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03篇 |
免费 | 463篇 |
国内免费 | 138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57篇 |
废物处理 | 147篇 |
环保管理 | 233篇 |
综合类 | 2181篇 |
基础理论 | 655篇 |
环境理论 | 1篇 |
污染及防治 | 954篇 |
评价与监测 | 184篇 |
社会与环境 | 164篇 |
灾害及防治 | 17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3篇 |
2023年 | 133篇 |
2022年 | 261篇 |
2021年 | 206篇 |
2020年 | 206篇 |
2019年 | 186篇 |
2018年 | 193篇 |
2017年 | 214篇 |
2016年 | 220篇 |
2015年 | 258篇 |
2014年 | 243篇 |
2013年 | 315篇 |
2012年 | 296篇 |
2011年 | 315篇 |
2010年 | 229篇 |
2009年 | 220篇 |
2008年 | 249篇 |
2007年 | 187篇 |
2006年 | 178篇 |
2005年 | 135篇 |
2004年 | 90篇 |
2003年 | 102篇 |
2002年 | 81篇 |
2001年 | 63篇 |
2000年 | 65篇 |
1999年 | 54篇 |
1998年 | 55篇 |
1997年 | 39篇 |
1996年 | 50篇 |
1995年 | 40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24篇 |
1991年 | 18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7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0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贫困问题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定性分析方法,借鉴社会学与人类学相关理论,探讨失地农民的贫困问题,总结失地农民贫困的类型,分析失地农民的贫困原因,并提出治理对策。结果发现:部分失地农民在城市中面临着贫困问题,经济贫困、文化贫困、能力贫困和权利贫困是主要贫困类型。导致失地农民贫困的因素主要有体制与制度设置不合理、城市社会的剥夺与排斥、城乡文化的冲突与非物质文化变迁滞后以及失地农民个人能力缺失等。治理失地农民贫困问题必须从宏观层面强化制度与政策的保障作用,从微观层面加强失地农民的自身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292.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理论界对人的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不同观点,并基于现有包容性增长观的理论基础,根据经济增长对人的包容的评价维度,综合考虑了人的经济发展环境、人的社会发展环境、人的生态环境、人口素质和人的生活质量五大要素来构建指标体系。通过上述5个方面30个指标,基于因子分析法建立人的全面发展综合评价模型,对我国2004-2009年的人的全面发展情况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我国2004-2009年人的全面发展状况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增幅也逐年递增,这表明随着人的全面发展的速度加快,人的全面发展状况越来越好。结合主成分分析解析获得人的全面发展的两个主因子,分别为外部因子(25个指标)与内部因子(5个指标),两个子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87.890%,其中外部因子的贡献率为76.202%,内部因子的贡献率为11.688%。这说明,在决定人的全面发展水平的诸多因素中,外部要素和内部要素是两大主要因素,且前者的影响力大于后者。分析外部因子与内部因子的年际变化规律可知外部要素是正面因素,起着积极的作用,而内部因素则不然。说明我国人的发展存在以外延发展为主,内涵发展不足的现象。综上,文章针对内涵发展不足提出政策建议,以期通过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最终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93.
为准确评价城轨信号系统安全保障能力及影响因素,基于云理论对定性与定量因素的良好融合优点,构建城轨信号系统安全保障能力评价云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组合赋权法对各指标赋予权重,并基于专家意见,利用正向云发生器生成标准云.结果表明:该云模型具有一定稳定性和可靠性,可对城轨信号系统安全保障能力进行有效测评,同时能够发现安全运... 相似文献
294.
流域水权初始分配机制中的节水激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永资源短缺的问题普遍存在,如何利用非工程手段解决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开始成为研究的焦点。水权翩度能够对人们的用水行为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而水权初始分配机制是水权制度运行的基础,该机制是否能够激励用水者不断地开发应用节水技术以及在更广泛的领域内减少浪费行为,对于有效地控制用水需求,缓解水资源危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构建流域水权初始分配机制节水激励模型,考察在以指标法为基础的水权初始分配过程中,流域各地区可以控制并且能够影响水权分配结果的因素,分析其可能进行的行为选择以及对水资源节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决策者可以通过平衡选择现状用水量权重.延长水权初始分配份额的有效期,以及对节水工程投资和水利工程投资进行补贴等手段,使水权初始分配机制在长期内发挥节水激励作用.不仅能够提高各地区的经济收益,并且能够缓解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95.
以四川宁南县金沙江下游的河谷地带为研究区域,选择不同海拔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海拔下土壤微生物量及其活性的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在干热河谷区,海拔对微生物量、基础呼吸强度、诱导呼吸强度(SIR)影响显著,且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上述指标呈显著线性增加.在海拔705~1005m处随着干热风影响的减少,微生物量及其活性逐渐增加,其后随着海拔的继续升高,干热风影响降低,微生物量及其活性总体趋于稳定.海拔1005~1400m可以作为是干热风影响的过渡区.微生物量、基础呼吸强度、SIR具有明显的干湿季变化且变化规律相似,其中干季微生物量及其活性显著低于湿季.干季代谢商(qCO2)随海拔先降低后升高并趋于稳定,湿季没有显著差异.干季和湿季土壤微生物量与理化属性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可以作为评价土壤肥力的指标.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干热风是影响土壤微生物量及其活性的主要因子之一,从生态恢复角度出发,应该尽可能的减少干热风和水分对土壤和植被的胁迫作用,促进该区域生态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296.
