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综合类   9篇
基础理论   1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1.
国内外环境空气质量指数分析和比较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通过资料调研,对中国、美国、英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空气质量指数(AQI)进行了对比研究,以便考查中外AQI间的差异。结果表明:①国内外AQI的指标项目及取值时间、分级方案等主要依据各自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而制定,并随着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修订而不断更新。②在指标项目方面,各国AQI指数逐渐增加PM2.5指标且更加注重气体污染物急性效应的评价;中国AQI指数在API指数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的扩充,在指标数量方面是世界上最多的。在分级方案方面,中国分级浓度限值主要参考美国和中国香港而制定,且大部分指标的分级浓度限值均与国际衔接,但中国SO2-1 h平均和PM2.5-24 h平均两个指标在AQI<200时的低浓度区间的评价结果偏宽松。③与国外相比,中国AQI实时报中颗粒物和臭氧的滑动平均时段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建议中国开展颗粒物健康风险评价相关研究,改进AQI实时报的统计方法,并尽快开展AQI预报工作。  相似文献   
12.
预报方法导向的系统化空气质量预报业务作业平台设计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中国正在开展环境空气质量预报能力建设,其中最关键的业务支撑是预报业务平台。以往的业务作业平台设计多是从软件编程的便利性出发,按照预报要素进行分类,很少按照预报方法或预报流程设计。研究讨论了预报作业平台的设计方法,遵循预报方法流程和人体工程学设计2个原则。其中,遵循预报方法流程能够使业务作业工作获得最大的便利;参考人体工程学,利于操作与完成的高效性和简洁度。目前,中国的环境空气质量预报平台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有待不断地探索和完善,因此,研究讨论一个有效的业务作业平台设计框架,将有利于促进全国空气质量预报业务平台能力建设的开展和业务体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区域环境空气质量预报的一般方法和基本原则   总被引:14,自引:12,他引:2  
为响应公众服务和环境管理对环境空气质量预报的迫切需求,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率先在京津冀区域开展了区域环境空气质量预报测试。结合目前积累的预报经验和国内外相关研究,探索出区域空气质量预报的一般方法和基本原则,讨论了客观订正环节中大气扩散条件、污染源排放、物理化学过程和空气质量变化规律的分析方法及系统建立、结果确定、天气控制形势分析和信息表述等基本原则,以期为各地开展环境空气质量预报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我国目前业务上广泛应用的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方法对环境管理决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促进了环境空气质量的改善.但随着大气区域性、复合型污染的出现,现行评价技术方法的局限性凸显出来.阐述了我国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方法的现状,并对现行方法提出了改进建议.为更好地说清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变化趋势及存在可能的风险,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应颁布《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国家标准,适时增加评价项目,将短期与长期评价相结合、综合污染指数与最大污染指数相结合,并增加对区域污染的评价、扩大评价范围,更好地环境管理决策和社会公众服务.  相似文献   
15.
历时五年之余,基于多方面探索实践,全国先行预报部门已逐步建立起集业务预报作业平台、预报值班制度、预报会商制度、预报信息发布机制、预报产品交换共享机制、人才队伍建设机制、部门间合作共享机制等为一体的空气质量预报业务体系,为国家空气质量预报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Ca2+与Pb2+相互作用对斑马鱼胚胎毒性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陈中智  朱琳  姚琨  王秀娟  丁俊男 《环境科学》2009,30(4):1205-1209
为探明Ca2+浓度增加是否会使鱼类早期发育阶段对铅毒性的敏感性升高,以及Ca2+单独减弱铅毒性的浓度范围,选用斑马鱼胚胎作为实验材料,记录在不同的水化学参数条件下,胚胎发育过程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毒理学终点,采用相对易于观察且敏感的指标——72 h孵化率进行分析.用Visual MINTEQ2.5.2软件进行溶液中离子的化学形态分析.结果表明,当Ca2+浓度从0.25 mmol/L增加到2.00 mmol/L时,导致了以自由铅离子活度({Pb2+})和溶解态铅总浓度([Pb]T)表示的72 h EC50的增加(表现为发育延迟),两者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通过这一线性关系,可以对Ca2+浓度对铅毒性的影响进行预测.这一结果支持了生物配体模型(BLM)概念的假设,说明在胚胎的表面,铅离子与钙离子可能在传输和毒性作用位点上存在竞争作用.而当Ca2+浓度从2.00 mmol/L增加到4.00 mmol/L时,72 h EC50 {Pb2+}和72 h EC50 [Pb]T并没有显著的增加.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中东部一次大范围重污染过程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NAQPMS)模拟与气象、污染物观测资料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了2016年12月影响中国中东部地区的一次重污染过程中PM_(2.5)时空分布特征及来源成因。结果表明,重污染过程中PM_(2.5)具有较明显的时空变化规律,污染呈现一定程度的区域性分布特点,不同地理位置条件下,污染物浓度的累积和传输方式表现出不同的特征,细颗粒物快速二次生成及不利扩散条件下的持续积累可能是此次污染过程的主要原因,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高低空天气形势的配合抑制了污染物的快速消散,为大气污染的形成及维持提供了稳定的大气环境背景,形成了此次污染过程污染浓度高、影响范围大的态势。  相似文献   
18.
对比分析法在环境空气质量预报业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京津冀及周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预报的实际案例,从实时监测、污染源、大气条件以及数值预报模拟4个方面阐述了对比分析法在空气质量预报业务中的应用,帮助预报员比较类似污染源排放条件下的大气条件变化或者类似大气条件下的污染源变化,以便进一步开展量化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利用时间同比、空间比较和大气条件对比的分析方法,能够判断在类似污染源排放和相似大气条件下,主要污染物的浓度水平、重污染发生、影响范围、持续时间、严重程度等污染特征以及污染物的水平传输影响等;采用污染源变化对比分析法,能够获得在类似大气条件下,污染源排放的减少或剧增对主要污染物浓度水平的影响程度;通过数值预报模式结果对比分析,能够获得在类似的污染源排放条件下,大气环流形势的稳定程度和变化情况,从而判断其对污染物浓度水平的影响。对比分析法是开展京津冀及周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预报业务中的重要环节,有利于持续提高空气质量预报的准确率,供全国空气质量预报员开展辖区空气质量预报时参考。  相似文献   
19.
关于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断变化的大气污染形势和不断发展的监测技术对中国的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总结中国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的发展历程和国外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的主流做法,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在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建立符合科学规律和中国国情的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方法,以达到如实反映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客观评价环境管理成效及为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服务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