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19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30篇
基础理论   6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本文以心率测定分析为主要指标测定井下工人作业时的心血管等机体反应用来评价中国煤矿工人的体力劳动负荷,疲劳程度等。通过这一调查实验探讨适合煤矿井下工人的工作方式和负荷标准,并提出有关的改进建议。这对改进工作条件、减少工人疲劳程度、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伤事故等方面具有切实可行的意义。  相似文献   
52.
浅谈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刚刚起步,其研究的技术方法体系还处于探讨阶段,这对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实施带来了理论和实践上的障碍。而国外,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成为法律要求之前,往往需要开展大量的、自愿的实际试点工作。因此,分析现有的建设项目环境评价和区域环境评价的现状和特点,探讨它们与土地利  相似文献   
53.
分析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应用现状,提出了新的应用需求,介绍了一种在现有系统基础上,建立城市联网系统的方法.该系统能够实现联网报警和远程监测.  相似文献   
54.
分析了监控系统的应用现状,提出了集成化监控要求.介绍了基于IP网络建立远程监控系统的方法,描述了该系统的层次模型.  相似文献   
55.
高温环境对煤矿井下作业人员影响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就高温高湿环境对煤矿工人的生理心理危害程度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在非高温矿井中,粉尘和噪声的影响居于首位,而在高温矿井中,高温成为影响煤矿井下工人生理和心理的首要因素。疲劳主观症状问询结果显示,高温矿井工人在身体症状、精神症状和感觉症状方面的反应都明显高于非高温矿井工人,尤以采煤工种更为突出。调查结果提示,煤矿井下高温高湿对工人的生理心理影响是相当严重的,企业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治高温危害,保护广大煤矿工人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56.
高温井下热害之一──高温痱发病调查研究吕安太,毕玉国,孙文献(山东省新汉矿务局孙村煤矿,271219)刘卫东,张建伟(煤炭工业部职业医学研究所,北京102300)0前言随着我国煤炭生产的发展,一些大型矿井的开采深度日益加深,井下热害问题愈加突出,井下...  相似文献   
57.
本文研究利用适当混凝剂对废乳化液破乳絮凝,其出水通过生物接触氧化装置,然后辅以煤渣灰吸附,可使CODcr=15660mg/L,油含量13600mg/L,pH为11左右的呈乳白色的废乳化液处理为CODcr为88mg/L,含油3.lmg/L,pH为7.1,清澈透明,无色无嗅的出水,并可回收乳化油,减轻了由于混凝絮渣引起的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58.
我国地方煤矿职业危害现状调查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通过对华东、东北、华北、西南4个地区4个省市的1个地方国有集团公司、16个地方国有煤矿的调查,了解我国地方国有煤矿的职业危害现状.方法 通过现场调查的方法,抽取4个省市的1个地方国有集团公司16个地方国有煤矿,对其职业危害防治管理、职业危害监测、职业危害防护及健康监护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 被调查的地方国有煤矿47.06%有职业危害防治领导机构;采煤工作面总尘浓度平均超标10.7倍,呼尘浓度平均超标4.6倍;职业健康监护岗前体检100%,离岗体检为0,专家抽检尘肺病检出率5.12%.结论 我国地方国有煤矿职业危害防治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作业场所粉尘浓度超标,尘肺病危害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59.
土地市场发展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在分析土地市场发展与土地集约利用关系的基础上,构建计量模型,运用我国31省(市、区)2001 - 2008年的面板数据,估算土地市场发育对土地集约利用的作用方向和程度.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全国土地市场发展对土地集约利用有着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在2001-2008年间,我国土地市场化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就能提升1.276 5亿元/Km2.进一步地将我国31省(市、区)划分为工业化初期、中期、成熟期和后期4个阶段,不同发展阶段的省(市、区)土地市场化对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作用程度和作用方向有着较大差别.工业化初期阶段省(市、区)的土地市场发展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弹性系数最高;工业化中期、成熟期阶段的省(市、区),土地市场发展对土地集约利用的促进作用显著,应进一步强化土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工业化后期的北京、上海、天津土地市场化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弹性系数小于零,说明体现土地资源、资产属性的土地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应更加重视土地对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属性.  相似文献   
60.
结合山区实际情况,建立山区聚落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山区聚落宜居性评价模型对川西南山区26个区县进行系统评价,计算出川西南山区聚落宜居性指数。在此基础上通过ESDA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研究川西南山区聚落宜居性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1)川西南山区聚落宜居性存在正的相关性,表现出很强的空间集聚特征;(2)在空间格局上,川西南山区聚落宜居性呈现东南-西北两极分化格局,并且以西昌、攀枝花、石棉为3个核心呈核心-边缘梯级结构模式特点;(3)H H空间关联模式集中连片分布在安宁河谷一带,L L空间关联模式集中连片分布于大小凉山一带,西昌、石棉呈现H L空间关联模式;(4)川西南山区聚落宜居性与自然环境宜居度、经济宜居度、社会宜居度均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