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4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247篇
安全科学   71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36篇
综合类   451篇
基础理论   74篇
污染及防治   104篇
评价与监测   31篇
社会与环境   25篇
灾害及防治   2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31.
Mo/ZSM-5 catalysts with different Mo content were prepared by impregnation method. The effect of Mo content on the property of Mo/ZSM-5 catalysts and their performance for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 of NO with ammonia was investigated by XRD, ICP,XPS and NO-TPD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Mo/ZSM-5 for SCR of NO is strongly influenced by the Mo loading in HZSM-5 zeolites. The NOx conversion reached the highest value of 64.2% at 375℃ when Mo content is about 10.9%, and the temperatures at which the maximum of NOx conversion obtained were declined with the increase of Mo content. From XRD results, it can be seen that it exhibits the distinct interaction between Mo and HZSM-5 when Mo content is about 10.9%. This may result in a suitable phase structure in Mo/ZSM-5 catalyst, which is advantageous for NO reduction. XPS and NO-TPD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Mo/ZSM-5 may be related to the Mo percent on the surface.  相似文献   
632.
大气模拟烟雾箱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烟雾箱是研究大气光化学反应的主要工具.30年来国内外有多个研究机构建立了烟雾箱,并对各种光化学反应进行了研究,以收集数据来发展和检验大气光化学反应机理.从系统构造、配置仪器及所进行的光化学实验几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烟雾箱系统的研究进展,其中背景影响较小的烟雾箱能为评价化学反应机理提供精度较高的数据,二次有机气溶胶(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SOA)的形成机理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633.
黑磷纳米片(Black Phosphorus nanosheets,BPNSs)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而关于BPNSs的安全性研究还十分匮乏.为探究BPNSs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作用,本研究通过液相剥离法制备得到厚度为(58.05±36.48) nm,横向尺寸为(541.25±176.22) nm的BPNSs,选择初级生产者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为受试生物开展了毒性效应研究.将斜生栅藻暴露于0、10、50、100 mg·L-1 BPNSs中,结果表明:各浓度的BPNSs均抑制斜生栅藻的生长,120 h时的EC50为74.86 mg·L-1;与对照组相比,各处理组叶绿素a (Chlorophyll a)含量降低且呈剂量-效应关系,表明BPNSs对斜生栅藻光合系统产生了损害;暴露48 h后3个处理组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显著升高,表明BPNSs对斜生栅藻造成了氧化损伤;显微观测(100×)发现处理组的藻细胞被BPNSs包裹,表明BPNSs可能通过吸附作用团聚在斜生栅藻表面;场发射电子扫描显微镜(FE-SEM)观测发现处理组的藻细胞形态受到显著破坏,表明BPNSs对斜生栅藻产生了物理损伤.本实验结果能够为后续BPNSs在水环境食物链中的潜在富集风险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34.
数值风洞与物理风洞对烟塔合一排烟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电厂"烟塔合一"排烟技术因其初期投资和运行维护费用少,排烟效果好、SO2落地浓度低等优势,特别是在机场附近的净空限高和对景观环境有特殊要求的地区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的大气污染物预测模型——德国模式在烟塔合一排烟方式的预测上尚存在许多问题,如大风下洗条件下,冷却塔附近空腔区的大小和范围、空腔区污染物最大地面浓度等难以给出准确的预测结果。为准确预测烟塔合一排烟方式的大气污染物扩散情况,一种新的大气污染物扩散预测模式——数值风洞模型以及物理风洞实验被用于模拟烟塔合一的环境影响,分析数值风洞模式和物理风洞实验在大气环境预测领域应用的适用性和优缺点。2个预测方法的结果表明:在烟塔合一排烟方式下,大气污染物最大落地浓度随风速增加而增加同时在冷却塔下风向存在负压区,污染物在该区域高浓度聚集。对2种方法进行比较,物理风洞实验由于受到物质和气象等条件的限制,无法得到精确的预测结果以及无法直观地描述空腔区的产生和变化规律。而数值风洞模拟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预测出在夏季6 m/s风速下,冷却塔下风向最大落地浓度出现峰值,属于最不利的气象条件。同时该方法可利用图形化手段实现对空腔区产生、变化、破碎至再生成的全过程描述,从而建立了一种大气污染预测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35.
蓝光对萝卜向光性反应能力的调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黑暗中培养的萝卜黄化苗在单侧蓝光辐时下的向光性反应比较迟钝。光照预辐射可以改变黄化苗的向光性反应能力,蓝光对向光性反应能力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而红光和远红光的作用不显著;蓝光预辐射0-2h,向光性反应能力按比例增加;1辐射2-12h,向光性反应能力的增加趋于饱和。蓝光2h诱导增强的向光性反应能力在0-8h的黑暗中可以保持1h,随后便自行逐渐减弱。本文的研究涉及到蓝光对向光性反应能力的调节,在时间上位于向光性诱导及其反应过程之前,反应能力的增强及其在黑暗中的衰减过程均能在实验条件下得到有效的控制,这些结果对进一步筛选与向光性反应能力形成有关的特异蛋白质及mRNA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实验体系。  相似文献   
636.
