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6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232篇
安全科学   48篇
废物处理   37篇
环保管理   32篇
综合类   337篇
基础理论   108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227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19篇
灾害及防治   3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81.
我国某塑料垃圾拆解地周边居民多环芳烃内暴露水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我国某塑料垃圾拆解地周边50例居民尿液,酶解-固相萃取对其进行前处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检测了其中8种多环芳烃羟基代谢物的含量水平,并分析其组成特征.结果显示,该地区居民尿液中2-羟基萘、2-羟基芴、2-羟基菲+3-羟基菲、1-羟基菲+9-羟基菲、4-羟基菲和1-羟基芘的均值浓度分别为9.19、9.11、0.97、2.42、0.09、1.36μmol.mol肌酐-1.各多环芳烃羟基代谢物的含量水平普遍高于北京、广东、江西等地区背景人群含量水平,也明显高于欧美国家背景人群的含量水平,表明该地区居民有着较大的多环芳烃摄入量;各多环芳烃羟基代谢物之间相关性差异较大,2-羟基萘、2-羟基芴、∑羟基菲与1-羟基芘间的相关系数在0.474—0.737之间,表明多种代谢物的联合测定可更客观地评价该地区居民多环芳烃暴露情况.  相似文献   
782.
木屑和花生壳吸附去除水溶液中Cr^3+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以废弃物木屑和花生壳作为吸附剂,进行了吸附去除水中Cr^3+的试验。研究了溶液pH值、初始Cr^3+浓度以及温度等因素对这2种吸附剂去除Cr^3+作用的影响,对吸附曲线作了线性拟合,确定了相应的平衡吸附率,在Cr^3+初始浓度为1、5、10和20mg/L时,木屑对Cr^3+的平衡吸附率为81%、68%、56%和40%,花生壳依次为77%、63%、53%和42%,并探讨了这2种吸附剂对溶液中Cr^3+的吸附机理。  相似文献   
783.
探讨GIS在城市抗震防灾规划中的应用模式和关键技术,设计了城市抗震防灾规划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框架,并结合郑州新区抗震防灾规划工作,介绍了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综合数据库、震害预测分析模型以及GIS辅助决策系统的研究与实现,为规划编制和实施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84.
现有文献表明,DNA甲基化异常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的改变已经被认为是癌症发生的生物标志物;同时,大量遗传毒理学实验证明苯可以引起DNA突变和断裂,然而苯暴露引起全基因组DNA甲基化异常的现象,目前鲜有文献报道。为了揭示苯引起全基因组DNA甲基化变化的致毒机制,本实验中,Sprague-Dawley(SD)雄性大鼠经口灌胃急性暴露于以500 mg.kg-1(以体质量计)的苯中,在暴露6、12、24、30 h后采集SD雄性大鼠体内血液、肝脏、肾脏和肺,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检测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结果表明,SD雄性大鼠血液和肝脏的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显著下降,而在肾脏和肺中没有显著地变化,表现出组织特异性。本实验率先报道了苯的暴露可以引起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的异常,从表观遗传学的角度解释了苯影响人体健康的机制。  相似文献   
785.
重金属铜和放射性核素^3H在鲫鱼体内的分布规律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重金属铜和放射性核素^3H在鲫鱼不同组织和器官内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并作了比较。结果表明:①铜在鲫鱼不同组织和器官内的分布规律为:肝>鳃>骨赂肌肉;②放射性核素^3H在鲫鱼不同组织和器官内的分布规律为:内脏>鳃>尾鳍≈肌肉;③两种毒物在鲫鱼不同组织和器官内的分布规律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786.
铜对缘管浒苔生理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不同条件下Cu对缘管浒苔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膜脂质过氧化水平和藻细胞相对离子外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铜离子对海藻具有毒害作用,相应地会引起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脂质过氧化水平升高和相对离子外渗率增大。实验结果还证实了EDTA对铜离子毒性的抑制作用和8-羟基喹啉对铜离子毒性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787.
