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8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314篇
安全科学   114篇
废物处理   19篇
环保管理   61篇
综合类   663篇
基础理论   169篇
污染及防治   206篇
评价与监测   84篇
社会与环境   87篇
灾害及防治   6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01.
氨基酸对烷烃降解菌GS3C降解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广州石油化工总厂污水处理站旁的油泥混合物中分离筛选得到一株烷烃降解菌GS3C,从生理生化及16S rDNA基因扩增测序等方面进行了鉴定,并在振荡好氧培养条件下研究该菌的降解性能及酵母浸膏、碳源、氮源、维生素、水解酪蛋白等营养物对其降解的影响,同时考察不同氨基酸对降解的影响. 结果表明,该菌的16S rDNA基因扩增序列与Burkholderia cepacia的同源性为97%,初步断定该菌株属于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cepacia),酵母浸膏能促进其对正十六烷的降解,其主要因素为氨基酸对降解的促进作用. 谷氨酸、脯氨酸、赖氨酸、缬氨酸及亮氨酸的混合物对降解菌GS3C的代谢促进作用最好,其中赖氨酸与脯氨酸为关键的2种氨基酸.   相似文献   
302.
Cu~(2+)和Pb~(2+)存在下改性玉米秸秆对Cd~(2+)的吸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丙烯腈改性的玉米秸秆为吸附剂,对水体中的Cu2+,Pb2+,Cd2+进行吸附,用双组分竞争模型和LCA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拟合,结果表明:改性玉米秸秆对三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很好地符合Lang-muir方程,相关性(R2)分别为0.98,0.95和0.98,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9.34,31.8和12.7mg·g-1;在Cu2+和Pb2+存在下,改性玉米秸秆对Cd2+的吸附受到明显的抑制,且随Cu2+和Pb2+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加强;在低浓度时,该吸附材料优先吸附顺序为:Cu2+>Pb2+>Cd2+,高浓度时为:Pb2+>Cu2+>Cd2+.  相似文献   
303.
研究了不同水文期条件下长三角某典型河流型水源地源水有机物种类分布特性及其与消毒副产物关系。结果表明,该水源地源水有机污染特性呈现出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的特点,水体腐殖化程度依次降低。经树脂富集分离后水样溶解性有机物(DOM)各组分占总有机碳(DOC)的比例有所不同。丰水期:疏水性有机酸(HPO A,38%)>亲水性有机物(HPI,26%)>过渡亲水性有机酸(TPI A,16%)>疏水性有机中性物质(HPO N,12%)>过渡亲水性中性物质(TPI N,8%);平水期:HPO A(32%)>HPO N(22%)>TPI A(20%)>HPI(18%)>TPI N(8%);枯水期:HPO A(28%)>TPI A(24%)>HPO N(20%)>HPI(19%)>TPI N(9%)。DOM中仅HPI组分比紫外吸光度值(SUVA)低于原水,其余均高于原水,其中HPO A组分SUVA值最高,是原水的177倍。各水文期条件下,疏水性有机物(疏水性有机酸和疏水性中性物质)对三卤甲烷和卤乙酸生成的贡献,分别超过全部有机物氯化后消毒副产物生成量的60%和65%,表明疏水性有机物是最主要的消毒副产物前体物,应当作为水处理工艺重点去除的有机物组分。各水文期源水有机物特性与消毒副产物生成潜能的关系变化不大,三卤甲烷生成潜能(STHMFP)与SUVA的线性相关度较高,卤乙酸生成潜能(SHAAFP)与SUVA的线性相关度一般。因此,可用水样SUVA值间接反映三卤甲烷生成潜能,以利于在实际生产中快速监控水中消毒副产物前体物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304.
绿洲边缘新月形沙丘表层沉积物粒度与重金属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乌兰布和沙漠绿洲边缘工业化城市乌海市下风向典型新月形沙丘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新月形沙丘各部位0~10 cm沙物质、沙丘前50 m处大气降尘的粒度及重金属元素变化特征,探讨了重金属物质的来源及其与粒径的相关性,评价了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沙丘各部位沉积物粒度均以细砂为主,较对照沙丘极细砂含量增高而中砂含量减少.而降尘主要以极细砂、粉粒为主,降尘在沙丘表面的沉降堆积使沙丘表层沙物质细化.沙丘与降尘的重金属含量均为FeMnCrZnCu;Mn、Cu、Zn、Cr含量均高于背景值且发生富集.Mn、Zn含量在空间分布上呈中等变异;Fe、Cu含量在空间分布上为高度变异.Mn、Zn、Cu含量与细颗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Zn、Cu含量与中砂含量呈负相关,Fe含量与细砂和中砂含量均呈负相关.Cu、Zn、Cr为人为污染因子,Mn、Fe为自然源因子,但Cr、Mn、Fe又受到自然地质背景和人类活动的共同控制.乌海市下风向新月形沙丘属于低生态风险状态,为轻度污染,需加强废气的治理控制以防重金属污染的进一步加深.  相似文献   
305.
