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0篇
安全科学   4篇
综合类   24篇
基础理论   14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对我国某工业区生活垃圾焚烧厂周边5km范围内14个采样点环境空气中四氯~八氯代二 英(2,3,7,8-PCDD/Fs)含量及其组成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垃圾焚烧厂周边环境空气PCDD/Fs浓度的变化范围为1.74~15.2pg/m3(0.156~1.44pg I-TEQ/m3),均值为4.60pg/m3(0.426pg I-TEQ/m3),其中3个点位接近或超出日本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限值(0.6pg I-TEQ/m3),表明某些区域处于一个较高的污染水平;最大浓度点位于焚烧设施下风方向1.3km处,与AERMOD预测的最大落地浓度位置一致.1,2,3,4,6,7,8-HpCDF和OCDD是空气中二 英质量浓度主要贡献因子,而2,3,4,7,8-PeCDF是毒性当量浓度的主要贡献因子.样品中二 英同族物分布的指纹特征显示出可能受MSWI源影响点位与非MSWI影响(或受此源影响较小)点位的区别.主成分分析(PCA)源解析结论与空间分布以及指纹特征分析结论基本一致,且更具体地判断MSWI的影响点位,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此方法的可靠性.二 英呼吸暴露剂量估算结果表明该区域人群二 英呼吸暴露风险总体处于较为安全的水平.  相似文献   
22.
以饮用水源集水区为中心,沿支流采集水样,采用美国环境保护署(USEPA)暴露风险评价方法,结合该地区的参数计算环境健康风险。结果表明:(1)所有采样点均检出PAEs类污染物邻苯二甲酸正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OP)和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其中DOP高于DBP和DEP。(2)该饮用水源集水区3种PAEs污染物质量浓度均高于流域内其他乡镇饮用水源,在国内外同类地区也属于中上水平。DOP是集水区内需首要控制的PAEs类污染物。(3)在人类活动干扰少的地区河流污染物的环境健康风险水平较低,而在人口密集区和工业集中区风险水平较高。河流上游风险值低,中游高,下游和库区又逐渐回落。该水源集水区的PAEs类污染物环境健康风险值未超过USEPA规定,但与国内外其它地区相比属于中上水平,存在一定的潜在健康风险,需要根据PAEs的可能来源在水源地环境风险管理中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23.
通过对我国某汽车铸造厂车间及周边环境中细颗粒物及气相中PCDD/Fs进行采样及分析,初步评估该汽车铸造车间内二 的污染水平,污染特征及车间工作人员的呼吸暴露量.结果表明,(1)该汽车厂车间内二 平均质量浓度为4.18pg/m3,分别是背景区和居民区的22倍和5倍,其中落砂区浓度最高;(2)车间内二 毒性当量浓度平均值为0.282pg I-TEQ/m3,其中镉化区平均水平最高,为0.480pg I-TEQ/m3,但均低于日本环境空气推荐质量标准(0.6pg I-TEQ/m3);(3)车间内不同区域不同劳动强度的个体二 呼吸暴露量为0.02~0.25pg I-TEQ/(kg·d),镉化区工作人员承担最高的二 暴露风险.  相似文献   
24.
2006~2012年珠三角地区空气污染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粤港珠江三角洲区域空气监控网络2006~2012年监测结果,分析了珠三角地区SO2、NO2、O3和PM10浓度的年、月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并对产生时空分布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7年来,珠三角地区SO2、NO2和PM10浓度呈下降趋势,降幅分别为61.7%、17.4%和24.3%,O3浓度呈上升趋势,增幅为12.5%,总体而言,珠三角地区空气质量呈好转趋势;湿季(4~9月)空气质量明显优于干季(10月至翌年3月),各污染物浓度的月变化均呈双峰型,SO2、NO2和PM10峰值浓度出现在12月和3月,O3峰值浓度出现在10月和5月;SO2、NO2和PM10浓度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中部的广佛地区,O3浓度在外围郊区呈现高值,各部分地区的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不一致,中部经济核心区一次污染物浓度下降趋势更为显著.珠三角地区空气质量的变化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经济下行和政府治理是驱动一次污染逐年好转的主要因素,而政府对VOCs排放控制相对薄弱,VOCs排放与气候变化的共同作用可能是导致二次污染(尤其是O3污染)加剧的原因.  相似文献   
25.