流域水权制度是否具有内在的节水激励是能否纾缓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危机的关键.水权再分配机制是水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水权市场则是水权再分配机制的方式之一.该文通过构建节水投资收益净现值(NPV)模型,分析水权市场对节水激励的作用,讨论各因素对不同层次用水户进行节水投资决策的不同影响,并且应用节水投资收益净现值模型对黄河流域进行了案例分析.分析表明:有效的流域水权市场能够激励用水者进行节水投资,获得水权交易收益,同时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实现流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跨地区跨行业的水权交易由于规模大,需要的投资金额多,交易成本较高,只能由较高级别的水资源管理机构或取水工程完成,但需要采取适当的节水设施管理方式;地区内行业内的水权交易规模小,需要的投资金额少,交易成本低.对于微观用水户具有激励作用,但需要政府提供相应的信贷支持. 相似文献
297.
通过对区域安全发展和人才支撑方面的研究综述,从系统理论出发构建了区域安全发展与人才支撑复合系统,并对复合系统理论作出假设和理论分析,进一步研究了复合系统的协调性。在此基础上,对山西安全发展与人才支撑复合系统的协调性进行了实证研究,从人才支撑角度提出了实现山西安全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298.
In order to measure groundwater age and design nuclear waste disposal sites, i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 sorption behavior of tritium on soils. In this study, batch tests were carried out using four soils from China: silty clays from An County and Jiangyou County in Sichuan Province, both of which could be considered candidate sites for Very Low Level Waste disposal; silty sand from Beijing; and loess from Yuci County in Shanxi Province, a typical Chinese loess regi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in these soil media, the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of tritium is slightly influenced by adsorption time, water/solid ratio, initial tritium specific activity, pH, and the content of humic and fulvic acids. The average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from all of these influencing factors was about 0.1-0.2 mL/g for the four types of soil samples. This relatively modest sorption of tritium in soils needs to be considered in fate and transport studies of tritium in the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299.
Li LZ Zhou DM Peijnenburg WJ van Gestel CA Jin SY Wang YJ Wang P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2011,37(6):1098-1104
The extensive use of nanoparticles (NPs) in a variety of applications has raised great concerns about their environmental fate and biological effects.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impact of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 and salts on ZnO NP dispersion/solubility and toxicity to the earthworm Eisenia fetida. To be able to better evaluate the toxicity of NPs, exposure in agar and on filter paper was proposed for enabling a comparison of the importance of different uptake routes. A dose-related increase in mortality was observed in earthworms exposed in agar with almost 100% mortality after 96 h exposure to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 (1000 mg ZnO/kg agar).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showed that the addition of salts enhanced the aggregation of ZnO NPs in agar and consequently affected the dissolution behavior and biological availability of the particles. On filter paper, mortality was the highest at the lowest exposure concentration (50 mg ZnO/L) and seemed to decrease with increasing exposure levels. TEM images of ZnO showed that the solubility and morphology of NPs were changed dramatically upon the addition of humic acids (HA). The subcellular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Zn in earthworms after 96 h exposure in agar and on filter paper showed that the Zn taken up via dietary ZnO particles (from agar) was mainly found in organelles and the cytosol while the Zn accumulated as soluble Zn from filter paper was mainly distributed in cell membranes and tissues. Antioxidant enzymatic activities (SOD, CAT, and GSH-px) were investigated in the worms surviving the toxicity tests. A slight increase of SOD activities was observed at the lowest exposure dose of ZnO (50mg/kg), followed by a decrease at 100mg/kg in the agar cubes. Activities of both CAT and GSH-Px enzyme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in the worms exposed to agar, although a slight decrease at 500 and 1000 mg ZnO/kg agar was observed. A similar change trend of SOD activities was observed for the earthworms on filter paper, but a significant decrease began at a higher ZnO NP concentration of 500 mg ZnO/L. The use of soil extracts instead of deionized water (DW) to simulate a realistic exposure system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toxicity of the ZnO NPs on filter paper, which increases the predictive power of filter paper toxicity tests for the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of NPs. 相似文献
300.
为评估由我国大气中α HCH所导致的人体健康风险,利用CanMETOP 模拟的2005年日均α HCH大气浓度,基于吸入因子和致癌风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年吸入因子呈东部>西部,北部>南部的特征,东中和东北部地区的吸入因子分别主要由人口密度和α HCH大气浓度贡献,东中和东南部地区的个体健康损失小于东北地区,东中和东南部地区年内逐月吸入因子分配较为均匀,而东北地区主要集中的夏季,东北地区个体致癌风险系数明显高于中部和南部。推测由其它污染物所形成的暴露风险具有类似的时空分布。加之夏季东北地区集中降水所形成的湿沉降以及气温升高等因素,使摄食暴露和皮肤接触暴露增大,东北地区人群的复合暴露风险将显著大于其它地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