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7篇
安全科学   23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41篇
综合类   99篇
基础理论   15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在分析"十一五"期间SO2和COD减排情况的基础上,通过构建体现分行业污染减排的环境效应分解模型,对各主要行业不同减排途径带来的污染技术减排效应进行测算,得到了各行业不同减排途径产生的技术减排效应值以及各行业污染技术减排的贡献度。测算结果显示,"十一五"期间火电、钢铁和水泥行业的SO2技术减排效应分别为2080万t、180万t、318万t,其中烟气脱硫工程在工业SO2污染减排中担负了主要贡献作用,贡献率为50.46%,造纸业、化学原料及制品行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的COD技术减排效应分别为309万t、103万t、135万t,最终给出了我国主要工业部门的SO2和COD技术减排效应对总减排效应的贡献度,分别为66.05%、51.10%,表明技术减排是"十一五"期间顺利实现污染减排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2.
植物生物量和养分分配反映了其对外界资源利用最大化的生长对策,探究降水变化对高寒草甸植物不同器官生物量和养分分配的影响,有助于预测植物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策略.以高寒草甸多年生菊科植物乳白香青(Anaphalis lactea)和钝苞雪莲(Saussurea nigrescens)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降水梯度(0.1P:降水减少90%;0.5P:降水减少50%;0.7P:降水减少30%;CK:自然降水;1.5P:降水增加50%),比较两种植物花苞、茎及叶片的生物量和养分分配特征的差异,探索模拟降水下植物生物量和养分分配格局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0.1P和0.7P提高了两种植物各器官生物量,乳白香青茎、叶和花生物量均在1.5P最低,而钝苞雪莲茎、叶和花生物量在0.5P最低.(2)乳白香青各器官生物量分配比例为茎(42.95%±7.66%)>花(35.05%±7.42%)>叶(22.01%±6.57%),而钝苞雪莲为叶(37.44%±9.29%)>茎(31.75%±6.83%)>花(30.75%±7.58%).(3)0.5P和0.7P处理下乳白香青繁殖器官生...  相似文献   
203.
模糊多属性决策在垃圾卫生填埋场选址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国霞  刘丹 《环境工程》2005,23(3):88-90
根据垃圾卫生填埋场选址的影响因素及其权重具有模糊性的特点,提出采用模糊多属性决策方法来解决垃圾卫生填埋场选址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垃圾卫生填埋场选址的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阐述了采用模糊多属性决策进行填埋场场址优选的思路、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具体算例证明了该法应用于填埋场选址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4.
万州道路灰尘重金属空间分布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ArcGIS的地统计分析模块,分析了三峡库区典型移民城市——万州老城区道路地表灰尘中重金属元素Cr、Cd、Cu、Ni、Mn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采用地积累指数法评价了道路灰尘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Cr含量分布为:交通枢纽区>港口物流区>科教文化区;Cu和Ni含量分布为:科教文化区>交通枢纽区>港口物流区;Cd和Mn在交通枢纽区的含量均高于其他区域,并存在一定的复合污染。地积累指数计算结果表明:万州老城区Cd为重度污染,Cr、Cu为轻度污染,Ni、Mn未受污染。  相似文献   
205.
浅析气田开发钻井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及处置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国内某大型气田开发工程为例,分析了钻井工程固体废物产生量、特性,归纳了钻井固体废物污染物种类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介绍了钻井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理处置措施,并提出处理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6.
矿化垃圾层含有的丰富微生物群落在稳定渗滤液理化性质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深入理解矿化垃圾中微生物群落对渗滤液有机物的降解作用,采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点位矿化垃圾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结果表明:矿化垃圾含有丰富的微生物群落,各点位的丰富度相近,但多样性差别较大;各点位均含有(相对丰度>1.0%)厚壁菌门(Firmicutes)、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绿弯菌门(Chloroflexi)、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互养菌门(Synergist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热孢菌门(Thermotogae)和Atribacteria;厚壁菌门在K1、K2、K3和K4点位相对丰度最高,分别为39.10%、31.79%、47.09%和33.84%,为优势菌门;广古菌门在渗滤液有机负荷较高的K1、K2点位以及水力停留时间较长的K4点位相对丰度较高,而在中部K3点位的相对丰度较低。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与渗滤液负荷相关,在渗滤液负荷较高的矿化垃圾层,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7.
