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9篇
  免费   293篇
  国内免费   1358篇
安全科学   357篇
废物处理   147篇
环保管理   231篇
综合类   2171篇
基础理论   539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927篇
评价与监测   183篇
社会与环境   164篇
灾害及防治   170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244篇
  2021年   196篇
  2020年   205篇
  2019年   173篇
  2018年   183篇
  2017年   199篇
  2016年   204篇
  2015年   250篇
  2014年   238篇
  2013年   315篇
  2012年   296篇
  2011年   315篇
  2010年   229篇
  2009年   220篇
  2008年   249篇
  2007年   187篇
  2006年   178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降低消费阶段的碳排放量对实现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从碳标签出发,引入“亲社会行为”这一变量,提出研究假设并构建了消费者低碳购买意愿的模型,利用调查问卷和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数据分析,探究碳标签对消费者低碳购买意愿的影响,并分析亲社会行为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碳标签认知、碳标签宣传均直接影响消费者的低碳购买意愿,碳标签公信力对低碳购买意愿没有直接影响;感知价值和购买态度在碳标签相关因素与低碳购买意愿之间起到完全或部分中介作用;亲社会行为在感知价值和购买态度对低碳购买意愿产生中介效应的链路上具有调节作用。基于研究结果,本文从提高消费者碳标签的认知水平、增强碳标签的宣传效果、提升碳标签的公信力、倡导亲社会的低碳行为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通过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多方努力,促进消费者积极参与低碳消费,实现消费领域的低碳变革。  相似文献   
12.
深刻理解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有助于提高未来气候预测的准确性。~(14)C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中广泛应用的重要工具,本文对~(14)C在土壤有机碳周转时间和平均停留时间的评估、陆地生态系统释放CO_2的源解析、河流有机碳的源解析及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对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的响应等四个方面的应用及进展进行了细致的介绍,最后展望了~(14)C应用于陆地碳循环研究发展趋势,并对国内相关研究的开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吕亮  尤雯  韦佳敏  吴鹏  沈耀良 《环境科学》2018,39(1):239-246
采用连续流ABR-MBR组合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研究不同容积负荷(volume loading rate,VLR)对该工艺反硝化除磷性能的影响,获得最佳工艺参数.试验考察ABR进水容积负荷(以COD计,下同)分别为0.76、1.01、1.51和2.27 kg·(m~3·d)~(-1)时系统去碳脱氮除磷的性能,并在各ABR容积负荷条件下考察MBR容积负荷对MBR反应器硝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ABR进水容积负荷为1.51 kg·(m~3·d)~(-1)的条件下,系统A2隔室COD去除量最大,并在MBR容积负荷为0.462 kg·(m~3·d)~(-1)时,MBR反应器中实现了短程硝化,系统NH_4~+-N和TN去除率分别达到90%和72%以上,厌氧释磷量为7.41 mg·L~(-1),缺氧吸磷量达到15.42 mg·L~(-1),出水PO_4~(3-)-P浓度低于0.5 mg·L~(-1),这表明短程硝化更有利于强化ABR-MBR系统的反硝化除磷性能.  相似文献   
14.