东江下游典型饮用水源地抗生素抗性基因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sResistanceGenes,ARGs)是环境中的一类新型污染物。为了解东江下游地区水源地中ARGs的污染水平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东江下游地区9个河流型饮用水源地和5个湖泊型饮用水源地8种ARGs[sul1、sul2、sul3、tet(M)、tet(O)、tet(Q)、tet(G)、ermB]的绝对丰度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东江下游饮用水源地总ARGs绝对丰度水平偏低,ARGs总丰度范围为2.37×10~7-4.80×10~8 copies?L~(-1),其中抗性基因sul1的丰度相对较高,这可能与磺胺类药品是常用药品有关。磺胺类ARGs(sul1、sul2)在所有饮用水源地中均有检出,而sul3的检出率为85.7%;四环素类ARGs[tet(M)、tet(O)、tet(Q)、tet(G)]的检出率较高,为64.3%-100%;大环内酯类ARGs检出率最低。河流型水源地上游点位ARGs绝对丰度为1.03×108 copies?L~(-1),下游点位绝对丰度为2.89×10~8 copies?L~(-1),因此河流型饮用水源地的ARGs绝对丰度水平随着河流方向呈现逐渐升高趋势。除了一处曾为水产养殖的备用湖泊型水源地外,河流型水源地除sul1外的抗性基因丰度(3.25×10~5 copies?L~(-1))明显高于湖泊型饮用水源地(1.14×10~5 copies?L~(-1))。通过对东江下游典型饮用水源地ARGs进行研究,为该地区ARGs污染现状提供了基础数据,也为水环境中ARGs污染整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6.
珠三角某垃圾焚烧厂周边环境空气重金属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华南某垃圾焚烧厂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区域主导风向特点,以焚烧炉为中心进行布点,累积采集环境空气样98个,焚烧炉烟气9个,分析了焚烧炉周围环境空气中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同时,采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焚烧炉周围环境空气TSP中重金属含量与焚烧炉烟气中重金属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焚烧炉周围环境空气中各重金属的含量(μg·m-3)排序为:Fe(0.766~19.551)>Zn(0.791-1.833)> Mn(0.431~1.014)> Pb(0.263~0.626)> Cu(0.054~0.578)> Cr(0.057~0.180)> Ni(0.030~0.106) > Cd (0.017~0.044) > As(0.009~0.014)>Tl(0.002~0.004).焚烧炉烟气各重金属含量(μg·m-3)排序为:Zn(90~4570)>Ni(4~3510) > Cr(2~650)>Cu(5~1380)> Pb(25 ~430)> Cd(2 ~53)> T1 (0.1-3).分析各元素空间分布特征发现,除与距焚烧炉距离远近有关外,其他人为活动(如农业活动)对焚烧炉周围环境空气中重金属含量也有一定的贡献.对各采样点金属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焚烧炉烟气与其他采样点的重金属间有显著相关性(r>0.81,p <0.05),对各采样点元素含量进行主成分分析也得到了相似结论,说明焚烧炉对周围环境空气重金属含量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27.
珠三角地区生活垃圾焚烧厂汞的排放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OH法对珠三角8家垃圾焚烧厂(6家采用炉排炉工艺,2家采用流化床工艺)进行烟气采样,同时采集飞灰、底渣、煤炭样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珠三角炉排炉焚烧烟气平均总汞(THg)排放浓度为(51.4±28.3) μg·Nm-3,流化床为(19.5±13.6) μg·Nm-3.炉排炉飞灰THg含量为6674 μg·kg-1,流化床飞灰THg含量为2135 μg·kg-1,底渣中炉排炉THg含量为70 μg·kg-1,流化床为30 μg·kg-1.飞灰中的汞含量要远远高于底渣.垃圾焚烧过程中炉排炉70.8%的汞由烟气排放,26.3%存在飞灰中,底渣中的汞仅占2.9%.流化床工艺烟气汞排放占总汞排放的33.2%.利用质量平衡法计算珠三角垃圾中汞含量平均值为0.293 mg·kg-1,流化床工艺因添加燃煤所产生的汞排放占到垃圾焚烧总汞排放的31.6%.  相似文献   
28.