为评估河南省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对臭氧生成的贡献,选取某典型企业进行调研. 采用气袋、苏玛罐和吸附管进行采样,通过气质联用(GC/MS)和高效液质(HPLC/MS)联用分析方法对117种VOCs物种排放水平进行监测,并计算本地化VOCs排放因子. 采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MIR)法计算臭氧生成潜势(OFP),并识别OFP贡献率较大的物种. 结果表明:①主排放口实测的VOCs总浓度为4.28 mg/m3,VOCs排放量为3.5 t/a,计算的VOCs排放因子为0.016 g/kg (以垃圾计,下同). ②MIR系数法计算的有组织OFP总排放量为9.3 t/a,对应的MIR系数平均值为2.67. ③排放量占比较大的VOCs组分依次为芳香烃(38.37%)、卤代烃(28.79%)、含氧化合物(14.32%)和烷烃(12.75%). 对OFP贡献率较大的VOCs组分为芳香烃(53.91%)和含氧化合物(28.16%),OFP贡献率排名前5位的VOCs物种分别为乙醛(20.5%)、间/对-二甲苯(20.2%)、正丁烯(6.2%)、1,2,4-三甲苯(5.4%)和正丁醛(4.9%). ④固废间、锅炉房、锅炉房外、渗滤液泵房及房顶采样点测得的VOCs无组织排放总浓度分别为83.6、6.19、1.24、5.71、1.79 mg/m3. 研究显示,该垃圾焚烧发电厂固废间VOCs浓度较高,需要进一步提高车间内VOCs收集率,以减少无组织VOCs排放,同时可在主排放口安装合适的VOCs去除装置以进一步削减VOCs有组织排放量.   相似文献   
208.
目的 找出太阳跟踪反射聚能户外加速曝晒方法的特点和价值。方法 基于几种典型的透明高分子材料试样,分别在佛罗里达典型亚热带潮湿环境自然曝晒、汽车外饰实验室氙灯加速耐候试验及亚利桑那太阳跟踪反射聚能户外加速曝晒黄变结果相关性、加速性和区分度的对比分析,来比较这几种试验方法的特点。结果 户外加速曝晒和自然曝晒的相关性高于氙灯加速试验和自然曝晒的相关性。与自然曝晒相比,户外加速曝晒的平均加速倍率及不同试样的加速倍率的相对差异明显小于氙灯加速试验。自然曝晒和户外加速曝晒的区分度也明显大于实验室氙灯加速试验。结论 户外加速曝晒方法较好地均衡了相关性、加速性、加速一致性及区分度,适合高分子材料的验证性试验。  相似文献   
209.
为探究多环芳烃对肺表面活性物质(PS)膜的影响,选取1,2-二棕榈酰-sn-甘油-3-磷酸胆碱(DPPC)和1-棕榈酰-2-油酰-sn-甘油-3-磷酸胆碱(POPC)混合磷脂为PS模型,研究了苯并[a]蒽与DPPC/POPC混合磷脂的界面化学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苯并[a]蒽对DPPC/POPC混合膜的相变影响显著,会削弱膜的抗形变能力、干扰膜分子的致密有序排列,这一不利影响随POPC占比增多更加明显.DPPC/POPC混合磷脂胶束会包裹苯并[a]蒽对其产生增溶作用,当DPPC浓度为200mg/L时,苯并[a]蒽的表观溶解度接近水溶液的3倍且POPC含量增加会促进胶束的分散使增溶更显著.苯并[a]蒽与DPPC/POPC混合磷脂的相互作用既抑制PS的生理功能,又会影响苯并[a]蒽的溶解迁移,进一步增加苯并[a]蒽的暴露风险.同时生理条件变化引起PS组分的改变可能导致苯并[a]蒽潜在毒性的差异,对患有相关肺部疾病的人群造成的肺损伤可能更严重.  相似文献   
210.
邱忠平  杨立中  刘丹 《四川环境》2007,26(1):5-8,13
采用不断增大垃圾渗滤液浓度的方法,筛选出3株能有效降解渗滤液的微生物DL01、DL02、DL03。以COD的去除率作为评价指标,研究常压。不同时间、温度以厦pH下优势菌株对渗滤液COD的降解特性。初步结果表明,优势菌株的接种量以7.5%(体积分数)最佳;各优势菌株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在20℃-40℃内具有较好的降解效果,COD的去除率均高于15.7%;3株优势茼株最适pH均为7,不同菌株耐受pH的范围不同,其中DL01对pH的适应范围最广,为6—9;在35℃,pH为7时,DL01对渗滤液COD的去除能力最强为35.5%,DL02和DL03分别为25.0%和21.5%;在此相同条件下,混合菌株比单一菌株的降解效果好,为39.3%;加入碳源有利于渗滤液COD的降解。无机氮源的加入使COD的去除率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