为掌握鄱阳湖平原地下水的有机物污染状况,采样并分析了该区地下水中14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与10种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的含量,利用美国环境保护署(USEPA)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其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鄱阳湖平原地下水的这些有机物的检出率为3. 03%~27. 27%,其中14种VOCs的检出率为6. 06%~15. 15%,10种SVOCs的检出率为3. 03%~27. 27%,部分区域地下水受有机物污染,主要污染物为1,1,2-三氯乙烷、苯并(a)芘和萘;使用内梅罗多项指标的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污染程度,区域有机物污染特征分为无污染、轻度污染、中度污染以及严重污染四个等级,污染源主要来自杀虫剂、石油化工企业和垃圾填埋场;有机的致癌物质通过饮用途径产生的健康风险远大于非致癌物质的健康风险,其中三氯乙烯、1,1-二氯乙烷、1,2-二氯乙烷、1,1,2,2-四氯乙烷、1,2-二氯丙烷、1,1,2-三氯乙烷、苯并[a]芘等通过饮水产生的致癌风险水平分别为最小可接受水平10-6的7. 06、1. 06、18. 7、54、1. 64、14. 4、2. 87倍,a-六六六通过饮水途径引起的致癌风险水平甚至高达1. 03×10~(-4),是区域地下水中主要致癌风险物质。研究成果可为鄱阳湖平原地下水水质污染状况研究及治理监管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为其他区域地下水有机物的监测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06.
建筑施工噪声的执法对象是建设单位还是施工单位是长期未能统一的问题,分析两者在环境噪声污染防治中的责任与义务,阐述两者作为执法对象的利弊及法律依据,提出建设单位作为执法对象通过经济合同方式与施工单位进行环境责任与义务再分配的可行观战点,并建议对现行法律进行修改。  相似文献   
307.
初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遗传资源经济价值评估的框架、体系、平台 ,初步评估了人体基因、野生大豆、BT转基因棉的经济价值 ,为遗传资源市场化和国际遗传资源惠益分享提供科学依据 ,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8.
重金属-多氯联苯复合污染土壤同步洗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垃圾拆解区土壤具有重金属与有机物复合污染的特性,尤其以Cu、Pb、Cd和多氯联苯(PCBs)的复合污染较为突出。为了同步脱除土壤中重金属与PCBs,选用增溶物质:Tween 80、TX-100、SDBS、β-环糊精与螯合剂柠檬酸依次组合进行复合污染土壤淋洗实验,应用批量平衡震荡法研究它们对重金属(Cu、Pb、Cd)与PCBs(Aroclor 1254)的洗脱效果。通过比较洗脱效果、环境友好性等方面,得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 80与天然螯合剂柠檬酸2种淋洗剂复合最佳;进一步研究两者的淋洗先后顺序、浓度配比、洗脱时间及淋洗剂pH对污染土壤洗脱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Tween 80和柠檬酸均为10 g/L、pH=6、淋洗时间12 h时淋洗效果达到最佳,对Cu、Pb、Cd及PCBs的洗脱率分别达到98.77%、55.92%、66.82%和58.01%。因此,利用Tween80和柠檬酸组合可同时有效去除土壤重金属和PCBs,是复合污染土壤淋洗修复的有效淋洗剂。  相似文献   
309.
石油烃污染物的生物可利用性是土壤微生物修复的限制因素,为了提高污染物的生物可利用性和降解效率,引入环境友好的β-环糊精作为污染物增溶剂,并与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作对比。结果表明,当β-环糊精的投加浓度为其在水中饱和溶解度的90%、SDS的投加浓度为其临界胶束浓度时,β-环糊精和SDS对土壤中石油烃污染物的增溶效果达到最大,分别为84.42%和89.63%。虽然两者都具有相近的增溶效果,但SDS具有一定的生物毒性,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长及其对石油烃污染物的降解,而β-环糊精可以促进微生物生长并有效提高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投加β-环糊精的微生物修复组在15 d内的降解率达到19.5%,比单独微生物修复组的降解率提高了70%以上。  相似文献   
3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