不同处理工艺页岩气钻井岩屑的污染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究不同处理工艺对页岩气钻井岩屑的处理效果,对重庆市某区域典型页岩气钻井岩屑处理后产生的水基残渣和油基残渣进行采样,系统分析钻井岩屑经不同处理工艺处理前后其特征污染物(重金属、PAHs及石油烃)的残留水平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热解析与回转窑焚烧结合工艺对油基钻井岩屑中重金属的去除效果较优,热解析与回转窑焚烧结合工艺、单一热解析工艺、热解析与电解结合工艺均可有效去除油基钻井岩屑中的2~4环PAHs以及石油烃中的轻质组分,3种工艺对钻井岩屑中PAHs的去除率分别为72.5%、95.3%、93.0%,对石油烃的去除率分别为90.0%、93.9%、93.2%.采用固液分离+压滤脱水的方式处理水基钻井岩屑,会导致重金属(Cr、Ni、Cu、Zn、Pb、As)和2~4环PAHs在水基残渣中的累积.处理后水基残渣和油基残渣中重金属、PAHs和石油烃含量均未超过GB 5085.6-200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毒性物质含量鉴别》标准限值,重金属和PAHs含量均满足GB 36600-2018《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要求.研究显示,经热解析为主体的工艺处理后,钻井岩屑中的特征污染物可得到有效去除,具有较好的资源化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788.
为探索垃圾模拟填埋过程中PBDEs(多溴联苯醚)的污染释放规律,选取填埋场中典型的含PBDEs废物为研究对象,以填埋场渗滤液为浸提剂进行浸出试验,模拟垃圾填埋场处置场景下不同时间、温度和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浓度对不同废物(PP-R管材、PE-RT管材、PVC管材、PP塑料板凳、HDPE洗护用品瓶、PP洗衣机、PS电视机和阻燃ABS)中PBDEs释放的影响;采用液液萃取法提取浸出液中的PBDEs,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21种PBDEs同系物进行定性、定量检测.结果表明:①在浸出120 d内,每种废物中PBDEs的浸出量随时间的延长均逐渐增加,二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中BDE209的浸出量远高于其他同系物,最高可达浸出总量的95.2%.②不同废物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存在差异,其中PP-R、PE-RT管材中PBDEs浸出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加.③由于不同废物对表面活性剂的最适浓度存在差异,致使其浸出规律也存在差异,一定浓度范围内的表面活性剂可能对PBDEs的释放有促进作用,其中以PS电视机中PBDEs的浸出量为最高,为136 553 pg/mL;以PVC管材中PBDEs的浸出量为最低,仅为1 590 pg/mL.研究显示,含PBDEs的生活垃圾在渗滤液作用下的污染释放较为严重,应加强管控.   相似文献   
789.
利用废铁屑对硝基苯废水进行预处理,可以使废水中的硝基苯转化为苯胺,然后在废水中加入H2O2,使H2O2与废水中的Fe^2+构成Fenton试剂,反应生产OH·自由基,OH·自由基具有强烈的氧化性,将苯胺和硝基苯中的苯环打开,形成断链,再进一步将其矿化分解。  相似文献   
790.
Scale not only affects the taste and color of water, but also increases the risks of osteoporosi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ssociated with drinking it. As a popular beverage, tea is rich many substances that have considerable potential for scale inhibition, including protein, tea polyphenols and organic acids. In this study, the effect of tea brewing on scale formation was explor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proteins, catechins and organic acids in tea leaves could be released when the green tea was brewed in water with sufficient hardness and alkalinity. The tea-released protein was able to provide carboxyl groups to chelate with calcium ions (Ca2+), preventing the Ca2+ from reacting with the carbonate ions (CO32−). The B rings of catechins were another important structure in the complexation of Ca2+ and magnesium ions (Mg2+). The carboxyl and hydroxyl groups on the organic acids was able to form five-membered chelating rings with Ca2+ and Mg2+, resulting in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Ca2+ from 100.0 to 60.0 mg/L. Additionally, the hydrogen ions (H+) provided by the organic acids consumed and decreased the alkalinity of the water from 250.0 to 131.4 mg/L, leading to a remarkable reduction in pH from 8.93 to 7.73. It further prevented the bicarbonate (HCO3) from producing CO32− when the water was heated. The reaction of the tea constituents with the hardness and alkalinity inhibited the formation of scale, leading to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turbidity from 10.6 to 1.4 NTU. Overall, this study provides information to help build towards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scale inhibition properties of tea and the prospects of tea for anti-scaling in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