为了探讨全氟辛烷磺酸(PFOS)对真鲷(Pagrosomus major)的毒性及致毒机理,采用半静态毒性试验方法研究PFOS对真鲷的96 h急性毒性,并分析低浓度(0.1 mg.L-1)、中浓度(1.0 mg.L-1)和高浓度(2.0 mg.L-1)PFOS胁迫对真鲷鳃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脂质过氧化物(MDA)含量以及组织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PFOS对真鲷的96 h半致死浓度〔ρ(LC50)〕为22.56 mg.L-1。在PFOS胁迫阶段,低浓度组真鲷鳃组织SOD活性呈现先受诱导后受抑制的趋势,而中、高浓度组受到显著抑制(P<0.05),胁迫15 d时高浓度组抑制率为14.86%;各浓度组CAT活性的变化趋势呈"U"型,7和15 d时高浓度组诱导率分别为40.53%和62.32%;低浓度组POD活性在胁迫1 d时呈受诱导效应,之后下降至对照组水平(P>0.05),中、高浓度组则呈现先受抑制后受诱导的趋势,胁迫15 d时高浓度组诱导率为63.05%;MDA含量变化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在净水恢复结束时,各浓度组真鲷鳃组织SOD活性恢复到对照组水平,而CAT、POD活性和MD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仍有显著差异(P<0.05)。在PFOS胁迫下真鲷鳃组织出现鳃丝上皮脱落与鳃丝融合现象,病变程度随着暴露浓度的增加和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加深。可见,PFOS可对真鲷鳃组织产生多个层面的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637.
生命周期评价与清洁生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清洁生产为主的污染“防止”战略将取代以末端处理为主的污染“防治”战略。评价一项清洁生产技术,需要采用生命周期评价的方法对工艺、产品和能源进行整个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和资源消耗的分析。本文主要介绍生命周期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评述生命周期评价的研究结果的应用范围,并给出了生命周期评价研究的一些实例。  相似文献   
638.
沉水植物对水-沉积物界面各形态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室内模拟条件下研究沉水植物对水-沉积物界面的上覆水、不同层次的间隙水和沉积物中不同形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上,上覆水和间隙水中不同形态氮含量的顺序为有机氮>氨氮>硝态氮;沉积物中可交换态无机氮以氨氮为主,沉水植物的存在并没有改变这一格局.不同处理不同层次的间隙水中,各形态氮含量均为下层>中层>上层,但沉积物中氨氮和硝态氮含量变化规律不明显.水-沉积物界面氨氮和硝态氮含量呈现明显季节性变化.总之,水-沉积物界面氨氮是沉积物向上覆水扩散的主要氮组分,沉水植物降低了氨氮和硝态氮的扩散通量.  相似文献   
639.
针对燃煤工业锅炉烟尘超低排放的要求,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旋风除尘器(A)和内部滤袋前无导流板(B)、有导流板(C)或开孔挡板(D)的几种旋风-布袋复合除尘器的流场。结果表明:除尘器C的流场较均匀,较高风速时压降低于除尘器B、D。进一步模拟了除尘器A、C的分级效率,发现对于粒径低于15 μm的颗粒,除尘器A去除率低于60%,除尘器C去除率高于97.8%。且复合除尘器占地小,滤袋寿命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上述数值模拟结果可为复合除尘器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40.
为减少农村生活污水中有机物对河流水体的污染,以现有农村污水分散处理的一级出水为进水,研究了传统植物浮床、铁碳微电解和常规生物填料的耦合工艺对农村污水的处理效果。该耦合工艺应用物化反应、生物反应、化学反应为共生关系,建立人工生态系统,用以削减水体中的污染负荷。结果表明:微生物耦合铁碳微电解强化浮床在冬季对COD、TP、${{\rm{NH}}_4^ +} $-N和TN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78.6%、78.2%、72.2%和73.3%,在夏季的去除率分别可以达到88.8%、75.6%、78.1%和80%;在冬季和夏季的耦合强化浮床中COD的降解速率分别达到2.933 mg·(L·d)−1和3.529 mg·(L·d)−1,TP的降解速率分别为0.055 mg·(L·d)−1和0.061 mg·(L·d)−1,${{\rm{NH}}_4^ +} $-N的降解速率分别为0.583 mg·(L·d)−1和0.8 mg·(L·d)−1,TN的降解速率分别为0.73 mg·(L·d)−1和1.114 mg·(L·d)−1,均优于传统植物浮床与微生物强化浮床的作用效果;微生物耦合铁碳微电解强化浮床对植物的促生长作用明显强于传统浮床和微生物强化浮床,冬季实验前后植物增重为23.3 g,夏季植物增重达到67.4 g;耦合浮床中微生物活性是微生物强化浮床中的1.81倍和1.45倍;最后利用因子的相关性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由于微生物与铁碳微电解的协同作用促使微生物数量与活性的提升,进而对污染物去除效果产生重要影响。以上研究结果可为农村生活污水的深度处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