期的水体信息,通过较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验证,水体面积提取精度达到90%以上。洞庭湖年平均径流入湖量、NCEP再分析资料计算的湖体上空和流域累计月平均降水量分别与水体面积变化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1989~2011年间洞庭湖水体面积最大值主要分布在7和8月,这两个月也是洞庭湖区域发生洪涝灾情的高风险期;洞庭湖水体面积与年平均径流入湖水量的相关系数为0.67(置信度为95%);2003年以前,洞庭湖主汛期间水体面积波动比较大,2003年三峡水库运行后,洞庭湖的面积波动有所减少;洞庭湖上空累计月平均降水量对于水体面积存在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68(置信度为99%);2003年以前,洞庭湖流域累计月平均降水量和水体面积相关系数为0.50(置信度为90%),2003年三峡水库运行后,两者相关性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993.
利用衡阳市祁东县气象站1960~2013年逐日平均气温、降水观测数据,计算综合气象干旱指数。以国家标准《气象干旱等级GB/T20481~2006》为依据划分不同干旱等级、计算干旱日数、干旱强度等,在此基础上统计干旱日的年、年代际统计并作了线性分析,并为应对干旱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祁东县干旱日每年均有出现,但不同强度干旱日发生频率不同,在全球变暖大背景下,干旱日等级越高,其增幅愈明显;祁东县的平均干旱过程数为2.5次/a,一年出现2次干旱过程几率最大,无旱过程的几率为9.3%;在统计年干旱强度时,选用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有较好代表性。近54a来,干旱强度年变化可分为三高两低,目前处于干旱强度较高期;祁东县大部分年份有季节性干旱,单季旱以秋旱为主,在双季干旱中,夏秋连旱居多,历史上夏秋冬连旱出现了三次;为了应对日趋严重的干旱,需增强人们的防旱抗灾意识、加大水利设置投入、推广节水农业和提高干旱监测预警能力。  相似文献   
994.
使用隐马尔科夫模型分析了河西走廊西部地区5个站点1955—2013年共59年的夏季逐日降水数据。结果表明4个隐状态能较好地描述研究区域的夏季日降水发生模式,状态1与2描述的区域环流特征区分了地理位置对日降水模式的影响,状态3与4表征了大尺度大气环流模式下5个站点同时下雨或都不下雨的情形。5个站点的日降水模式存在显著性的区域差异,日降水发生概率呈由东向西逐渐减小的趋势。隐状态的年际变化分析表明,所有站点(包括西部站点)的降水发生概率都存在增加趋势,东部站点湿润而西部站点干燥的情景呈显著性减少趋势,这可能与全球变暖导致的夏季风北移使该区域不同站点降水模式趋于一致有关,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5.
利用紫外及红外吸收光谱等分析手段对365 nm光照下HNO3在气相与SiO2表面的光解反应进行了研究.考察了HNO3浓度、光照时间、相对湿度等条件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HNO3浓度及光照时间的增加,光解产生的NO2和NO浓度均呈指数增加;无水汽情况下,400 Pa的HNO3光解45 min后,产生NO2及NO浓度比气相光解产生的分别高约3及1.7倍.HNO3光解产生的HONO的浓度随相对湿度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在SiO2颗粒物表面光解产生的NO2浓度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而减少,而NO浓度则随之增大.400 Pa的HNO3光照45 min后,SiO2表面光解产生的HONO浓度是气相光解的3倍、SiO2表面暗反应的约30倍.  相似文献   
996.
化石燃料燃烧和生物质燃烧是污染物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PAHs)的两大来源.放射性碳(14C)分析近年用于评估这两类源对环境中PAHs的相对贡献.此方法基于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的14C含量差异,即化石燃料不含14C,而生物质的14C浓度有一个较稳定值.14C的自然丰度极低(约10-12),因此检测PAHs这样的痕量污染物的14C含量一度极具挑战.1990年代中期,加速器质谱的技术突破使得对环境样品PAHs的14C分析具有实用价值.要准确测出PAHs的14C含量,须先从化学成分复杂的环境样品中分离出高纯度的PAHs.制备气相色谱因其出色的分离能力而成为目前环境样品PAHs14C分析必备的工具.本文意在简介基于14C分析的PAHs源解析的基本原理、技术进展,以及评估该方法获得的PAHs源解析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97.