根据多年从事声环境监测与评价的经验,与客观实际相结合,对《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中有关标准限值、测量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修订建议,以期为今后标准的再修订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针对在浅埋隧道下穿既有设施的施工过程中上覆层变形难以实现分布式监测这一问题,基于脉冲预泵浦光时域分析(PPP-BOTDA)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以云南某浅埋隧道连续下穿二级公路和钢筋加工车间场地为例,提出分布式光纤的布设方案,对隧道上覆层沉降变形进行监测,分析上覆层的变形特征。结果表明:上覆层中光纤应变的时空演化过程与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掌子面推进过程、初衬支护作用以及水文地质条件有关;掌子面前方和后方上覆层分别处于拉应力和压应力控制区,掌子面的位置对应着拉—压应变过渡带。同时,将分布式光纤和地表水准仪沉降监测进行比较,两种方法测得沉降结果趋势一致,验证了分布式光纤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对上覆岩土体纵向沉降监测的可行性。分布式光纤监测由于能够获取覆岩的整体变形时空演化特征,具有较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海水淡化水在既有管网输配的铁释放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一梅  刘扬  赵鹏  单金林  杨所印  刘伟 《环境科学》2012,33(4):1216-1220
由于具有强腐蚀性,海水淡化水在既有市政管网输配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严重的"红水"现象,主要是由于管网中铁的释放.为了研究控制既有管网中铁释放的有效措施,对管龄为30~40 a的钢管和灰口铸铁管内壁的腐蚀瘤进行分析,主要组成物质为Fe3O4和FeOOH;选择腐蚀较严重的钢管进行静态浸泡试验,重点分析了自来水和淡化水的掺混比、pH值、碱度、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对铁释放的影响,并以铁浓度为控制量,初步给出了海水淡化水在既有管网中安全输配所需满足的水质条件:自来水和淡化水的掺混比≥2∶1,pH值在7.6以上,碱度>200 mg.L-1.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内蒙古某抗生素废水处理厂的处理工艺流程、处理单元类型及其详细设计参数,通过对该污水处理厂半年内运行效果的调研,分析评价该污水处理系统的处理效果及出水指标;该水厂工艺流程对COD、TOC、氨氮、总氮、总磷、BOD和急性毒性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6.52%、95.83%、50.24%、55.20%、62.05%、98.52%和99.14%,COD、氨氮、总氮、总磷出水水质分别为477、438、556.7和7.69 mg/L,达到排放到城区下水道要求,园区内所有废水汇集到园区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深度处理达标后排放水体。通过对该水厂工艺的介绍和水质分析,为我国抗生素生产企业面临的废水处理工艺类型选择及工程改造升级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一种新型分离技术——膜蒸馏技术在石化废水处理领域的应用现状,重点介绍了在高盐度废水处理和挥发性有机物废水处理两个方面的进展;指出膜蒸馏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膜污染;预测了膜蒸馏及其集成技术在废水处理领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为科学有效地论证多种方式组合的冷却屏蔽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对人体表面温度控制的效果,需要对冷却系统及人体敏感部位发热量进行客观评估。通过对5名健康男性的高温测试,探究人体在不同环境温度下体表温度的变化,得出胸部、背部及额头为热量最高部位,并构建以“人体-降温屏蔽服-外界环境”为主体的冷却系统数值模型,对不同环境中的屏蔽服冷却效果展开研究,分析穿戴冷却屏蔽服时人体躯干部分的温度分布及影响。结果表明:在屏蔽服中靠近胸部、背部部位引入相变材料和风扇,均可帮助人体降低体温,提高舒适度。  相似文献   
20.
不同海拔对干热河谷土壤微生物量及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薛萐  李鹏  李占斌  刘国彬  郑郁 《中国环境科学》2011,31(11):1888-1895
以四川宁南县金沙江下游的河谷地带为研究区域,选择不同海拔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海拔下土壤微生物量及其活性的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在干热河谷区,海拔对微生物量、基础呼吸强度、诱导呼吸强度(SIR)影响显著,且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上述指标呈显著线性增加.在海拔705~1005m处随着干热风影响的减少,微生物量及其活性逐渐增加,其后随着海拔的继续升高,干热风影响降低,微生物量及其活性总体趋于稳定.海拔1005~1400m可以作为是干热风影响的过渡区.微生物量、基础呼吸强度、SIR具有明显的干湿季变化且变化规律相似,其中干季微生物量及其活性显著低于湿季.干季代谢商(qCO2)随海拔先降低后升高并趋于稳定,湿季没有显著差异.干季和湿季土壤微生物量与理化属性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可以作为评价土壤肥力的指标.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干热风是影响土壤微生物量及其活性的主要因子之一,从生态恢复角度出发,应该尽可能的减少干热风和水分对土壤和植被的胁迫作用,促进该区域生态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