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00篇 |
免费 | 1085篇 |
国内免费 | 107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07篇 |
废物处理 | 80篇 |
环保管理 | 275篇 |
综合类 | 1930篇 |
基础理论 | 474篇 |
环境理论 | 1篇 |
污染及防治 | 580篇 |
评价与监测 | 96篇 |
社会与环境 | 159篇 |
灾害及防治 | 19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0篇 |
2024年 | 93篇 |
2023年 | 141篇 |
2022年 | 183篇 |
2021年 | 179篇 |
2020年 | 204篇 |
2019年 | 180篇 |
2018年 | 160篇 |
2017年 | 201篇 |
2016年 | 167篇 |
2015年 | 203篇 |
2014年 | 204篇 |
2013年 | 237篇 |
2012年 | 261篇 |
2011年 | 250篇 |
2010年 | 217篇 |
2009年 | 203篇 |
2008年 | 199篇 |
2007年 | 174篇 |
2006年 | 162篇 |
2005年 | 122篇 |
2004年 | 86篇 |
2003年 | 69篇 |
2002年 | 65篇 |
2001年 | 40篇 |
2000年 | 36篇 |
1999年 | 30篇 |
1998年 | 25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61年 | 2篇 |
1959年 | 1篇 |
193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为阐明典型城市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亟需开展典型城市土壤中微生物群落时空动态变化特征研究.鉴于此,选取华北平原典型城市——石家庄市为研究区,共设置12个采样点,分别于2021年6月(夏季)和9月(秋季)采集表层土壤,并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进行研究,探究其时空变化规律;同时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建立微生物群落与环境因子间的相关性,识别微生物群落时空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①石家庄市表层土壤中主要优势菌门为放线菌(Actinobacteriota)和变形菌(Proteobacteria);就季节变化而言,在门水平上,Actinobacteriota和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均呈降低趋势;在属水平上,夏季主要优势菌属为节杆菌属(Arthrobacter)和未知分类菌属,秋季主要优势菌属为Arthrobacter和Candidatus_Nitrocosmicus,且优势菌属呈显著季节差异(P<0.05);②就季节变化而言,Simpson、Ace和Chao指数均值呈升高趋势,而OTU均值呈降低趋势;就空间差异而言,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呈显著空间差异(P<0.01和P<0.05);③各类功能基因无显著季节和空间差异;其中能源生产和转换类功能基因相对丰度最高,在夏季和秋季的相对丰度分别为24.06%~24.84%和24.63%~25.98%;④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多样性指数和功能基因与喹诺酮类抗生素(QNs)、总磷(TP)和硝氮(NO3--N)呈显著相关,且与QNs显著相关性最强(|r| >0.900);这表明在石家庄市表层土壤中抗生素成为影响微生物群落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因此,为保障城市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稳定,应进一步加强土壤中抗生素污染的综合管控. 相似文献
992.
腐殖酸对土壤挥发汞植物有效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挥发汞对植物是非常有效的,并能通过食物链威胁人体健康,因此,本试验设计了“密闭箱的水培试验”定量研究了腐殖酸及其组份对土壤挥发汞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腐殖酸能有效地抑制土壤汞的挥发,降低植株对土壤挥发汞的吸收,其作用机理在于土壤挥发汞的形态转化,通过对转化条件的调节,可以达到控制土壤挥发汞向食物的链转移的目的。 相似文献
993.
为探讨风荷载作用下输电塔破坏机理,本文以实际输电塔体系为例,通过建立不同螺栓预紧力作用下输电塔节点精细化模型,用来进行输电塔的螺栓在实际工程中拧紧程度的模拟;提出了螺栓与输电塔各构件之间的非线性接触力模型,研究了风荷载作用下输电塔构件之间接触效应的精确模拟.结果 表明:随着预紧力的增大,斜材螺孔应力、节点板上相对位于斜材处螺孔应力和斜材螺栓应力逐渐增大,并基本呈线性变化;而主材螺孔应力、节点板上相对位于主材处螺孔应力和主材螺栓应力基本不变.可见随着外荷载加载比例逐渐增大,螺栓预紧力对节点承载力性能的影响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994.
季节性冻融格局变化对高山森林土壤氮素淋溶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气候变化情景下冻融格局的改变可能导致寒冷生物区土壤氮的淋溶损失,从而改变土壤养分循环和森林溪流的水体环境.因此,为了解季节性冻融循环及其变化对高山森林土壤氮淋溶损失的影响,于2010年5月到2012年4月期间,采用土柱培养实验,利用海拔形成的温度差异模拟气候变暖过程,将高山森林(海拔3600 m)土壤分别培养在海拔3600 m(A1)、3300 m(A2)和3000 m(A3)的森林地表,研究了生长季节与冻融季节不同关键时期的土壤氮淋溶特征.结果表明:川西高山森林土壤氮素淋溶损失随着海拔增加而增加,其损失量为(1.85±0.39) kg·hm-2·a-1(A3)-2·a-1(A2)-2·a-1(A1),其中,62%以上的氮损失发生在季节性冻融期间.冻融季节高山森林土壤氮素淋溶流失的主要形式为铵态氮和硝态氮,且铵态氮的淋溶损失量高于硝态氮,而生长季节土壤氮素淋溶损失的主要形式是可溶性有机氮.这意味着冻融循环格局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高山森林土壤氮素淋溶损失特征,未来气候变暖可能降低高寒森林土壤氮素肥力,增加森林溪流中的氮含量. 相似文献
995.
