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4篇
  免费   297篇
  国内免费   1529篇
安全科学   342篇
废物处理   230篇
环保管理   343篇
综合类   2475篇
基础理论   734篇
污染及防治   1285篇
评价与监测   231篇
社会与环境   179篇
灾害及防治   18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249篇
  2021年   221篇
  2020年   200篇
  2019年   169篇
  2018年   170篇
  2017年   204篇
  2016年   196篇
  2015年   247篇
  2014年   291篇
  2013年   408篇
  2012年   344篇
  2011年   375篇
  2010年   314篇
  2009年   270篇
  2008年   286篇
  2007年   262篇
  2006年   228篇
  2005年   151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140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122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101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厦门西港和九龙江口浮游植物碳水化合物与光强、盐度和叶绿素a均显著正相关,蛋白质与光强有负相关关系,脂类受光强的影响较小,蛋白质与碳水化合物之比与氮磷比显正相关。10月该海域浮游植物叶绿素a与生化组分含量都比4月高,与10月海水温度和海面辐照度较高有关  相似文献   
122.
根据大窑湾后6个泊位疏浚工程本底调查和疏浚监测结果,借助因子分析探讨了疏浚前后水环境要素的变化特征及相关关系,找出了控制污染物分布的主要因子,评价了疏浚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3.
洱海地面水环境监测优化布点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1987年以后五年洱海水质监测数据的数理统计分析,选择污染指数大的pH、COD_(Mn)、BOD_5、T-N、T-P进行单项方差分析,进而再进行灰色关联聚类分析和年际相关分析,确知洱海三个水质监测断面可归于一类。考虑水下地形、湖流、环湖工农业布局,水质监测点优化为两个即可保证其准确性、可控性和代表性。  相似文献   
124.
活性碳纤维吸附CS2蒸气的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吸附热力学研究,计算出CS_2蒸气在活性碳纤维(ACF)上的吸附热、吸附功和吸附熵.结果表明,吸附属物理吸附范畴,所用吸附剂样品表面是不均匀的.  相似文献   
125.
对区内11个地层系,45个地层组(群)及岩性,岩类分别进行氟丰度和区域地球化学背景研究。全区地层平均含氟。062%,略高于克拉克值,浙西北0.052%,相当克拉克值,浙东南的陈蔡窿起区为0.067%,是一高氟背景区。陈蔡窿起带的Au、Ag、Cu、Pb、Zn相应背景含量也高,特别是黑云斜长片麻岩,可为矿源层。  相似文献   
126.
工程菌处理高纯二甲醚生产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工程菌LEY7是以假单胞菌D3 菌株 (Pseudomonassp.D3 )为受体 ,以缓慢牙孢杆菌 3RM2 菌株 (Bacilluslentus 3RM2 ) ,假单胞菌W1 (Pseudomonassp .W1 )和W2 (Pseudomonassp .W2 )为供体 ,用多基因转化原生质球构建而成。工程菌LEY7能同时降解 4种化合物。用工程菌LEY7处理化工废水 ,工艺采用二级氧化。处理效果 :进水COD =10 0 0mg/L ,处理后出水COD在 10 0mg/L以下。COD去除率达到 90 %以上。  相似文献   
127.
广州市河涌底泥污染现状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2005年3~5月对广州市主要河涌底泥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采样分析。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广州市河涌底泥受有机物、植物营养盐、石油类和重金属污染比较严重,其它污染物,如硫化物、氰化物、氟化物、挥发酚等以及难降解有毒有机物,包括DDT、666、PCBs、PAHs等污染并不严重,污染总体呈由老城区向外围逐步降低的态势。随后根据河涌底泥的主要污染特征进行了较为粗略的污染区划,并指出污染重点控制区域。  相似文献   
128.
应用多级塘(厌氧塘,兼性塘,好氧塘和冬季储留塘)-湿地复合生态系统对石油化工废水进行强化处理和利用,处理能力10万m3/d.结果表明,多级塘-湿地复合生态系统在寒冷地区对石油化工废水处理效果良好,最终处理单元芦苇湿地出水的COD、BOD5、TN、NH4+-N、TP和石油类物质的平均值分别可达到75.08,7.51,10.63,5.12,0.5,4.63mg/L.植物生长季节(5~10月),系统对各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均优于非植物生长季节.系统中的储留塘可实现污水在冬季(11月~翌年5月)的零排放,保证全年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29.
The effects of four conditioning approaches:Acid,Acid-zero-valent iron(ZVI)/peroxydisulfate(PMS),Fe(Ⅱ)/PMS and ZVI/PMS,on wastewater activated sludge(WAS) dewatering and organics distribution in supernatant and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 layers were investigated.The highest reduction in bound water and the most WAS destruction was achieved by Acid-ZVI/PMS,and the optimum conditions were pH 3,ZVI dosage 0.15 g/g dry solid(DS),oxone dosage 0.07 g/g DS and reaction time 10.6 min with the reductions in capillary suction time(CST) and water content(Wc) as 19.67% and 8.49%,respectively.Four conditioning approaches could result in TOC increase in EPS layers and supernatant,and protein(PN) content in tightly bound EPS(TB-EPS).After conditioning,organics in EPS layers could migrate to supernatant.Polysaccharide(PS) was easier to migrate to supernatant than PN.In addition,Acid,Acid-ZVI/PMS or Fe(Ⅱ)/PMS conditioning promoted the release of some polysaccharides containing ring vibrations v P=O,v C-O-C,v C-O-P functional groups from TB-EPS.ESR spectra proved that both radicals of SO_4~-· and·OH contributed to dewatering and organics transformation and migration.CST value of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ratios of PN/PS in LB-EPS and total EPS,while it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OC,PN content and PS content in TB-EPS,as well as PS content in supernatant and LB-EPS.BWC negatively correlated to zeta potential and TOC value,PN content,and HA content in supernatant.  相似文献   
130.
自然降尘与常规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整理统计了1992年至1994年逐月自然降水和与之相应的常规气象因子监测数据,找到了自然降尘的季节性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求得了自然降尘分别与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气压、月平均风速、月平均温度、月降水量、月蒸发量的相关系数,并进行了检验,为污染预报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