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80篇
安全科学   31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230篇
基础理论   36篇
污染及防治   38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1.
MBR处理工艺的新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膜生物反应器(MBR)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污水处理方法,其研究发展的空间仍很大。通过与不同的污水处理流程相结合,MBR的处理工艺得到了拓展。通过介绍:MBR与序批式反应器(SBR)相结合工艺;MBR与升流式厌氧滤床(AUBF)相结合工艺;MBR与高效生物反应器(HCR)相结合工艺等多种最新型MBR处理工艺,对MBR工艺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212.
黔中岩溶地区草地土壤CO2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黔中岩溶地区草地土壤 CO2 的δ13C值在地 -气界面层上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 ,在地 -气界面层以下 ,土壤 CO2 的δ13C值基本不变 .土壤 CO2 的 δ13C值存在季节变化与昼夜变化的特征 .夏季 CO2 的 δ13C值最高 (-15.5‰ ) ,冬季 CO2 的 δ13C值最低 (-18.9‰) ;从夏季到冬季 ,土壤 CO2 的 δ13C稳定值逐渐降低 ,降低幅度超过 3‰ .在一天中 ,中午土壤 CO2 的 δ13C值最高(-14.0‰ ) ,早晚土壤 CO2 的δ13C值较低 (-15.4‰ )  相似文献   
213.
生物滤池净化城市生活垃圾BMT发酵恶臭气体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刘强  陈荣  张晓岚  刘军  张沛君  钱光人 《环境科学》2008,29(5):1441-1445
针对城市生活垃圾BMT过程中的恶臭气体,以堆肥为填料,在现场进行了生物滤池处理研究,分别测定了臭气的成分、臭气中TVOC浓度变化的规律、滤池的净化效率、填料中有机质、全氮、全碳、全磷和pH等特征,以及填料菌落数的变化. SPME-CC-MS的分析结果表明,恶臭气体中的主要有机污染物包括苯系物、萜烯和烷烃;臭气中TVOC浓度在发酵初期较大,而后逐渐减少,变化范围为68.3×10-6~3.3×10-6(体积分数),滤池净化效率范围为31,5%~84,8%;在4个月的运行过程中,填料中有机质、总氮、总碳、总磷的含量基本上保持在比较稳定的数值,而水溶性总氮增加了53.7%.水溶性总磷减少了19.6%,填料的pH值在初始经历了一个升高阶段后稳定在7.8左右;填料中细菌和霉菌的数量呈上升趋势,而酵母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呈下降趋势,分别为初始填料的3.1、3.4、0.04、0.07倍.  相似文献   
214.
臭氧氧化对二级出水有机物(EfOM)特性机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了臭氧氧化对二级出水有机物(effluent organic matter,EfOM)的去除效能研究,并进一步采用超滤分离、三维荧光光谱等方法,系统研究了不同臭氧投加量下,EfOM的分子量分布、亲疏水特性以及荧光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臭氧化去除EfOM的效果有限,但能够有效分解二级出水中具有强烈紫外吸收的有机物。此外,臭氧能优先氧化分解二级出水中大分子有机物,有效提高二级出水的可生化性。臭氧氧化过程中,分子质量(molecular weight,MW)>100 kDa的有机物组分被完全氧化分解,10 kDa< MW< 100 kDa和1 kDa< MW< 10 kD的有机物组分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而MW<1 kDa的有机物组分随臭氧投加时间的延长含量不断上升。臭氧化后,EfOM中疏水组分减少,亲水组分升高;酸性组分减少。随着臭氧投量的增加,蛋白质与腐殖酸类物质的荧光吸收强度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215.
叶倩玲  金歆  陈箫  史琳  杨琦  刘兆香  王京  张晓岚  王树堂 《环境工程》2020,38(1):105-111+134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为表面活性剂,采用共沉淀法制得La2O3纳米颗粒。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比表面积分析仪(BET)对La2O3纳米颗粒进行分析。采用批实验考察了溶液pH、典型阴离子和离子强度等因素对La2O3纳米颗粒吸附溶液中As(Ⅲ)的影响,并对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模型及吸附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为0. 2%的CTMAB时制得的La2O3对As(Ⅲ)的吸附效果最好。当溶液pH为5~9时,As(Ⅲ)去除率较高,可达85. 36%。溶液中共存的SO42-和CO32-对As(Ⅲ)的吸附影响较小,而SiO32-和PO43-增加到10 mmol/L时,As(Ⅲ)去除率从85. 36%分别...  相似文献   
216.
