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75篇
  免费   294篇
  国内免费   2501篇
安全科学   422篇
废物处理   459篇
环保管理   465篇
综合类   3847篇
基础理论   1104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2467篇
评价与监测   248篇
社会与环境   273篇
灾害及防治   28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278篇
  2021年   247篇
  2020年   197篇
  2019年   160篇
  2018年   211篇
  2017年   304篇
  2016年   284篇
  2015年   394篇
  2014年   465篇
  2013年   673篇
  2012年   571篇
  2011年   574篇
  2010年   443篇
  2009年   466篇
  2008年   494篇
  2007年   431篇
  2006年   366篇
  2005年   272篇
  2004年   210篇
  2003年   248篇
  2002年   245篇
  2001年   189篇
  2000年   215篇
  1999年   238篇
  1998年   219篇
  1997年   208篇
  1996年   201篇
  1995年   174篇
  1994年   132篇
  1993年   116篇
  1992年   82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41.
1IntroductionNovelbiologicalactivatedcarbonandactivatedsludgesystemhasshownitsefectiveabilitytoreduceCODintoxicorganicwastewa...  相似文献   
42.
Based on wet air oxidation (WAO) and Fenton reagent, thispaper raises a new low pressure wet catalytic oxidation(LPWCO)which requires low pressure for the treatment of highlyconcentrated and refractory organic wastewater. Compared withgeneral wet air oxidation, the pressure of the treatment(0.1-0.6MPa) is only one of tens to percentage of latter(3.5-10MPa). Inaddition, its temperature is no more than 180℃.Compared withFenton reagent, while H2O2/COD(weight ratio) less than 1.2, theremoval of COD in the treatment is over twenty percents more thanFenton's even the value of COD is more than 14000mg/L. In thispaper, we study the effect factor of COD removal and the mechanismof this treatment. The existence of synergistic effect (catalytic oxidation and carbonization) for COD removal in H2SO4-Fenton reagent system under the condition of applied pressure and heating (0.1-0.6MPa, 104-165℃) was verified. The best condition of this disposal are as follows:H2O2/COD(weight ratio)=0.2-1.0, Fe2+ 0.6×10-3 mol, H2SO4 0.5mol, COD>1×104mg/L, the operating pressure is 0.1-0.6MPa and temperature is 104-165℃. This method suit to dispose the high-concentrated refractory wastewater, especially to the wastewater containing H2SO produced in the manufacture of pesticide, dyestuff and petrochemical works.  相似文献   
43.
区域环评中废水排放量的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区域环评污染物排放源强的预测原则,对区域开发活动中废水量和COD排放量的预测方法作了详细论述,并以温州滨海新区环评为例作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44.
结合张家港港的实际情况,阐述了SBR污水处理系统在张家港港应用的可行性、有效性及使用中SBR 系统的养护方法  相似文献   
45.
低剂量微囊藻毒素亚急性肝毒性及其机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Shi W  Zhu H  Yan X  Zhou Z 《环境科学》2002,23(5):47-51
为了研究低剂量微囊藻毒素 (MC)的亚急性肝毒性及其作用机理 ,将SD大鼠随机分为 4组 ,每组雌雄各 1 0只 ,分别经腹腔注射MC 0 ,4,8,1 2 μg·(kg·d) - 1,3 5天后观察各组大鼠血清酶学和肝脏病理学变化 .用原位末端标记法 (TUNEL)观察肝细胞凋亡 ,并用ABC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肝脏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 .结果表明染毒组大鼠血清γ 谷氨酰转移酶 (GGT)活力和全血谷胱甘肽 (GSH)浓度下降 ,血清乳酸脱氢酶 (LDH)和谷草转氨酶(AST)升高 ,谷丙转氨酶 (ALT)未见显著变化 .染毒组大鼠肝脏出现特征性的形态学变化 ,并有活跃的肝细胞凋亡和增生并存的现象 .说明微囊藻毒素引起的氧化损伤和肝细胞凋亡可能是其致肝脏毒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46.
针对近几年来连续发生的石化企业重大火灾后污染水源的恶性事故,在此从消防部队的角度对消防污水的产生与特点进行了探讨,阐述了灭火战斗中注意的问题以及消防污水紧急处置的措施,对石化企业的防火设计及消防监管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消防工作者在致力于消防事业时,同时树立强烈的环保意识,将保护环境作为消防工作的又一目标,力求避免因火灾引发的突发环境事件造成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7.
关于完善中国生态补偿机制若干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态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近年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对生态建设给予高度重视.建立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已经成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核心问题,文章对生态补偿的定义、理论基础进行了阐述,根据国内外生态补偿发展的最新状况,结合中国目前生态补偿机制出现的问题如生态补偿标准不合理,补偿机制缺乏有效的法律基础,现行的资源税费未能反映生态补偿的内容,没有建立完善的良性融资机制,各行业与管理部门的条块分割等,提出了完善中国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48.
对沈阳张士污灌区大气、水、土壤和生物各分室中Cd的库存量和各分室间Cd的循环通量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土壤-水稻系统中Cd流分室模型。该模型表明,Ⅱ闸和Ⅲ闸地区土壤分室中Cd的库存增量均为正值。可见,该污灌区近年来Cd污染程度由于污水灌溉仍然处于加剧的趋势。研究最后指出,该污灌区Cd的污染防治对策主要是减少污水灌溉量、进一步降低灌溉水中Cd的浓度和通过富Cd植物收获带走Cd.其中,以野生苋的收获带走Cd最有意义,它可使Ⅱ闸和Ⅲ闸地区Cd的下降速率分别依次达到29.49和22.81mg/(m ̄2·a)。  相似文献   
49.
探讨了低剂量~(147)Pm内照射时,引起中枢和外周免疫细胞的刺激增殖效应。(147)~Pm的体内滞留过程,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滞留方程为:R(t)=0.199e0(-0.1452t)+0.812e(-0.0008t)。可见包括快、慢两个不同半滞留期,快组分T1=4.77天,慢组分T2=866.3天。当机体摄人(147)~pm0.185~0.74kBq/g,即吸收剂量为0.223-0.882cGy时,可使中枢免疫器官骨髓和胸腺细胞的3H-TdR掺入率显著增升;而摄入(147)~pm0.185kBq/g,即吸收剂量为0.223cGy时,可刺激外周免疫器官脾T、B淋巴细胞转化过程,增强增殖。  相似文献   
50.
对张八岭地区的构造特征、演化及其动力学有不同解释。通过1:5万张八岭幅、珠龙幅区域地质调查.从地层、岩石组合、岩石化学、岩浆岩、构造变形和变质等研究认为.该区从中新元古代起,经历了成谷、沉积.下沉、顺层剪切、深部熔融、塑性流动、层间褶皱.叠加折劈、宽缓褶曲、逆掩推覆,壳层滑动、熔融成浆、聚浆热隆、侵入或喷发.剥蚀夷平、堆积充填等铸成现今地貌景观.引起上述构造特征和演化的动力源自重力、热力和地球自转速率变化的惯性离心力等的结合与转化,它们在每个阶段各自所起的作用不同,就产生不同构造特征,推动区域构造演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