铂族元素(PGEs)中的钯(Pd)作为汽车尾气催化转换器(VECs)的催化剂被广泛应用,Pd在世界各国环境中的含量水平迅速增长,并进入食物链,其潜在威胁日益增大。本文以海南省东寨港红树林湿地为研究区,采集红树植物和沉积物样品,利用微波消解、ICP-MS测定其中的Pd。研究表明,在水平维度上,红树植物叶Pd的含量沿河口到外海方向呈现出递减趋势,说明了Pd的陆源性输入;沿光滩到林内方向,呈现出林内光滩林缘的特点。在垂直维度上,红树植物叶Pd的含量呈底部向顶部递减。相对于茎,红树植物叶Pd的含量明显偏低,说明红树植物主要通过根部从沉积物中吸收Pd并累积。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红树植物,茎Pd的含量为成熟幼龄老龄,叶Pd的含量为老龄成熟幼龄。红树植物叶Pd的含量季节变化明显,干季高于湿季。相对于国内外植物,东寨港红树植物Pd的含量属较低水平。本研究有助于阐明红树林湿地植物Pd的累积特征,同时对于红树林湿地的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996.
本文根据2016年5月和11月日照近岸海域的浮游植物调查数据,分析了该海域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海域共发现浮游植物78种,其中,硅藻门(Bacillariophyta)66种,甲藻门(Pyrrophyta)10种,金藻门(Chrysophyta)2种。主要优势种为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细弱圆筛藻(Coscinodiscus subtilis)和密连角毛藻(Chaetoceros densus)。春、秋两季平均丰度分别为69.38×104 cells/m3、24.61×104 cells/m3;平均多样性指数为1.56、2.99;平均丰富度指数为2.21、4.00;平均均匀度指数为0.44、0.73。聚类分析表明,研究海域可划分为3个群落。BIOENV分析表明,与研究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相关性最密切的环境因子组合为水深、水温、油类、总悬浮物和Zn。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影响春季浮游植物丰度的环境因子为水深、水温、铵盐、总悬浮物和重金属(Cu、Zn、Hg);影响秋季浮游植物丰度的环境因子为水深、pH、盐度、DO和铵盐。本研究可为深入研究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影响因子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97.
为研究华北平原夏季PM2.5中有机气溶胶污染特征,于2015年6月20日至2015年7月30日对山东禹城生态站大气中PM2.5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间禹城大气PM2.5日平均浓度为87.15±32.27 μg·m-3,与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75 μg·m-3相比,超标率为58.53%.检测到的10种糖醇的平均总浓度为177.89±145.38 ng·m-3(白天)和226.97±196.88 ng·m-3(晚上),分别占WSOC的3.18%(白天)和4.97%(晚上).脱水糖(左旋葡聚糖、半乳聚糖和甘露聚糖)是检测到的糖类化合物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分别占总浓度的58.52%(白天)和75.61%(晚上).EC、OC、WSOC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68 ±2.8 μg·m-3,7.51 ±4.4 μg·m-3、5.57±3.95 μg·m-3,分别占PM2.5质量浓度的3.08%、8.62%和7.34%.WSOC占OC的74.16%,表明有机碳中大部分是水溶性组分.利用EC示踪法和WSOC法估算的二次有机碳(SOC)的质量浓度分别为4.08±2.25 μg·m-3和4.90±3.11 μg·m-3,且两种方法计算的SOC呈现很好的相关性(r=0.77,P2表现出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与温度均没有表现出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8.
浑河(抚顺段)水质粪大肠菌群污染现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城市垃圾、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人畜粪便和医院废水等的不合理排放,导致浑河(抚顺段)水质受到严重污染.粪大肠菌群(Fecal Coliform)是检验水质污染的一个重要生物指标,主要来源于人和混血动物的粪便,对水域进行粪大肠菌群的检测并结合理化分析,可以准确定出水体污染的性质和程度,从而可为水体的污染状况和程度的评估提供科学的依据.本文以粪大肠菌群作为水质粪便污染指标,于2005年监测了浑河(抚顺段)水体粪便污染情况,同时监测了水质COD值.其结果表明,浑河(抚顺段)水体粪便污染严重,粪大肠菌群与COD呈现良好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99.
我国荒漠化基本特点及加快荒漠化地区发展的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程度重、扩展快,危害深。虽然荒漠化治理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只是局部地区得到了治理,荒漠化整体上仍在扩展,这些严重制约了荒漠化地区乃至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荒漠化地区在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防治荒漠化对于缩小东西部差距、消除贫困、促进荒漠化地区以及整个中国经济的腾飞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In this paper,the authors have empirically analyzed the convergence in per capita GDP gap and the convergence in the variation of energy intensity with respect to the change of per capita GDP between China and eight developed countries.Then,the authors run a regression on the impact of decisive factors of economic growth on energy intensity and its change,so as to find out the economic mechanism of energy intensity gap changing with respect to the variation of economic growth.This study concludes that:First,there is a convergence in per capita GDP gap between China and the eight developed countries.With the convergence in per capita GDP gap,the energy intensity gap between China and eight different countries also converge,and the convergence rate of the latter is faster than that of the former,i.e.if the per capita GDP gap between China and the eight developed countries decreases by 1%,the energy intensity gap between them will correspondingly decrease by 1.552%.Second,the energy intensity decreases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the rising of energy prices,the advances of technology,and the expansion of investment in fixed assets,and it slightly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FDI.Third,the energy intensity gap between China and eight developed countries narrows with the lessening of the difference in fixed assets investment,energy prices,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between China and eight developed countries,yet increases with the narrowing of the difference in FDI,and ha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the difference in industrial structure.Fourth,the narrowing of difference in per capita GDP between China and the eight developed countries can result in the lessening of energy intensity gap,whose economic mechanism is that the decisive factors,such as difference in investment,technology,and the competition mechanism of prices,which can determine the difference in economic growth,can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energy intensity gap.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