基于后向轨迹对城市大气中二噁英长距离迁移来源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广州某商住区大气中二噁英的季节性监测,结合后向轨迹的计算,对大气中PCDD/Fs的浓度及其长距离迁移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气中二噁英浓度有季节性变化特点,其趋势为冬季(14.4 pg·m-3)>秋季(10.0 pg·m-3)>春季(5.54 pg·m-3)>夏季(3.88 pg·m-3).同时,大气中PCDD/Fs单体特征也具有季节性特点,秋冬季节七氯代、八氯代PCDD/Fs百分比高于春秋两季,春夏两季低氯代单体百分比含量高于秋冬两季.追溯采样期间该城市大气的后向轨迹,发现秋冬两季到达广州的气团主要经过湖南、湖北和江西等北方或东北方的内陆省份,而春夏两季到达广州的气团主要经过我国东海和南海海域上空.而这种变化很可能是造成广州大气中二噁英浓度季节性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9.
本研究以头发作为指示人群持久性卤代有机污染物(PHCs)暴露的生物材料,分析了电子废物拆解工人、电子废物拆解区普通居民、农村对照区居民和城市对照区居民头发中的PHCs浓度水平及组成特征.结果发现:电子废物拆解工人和拆解区普通居民头发中的PHCs含量显著高于两组对照地区人群(p< 0.05),表明电子废物拆解活动造成了当地人群对PHCs较高的暴露剂量.在电子废物拆解区的普通居民中,人群头发中的PHCs含量具有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的趋势,老年人组(> 60岁)头发中的PHCs含量最高.在电子废物污染地区和农村对照区人群中,PCBs是最主要的PHCs污染物(39%~52%),表明这两个地区的人群均受到电子废物拆解活动的影响;城市人群头发中则以PBDEs和DBDPE为主(共占69%),反映了珠三角地区人群主要受工业或生活活动PHCs排放的影响.同时,主成分分析显示,不同人群头发中PHCs的组成模式也与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有关.  相似文献   
30.
广州市小学生多环芳烃内暴露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慧  赵波  张素坤  刘珊  任明忠  李杰  石小霞 《环境科学》2015,36(12):4567-4573
为了解广州市小学生多环芳烃内暴露水平,于2014年9月15~20日在广州市居民区与工业区分别采集了78名、86名小学生的晨尿样品,并利用快速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仪同时检测了样品中10种羟基多环芳烃(OH-PAHs)含量.结果表明,居民区和工业区小学生尿液中ΣOH-PAHs分别为0.83~80.63μmol·mol~(-1)和1.06~72.47μmol·mol~(-1),几何平均值为6.18μmol·mol~(-1)和6.47μmol·mol~(-1),居民区略低于工业区(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个区域OH-PAHs不同组分的暴露水平,居民区小学生尿液中1-OHP的暴露水平明显高于工业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分无显著差异,与国内外已有研究相比,本研究小学生尿液中OH-PAHs含量较高值得关注.其次,居民区小学生体内OH-PAHs单体之间均显著相关(P0.01),相关系数在0.511~0.928之间;工业区小学生尿液1-OHP与2-OHN、1-OHP与1-OHN之间无显著相关性,其他OH-PAHs单体之间均显著相关(P0.01),相关系数在0.338~0.855之间.这一差异可能指示不同功能区小学生多环芳烃暴露源的差异性,居民区相对单一,而工业区因工业企业、物流交通的排放呈现多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