地下水潜在污染源危害性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下水污染源危害性评价对地下水资源保护及地下水污染防控区划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区域尺度地下水污染源荷载危害性评价弱化了点源污染复合强度对地下水的影响.因此,为更准确地进行区域地下水潜在污染源危害性评价,引入污染复合强度要素.选取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地表排污河、垃圾场和加油站为研究对象,构建以污染源种类、污染物排放量、污染源释放可能性、缓冲区半径和污染复合强度为指标的综合评价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类污染源权重,基于Arc GIS 10. 2软件对沧州市进行地下水综合潜在污染源荷载危害性评价.结果表明:Ⅳ、Ⅴ级风险区面积为5 560. 0 km2,占总面积的41. 6%,主要位于沧州市中部、北部地区,其危害性受工业源影响最大;Ⅰ、Ⅱ级风险区面积为3 303. 4 km2,占总面积的25. 2%,主要位于沧州市东部地区.研究显示,该评价方法强化了点源污染复合强度对地下水危害性的影响,可为区域地下水潜在污染源危害性评价提供参考,对地下水资源保护及污染防控区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17.
为了解和借鉴韩国医疗废物管理经验,系统研究了韩国医疗废物主要法规政策与管理体系、韩国医疗废物分类现状、韩国医疗废物处理系统以及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期间医疗废物管理的特别对策。结果表明,韩国对医疗废物管理已经形成了从分类、保管、运输到处理的全过程管理体系和突发疫情应急体系,且注重源头减量化和在线监管。对照分析了我国医疗废物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发现我国可借鉴韩国相关经验,包括完善全过程管控、构建在线监管系统、制定完备的突发疫情应急管控体系。本研究可为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医疗废物处理处置相关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18.
鉴于新疆丰富的煤炭资源,本研究对由2种不同指标新疆煤基压块活性炭(LBC和HBC)组成的上向流活性炭柱构成的小试生物活性炭(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 BAC)工艺进行了为期约300 d的实验研究。考察了2种不同指标的压块活性炭柱(LBC-O3与HBC-O3)的运行情况。结果表明,LBC-O3对于CODMn的去除效果优于HBC-O3(进水平均值为1.56 mg·L−1,出水平均值为0.55 mg·L−1);而HBC-O3对于UV254所代表有机物去除效果优于LBC-O3(进水平均值为0.053 cm−1,出水平均值为0.005 cm−1)。LBC-O3对CODMn的较佳去除性能,促成了活性炭表面微生物量的生长,进而构成了吸附和生物降解的良性循环;而兼具发达次微孔和中孔结构的HBC-O3对UV254代表的有机物表现出了靶向吸附性;微生物检测结果和炭柱出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光谱特性分析验证了该结论。因此,结合目标水体中污染物的特性靶向选择相应指标(孔隙结构)的压块活性炭可取得更佳的BAC工艺处理效果:提高污染物去除率、节约资源,符合双碳目标。  相似文献   
219.
面源污染诱导嘉陵江沉积物中细菌群落结构与功能异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分析嘉陵江沉积物中细菌群落多样性变化,揭示面源污染对嘉陵江水环境的影响,为嘉陵江流域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提供依据.于2020年12月在嘉陵江面源污染型支流的入江口采集非面源污染样品、面源污染样品和面源污染干扰样品这3种类型沉积物.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嘉陵江不同类型沉积物中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功能类型.结果表明:嘉陵江不同类型沉积物的理化性质和细菌群落多样性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沉积物细菌的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其次为蓝藻菌门、绿弯菌门、放线菌门和酸杆菌门(相对丰度>1%),面源污染导致蓝藻菌门显著减少,促进酸杆菌门显著增加(P<0.05).水解氮、总氮、有机碳和pH值为嘉陵江沉积物细菌群落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沉积物细菌群落主要涉及到了细胞过程、环境信息处理、遗传信息处理和新陈代谢4类一级代谢功能,二级功能在全局及概要图、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和能量代谢等18类基因功能方面表现活跃,面源污染诱导了脂质代谢、外源生物降解与代谢、折叠、分类和降解和膜运输等主要二级功能发生异变(P<0.05).综上所述,面源污染造成沉积物细菌群落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20.
为探明硫酸盐对园林植物南美天胡荽(Hydrocotyle vulgaris Linn.)生长、镉(Cd)富集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采用水培的方式研究了不同浓度Cd2+(1、2、4 mg?L-1)添加不同浓度硫酸盐(0、200、400 μmol?L-1)对南美天胡荽Cd累积、日平均增长量(MDIB)、净光合速率、抗氧化系统及渗透调节物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d处理浓度的增加,南美天胡荽水上部和水下部Cd含量及活性氧物质(ROS)呈显著(p<0.05)增加的变化趋势,但降低了植物的净光合速率(Pn)、叶绿素含量及MDIB值,抑制了植物的生长;硫酸盐添加缓解了Cd对南美天胡荽的胁迫,提高了抗坏血酸酶(A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谷胱甘肽(GSH)、植物络合素(PCs)、游离脯氨酸含量和光合速率,尤其是4 mg?L-1 Cd添加400 μmol?L-1硫酸盐处理效果最好.此时,GSH和PCs含量较对照分别增加了48.78%和46.09%,Pn、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叶绿素a/b(Chla/b)及类胡萝卜素(Car)提高了6.61%~43.40%,MDIB提高了118.29%.本研究结果可为硫酸盐缓解植物重金属胁迫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并可为应用园林植物南美天胡荽联合硫酸盐修复Cd污染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