1640-1909年长江下游地区冬季冷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重建了1640-1909年长江下游地区冬季逐年冷暖的等级序列,并运用统计分析、滑动T检验及功率谱分析等方法,对得到的序列进行了多时间尺度特征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640-1909年长江下游地区整体上处于偏冷时期,全区大致存在5个偏冷时段和5个偏暖时段,其中最冷时段出现在1710-1719年和1840-1849年间,最暖时段出现在1850-1859年;全区在10a尺度上冷暖变化跃变频繁,而在30a尺度上冷暖变化具有很高的稳定性;1640-1909年间,全区冷暖变化在36,45,72和123等年份上有明显的正相关,在4,68,94和104等年份上有明显的负相关,显著性变化周期有5个,分别是2a,3a,5a,11a和40a,其中40a为第1主周期。  相似文献   
998.
为探索城郊区农业土壤重金属镉(Cd)的生态阻控技术,结合田间试验、盆栽试验和室内分析测定等手段,以蔬菜茎叶部分Cd含量、富集系数、转移系数、单株生物量、茎叶维生素C含量、还原糖含量等因子为考察指标,分析13个红菜薹品种、5个莴笋品种和4个芹菜品种的Cd积累特征和品质表现.结果显示,两种Cd水平下(土壤总Cd分别为0.43 mg/kg和3.00 mg/kg),供试蔬菜茎叶部Cd含量不论是种间还是种内均差异显著(P<0.05).三大类供试蔬菜茎叶Cd含量与富集系数的大小均为芹菜>莴笋>菜薹,且在低Cd水平下,菜薹的生产性能及品质指标也为最优.在13个菜薹品种中,低、高Cd水平下茎叶平均Cd含量分别为0.021 0 mg/kg和0.302 1 mg/kg.13个菜薹品种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金秋红3号、钟声红和二早子属于弱吸收低积累Cd品种.且金秋红3号在低Cd条件下还有较高的品质表现,其可食部位维生素C含量和还原糖含量分别达到77.2 mg/100 g和19.44%.在本研究设置的高、低Cd条件下,供试蔬菜品种的Cd积累特性、品质特征以及生物量指标都具有较强的一致性,集合这些指标应用于筛选弱吸收低积累Cd的茎菜类蔬菜品种是可行的.因此,挖掘作物自身潜力,基于植物不同种及品种吸收积累重金属Cd的基因型差异,利用弱吸收低积累重金属的作物品种,在轻度或中度重金属污染农田中进行作物生产,可以降低Cd等重金属元素经农产品进入人类食物链的风险.  相似文献   
999.
通过室内批式培养试验比较了老砂性覆盖土(ASCS)、新砂性覆盖土(NSCS)、老黏性覆盖土(ACCS)和新黏性覆盖土(NCCS)4种填埋场典型覆盖土的CH4氧化特性,并进一步分析了含水率和温度对老覆盖土(ASCS和ACCS)CH4氧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覆盖土材料的CH4氧化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ACCS、ASCS、NCCS和NSCS;含水率和温度对老覆盖土CH4氧化速率有较大影响,老覆盖土CH4氧化速率随含水率和温度的升高均呈先升高后降低变化趋势,最佳含水率约为25%,最佳温度为20~30℃。此外,当木屑(SD)和牛粪(CD)的混合质量比介于4∶0~3∶1之间时,新覆盖土(NSCS和NCCS)接种SD和CD的混合基质能有效提高CH4氧化速率,当SD和CD的混合质量比为1∶3时,NSCS和NCCS的CH4氧化速率均最大,分别约为未接种样品的1.63和1.41倍。建议在设计覆盖土层时通过接种基质以改善新覆盖土的材料特性,增强土壤的CH4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000.
针对宁夏电网各级调度数据网设备种类和数量众多,运维人员监管难的问题,对电力调度数据网安全监管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采用集中部署、集中管控、集中监控的方式,设计出宁夏电力调度数据网省、地一体化网络管理系统。应用结果表明:省、地一体化电力调度数据网网络管理系统能够满足调度数据网安全监管要求,有效提高调度数据网安全运行能力及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