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8篇
安全科学   44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104篇
基础理论   21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61.
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包气带中的迁移扩散是土壤和地下水中可挥发污染物自然衰减的重要机制,也与蒸气入侵暴露和风险评估密切相关。采用微宇宙实验对12种挥发性石油烃(正戊烷、正己烷、正庚烷、正辛烷、环戊烷、环己烷、环庚烷、环辛烷、苯、甲苯、乙苯、对二甲苯)在4种土壤(黑土、黄土、红土、石英砂)中的气相自然衰减机制和气态生物降解动力学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正构烷烃、环烷烃和苯系物蒸气在4种土壤中的气相自然衰减去除率都遵循黑土>黄土>红土>石英砂的规律;黑土中生物降解对污染物去除率的贡献高于黄土,而红土和石英砂中的生物降解速率极低;4种苯系物的自然衰减和生物降解潜力远高于正构烷烃和环烷烃;苯系物气相生物降解速率排序为:甲苯>苯>乙苯>对二甲苯。本研究结果可为蒸气入侵定量风险评估和石油污染场地自然衰减速率定量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2.
介绍新型旋风-布袋复合除尘器的结构、气压控制原理和性能特点。针对新型除尘器内部气压控制系统具有严重时变、非线性的特点,传统的PID控制难以实现内部气压稳定达到良好的自适应除尘效果。采用模糊PID算法对除尘器内部气压进行控制。模糊PID算法控制具有快速性、稳定性高、鲁棒性高的特点,并且具有良好的动、静态特性,可实现针对不同粒径及浓度粉尘自适应进气量的控制。实现了新型除尘器内部气压的精确稳定控制,针对不同粒径及浓度粉尘高效去除,大大拓宽了新型除尘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3.
在系统分析评分法和模糊模式识别理论模型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将两种评价方法结合起来对大连市地下水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首先应用加附注的评分法对大连市内5区239眼枯水期和236眼丰水期地下水井的水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初步划分各地下水样所属质量级别,并给出主要超标项目;然后将主要超标项目作为重点评价指标,应用模糊模式识别理论模型对上述评价中的1级和2级地下水质量进行精确评价,计算各地下水井水质的级别特征值.结果表明,大连市2004年的枯水期地下水质远好于丰水期的地下水质;市内5区中,中山区的地下水质最好,沙河口区和西岗区地下水质居中,甘井子区和旅顺口区地下水质最差.研究表明,加附注的评分法与模糊模式识别模型相结合对地下水质进行评价,既节省了评价工作的时间,又提高了评价结果的准确率和精确度.  相似文献   
164.
山仔水库典型样地次降雨径流过程磷流失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降雨径流是农业非点源污染发生的主要动力.福州第二饮用水源地山仔水库是周边以农业用地为主的峡谷型水库,由降雨径流输入库区的农业非点源污染不容忽视,而磷污染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最关键的限制因子.选取山仔水库库区典型样地松竹林、水稻田和地瓜地为研究对象,同步监测4次降雨径流过程径流量、总磷和可溶性磷浓度,对次降雨产流和磷输出特征以及两者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径流量峰值滞后于降雨量峰值约20 min,样地按径流量从大到小排序为松竹林、水稻田、地瓜地;土壤中大部分的磷以颗粒态形式流失,地瓜地、水稻田和竹林在4次降雨径流过程输出总磷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0.145 1 mg/L、0.124 3 mg/L、0.097 0 mg/L,可溶性磷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0.036 9 mg/L、0.031 3 mg/L、0.022 8 mg/L;松竹林、水稻田、地瓜地的总磷输出负荷与降雨径流量之间存在典型的多项式正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 2、0.997 8、0.998 4.  相似文献   
165.
本文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指出环保信访的特点,即电话投诉增多、来信来访的下降、关于噪声废气污染的投诉案件增多等,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66.
本文就环境监测机构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进行"二合一"认证和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论证,对在质量体系建立和日常管理中文件的编制和检测方法的正确认证等几个关键性的技术问题提出了可行、有效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67.
采用特定的样品处理方式,利用静态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Static-TOF-SIMS)技术,对使用通用型大气污染物采样仪VAPS(URG-3000K)采集于非导电性的滤膜(聚碳酸酯滤膜)上的大气气溶胶细粒子(PM2.5)与粗粒子(PM2.5~10)的表面无机组分进行了探索性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大气气溶胶细粒子与粗粒子的表面无机组分组成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气溶胶细粒子表面存在着大气中二次形成的亲水性化合物,会对其表面的疏水性/亲水性特征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其大气化学行为;气溶胶粗粒子表面存在氟化物,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危害性,应该重视对气溶胶中氟污染的研究与控制;静态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可以成为研究大气气溶胶表面化学组成特征的有利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168.
厌氧氨氧化过程作为滨海生态系统氮去除的有效途径,对维持滨海生态系统氮元素收支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基于16S rRNA基因的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并结合环境因子,对红树林湿地中厌氧氨氧化菌基因丰度和相对丰度的存在特征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在红树林湿地0~65 cm深度的沉积物中均检出厌氧氨氧化菌,随距排污口距离及深度的增加,本研究中厌氧氨氧化菌基因丰度和相对丰度未发现明显的分布规律.相关性分析表明,厌氧氨氧化菌基因丰度和相对丰度在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的空间分布与环境因子密切相关,厌氧氨氧化菌基因丰度与总氮(TN)、总有机碳(TOC)和总碳(TC)呈显著正相关,氨氮(NH~+_4-N)、亚硝氮(NO~-_2-N)、硝态氮(NO~-_3-N)和电导率(EC)是影响厌氧氨氧化菌基因丰度的重要因子;相对丰度与C∶P、N∶P比值呈显著正相关,C∶N比值、总碳(TC)和电导率(EC)是影响厌氧氨氧化菌基因相对丰度的重要因子.综上,针对厌氧氨氧化菌16S rRNA定量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红树林湿地厌氧氨氧化菌基因丰度、相对丰度与环境因子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169.
运用遥感和GIS技术及转移矩阵模型,对江苏省海滨湿地区域1987年、1997年及2007年3个时期图件进行信息提取。分别对两个时段该区域湿地资源演变趋势及其驱动机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近30 a来,江苏海滨湿地资源演变趋势主要为自然湿地向人工湿地及非湿地转移,两个时段自然湿地面积分别减少11.57%和24.63%,整个研究期间人工湿地及非湿地分别增加了27.75%、6.92%;②影响江苏省海滨湿地资源演变的主要因素是人类活动及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的入侵,与1987年相比米草沼泽增加了71.94%。整体而言,社会经济因素是江苏省海滨湿地资源演变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70.
生态恢复红壤区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生态恢复红壤区林地和耕作农地的现场实验,以土壤微生物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测试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呼吸强度、土壤酶活性等参数,综合探讨生态恢复红壤区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生态恢复时间分别为34、26、15、10年的4个林地的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等不同养分含量和C/N比值明显高于2个农地,且生态恢复时间越长,土壤养分含量越高,C/N值越大;综合土壤微生物(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土壤呼吸强度、土壤酶(蛋白酶、脲酶、过氧化氢酶)等多个衡量土壤微生物活性的重要指标,生态恢复林地的土壤微生物活性均明显高于农地,且生态恢复时间越长,土壤微生物活性越强。不同生态恢复时间的林地之间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差异并不显著,表明在南方红壤区较为适宜的水热条件,较短时间即可重建并恢复土壤生态系统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