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2篇
安全科学   13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40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探讨不同钾效率基因型香蕉根际钾营养与根系特性,在水培和低钾土培条件下,分析了不同钾效率(高效基因型包括广粉、牛角蕉2个品种,低效基因型包括天宝蕉和黎母山野生蕉2个品种)基因型香蕉(Musa spp.)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的速效钾、缓效钾与全钾质量分数的变化,以及根系主要分泌物、根际微生物数量、根系CEC和根系H~+分泌量的变化。结果显示,香蕉根际土壤的缓效钾和速效钾质量分数明显高于非根际土,并且于根际形成了钾的相对富集区域,4个品种香蕉的根际土的速效钾和缓效钾质量分数是非根际土壤的1.9~3.9倍。在根际钾的富集能力方面,钾高效基因型显著高于低效基因型,钾高效基因型根际土壤的速效钾和缓效钾质量分数均比低效基因型高出27.35%以上。但是,香蕉非根际土壤的全钾质量分数却高于根际土壤。钾高效型香蕉的根系分泌能力和根际微生物数量都显著高于低效基因型,钾高效基因型根系游离氨基酸与可溶性糖的分泌量与低效基因型相差0.62~2.09倍;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方面,高效基因型均与低效基因型相差1倍以上,但基因型内各品种间差异却不显著。钾高效基因型根系H~+分泌量与根系CEC显著高于低效基因型,H~+分泌量前者是后者的1.57~1.82倍,根系CEC前者是后者的1.69~2.57倍。根系H~+分泌量、根系CEC与植株含钾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根际土速效钾和缓效钾分别与根际微生物数量、根系CEC、根系氢质子分泌量、各根系分泌物指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0.95以上。  相似文献   
22.
生活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物识别与质量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智勇  许模  刘国  程诚 《中国环境科学》2015,35(9):2843-2852
基于现场调研和1991~2014年的相关报道,通过累计污染负荷比法对我国生活垃圾填埋场地下水的主要污染物进行了识别;并通过内梅罗指数法和地下水质量评分法对其地下水质量进行了评价,以期为我国生活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的评价、修复和治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我国生活垃圾填埋场地下水中已报道检出污染物共计99种,同时还有视觉污染指标2种,其他综合性污染指标6种.其中普遍性污染物主要包括: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高锰酸盐指数、COD、总硬度、氯化物、铁、锰、总大肠菌群、挥发酚等;局部性污染物主要包括:总磷、溶解性总固体、氟化物、硫酸盐、细菌总数、铬(六价)等;点源性污染物主要包括:三氯苯、镉、铅、汞、碘化物等,局部性和点源性污染物地区差异明显.我国生活垃圾填埋场附近地下水质量综合评分F值为7.85,属于极差级别,已受到严重污染.  相似文献   
23.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植被建设的土壤水文效应   总被引:69,自引:5,他引:69  
以纸坊沟流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植被恢复后不同植被对土壤水分的影响情况,得出如下结论:①草地土壤水分含量大于灌木林地,灌木林地土壤水分含量大于乔木林地;②选用乡土树种油松造林对土壤的干化程度较轻,选用刺槐造林时要考虑立地条件和造林密度,林草隔带种植可以减轻土壤干化程度;③灌木林下阴坡土壤干层并不比阳坡干层程度轻。土壤干化程度和植被种类直接相关。此外,受种植密度及人为干扰影响;④和以前人们的认识不同,天然草本植被也会形成土壤干层,其中白羊草和长芒草形成有利于自身群落稳定的干层,但茭蒿形成的干层则对自身稳定不利,在植被建设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4.
黄土高原人工林土壤水分效应的地带性特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提高黄土高原人工植被建设成效,依据天然植被呈地带性分布的规律,对比分析不同地带人工林与天然植被对土壤水分利用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植被地带的人工林下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水分亏缺和干化层现象,其严重程度为森林带<森林草原带<典型草原带。森林带的水分条件可满足林木成材对水分的需求,林木采伐后土壤水分可得到很好恢复;森林草原带可满足10龄以下林木生长对水分需求,10龄以上林分的水分亏缺严重,林木采伐后土壤水分恢复进程缓慢;典型草原带不能满足人工林生长对水分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与地带性水分条件相适应的人工林草植被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25.
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植被恢复对土壤稳定入渗的影响   总被引:54,自引:1,他引:53  
经过20多年的退耕还林还草和封禁措施,纸坊沟流域植被得到良好恢复,并对土壤产生正面影响。流域内11种主要植物群落下以及不同生活型下土壤稳定入渗速率均有显著差异,其中灌木和草本群落下土壤稳定入渗速率较大,乔木林下较小。土壤稳定入渗速率与其影响因子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其中土壤稳定入渗速率与土壤容重、土壤总孔隙度及土壤活性孔隙度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与枯枝落叶层厚度也有一定的相关关系;还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重量百分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有一定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黄土丘陵沟壑区进行植被建设选择灌草群落较好,天然群落可优先选择铁杆蒿、茭蒿、长芒草和白羊草等,人工灌木群落可优先选择柠条等。由于该区属森林向草原的过渡区,尽管也能种植刺槐等乔木树种,但营造乔木林应考虑林灌草隔带混交和垂直配置,并注意微地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6.
改性沸石处理含磷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探讨了改性沸石粒径、废水酸度、废水含磷浓度、废水温度、接触时间等因素对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沸石粒径为0.15~0.60mm,废水pH为4~12,含磷(以P2O3计)在40mg/L以下,常温下接触时间为100min时,对磷有较强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27.
采用人造沸石吸附废水中的氨氮,研究了投加量、反应时间及初始pH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分析了其等温吸附线和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人造沸石能够有效地处理质量浓度为150~200 mg/L的氨氮废水,当初始pH值为5,人造沸石投加量为25 g/L时,反应120 min后,氨氮去除率可80%左右,人造沸石比天然沸石的吸附平衡时间缩短了约50%;投加量、反应时间和初始pH值对人造沸石的吸附都有影响.随着投加量的增加,人造沸石对于氨氮的去除率逐渐增加;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人造沸石对氨氮的去除率逐渐增加,达到吸附平衡后,去除率不再增加;初始pH值对于吸附效果有较大影响,偏酸环境下去除率较高.人造沸石对氨氮的吸附行为符合Freundlich方程,且为优惠吸附;准一级方程比准二级方程能够更好地拟合吸附动力学试验数据,吸附速率随着投加量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28.
29.
成衣水洗废水水质波动大、成分复杂,总体上属于含有一定色度、一定量难生物处理物质的纺织有机废水.因此,治理成衣水洗废水势在必行.BiVO4作为一种新型可见光催化剂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以BiVO4为光催化剂用于模拟废水处理的研究较多,将其应用于成衣水洗废水等实际废水处理的研究还鲜见报道.  相似文献   
30.
以四川珙县油基泥浆钻井岩屑为研究材料,筛选出10株能以石油为碳源和能源生长的降解菌,并以石油降解率为筛选依据,筛选出2株高效降解菌(C-1、C-2),通过16S r 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初步鉴定和降解特性研究。结果表明:C-1、C-2的降解率为39%~40%,分别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haericus、Bacillus subtilis;降解特性分析表明:在接种量为10%、pH为7、温度为35℃、n(N)∶n(P)=12∶1、盐浓度为0.5%的最优条件下,C-1和C-2对石油的去除率分别为46.08%、48.94%,补充N、P后降解率基本未变化,说明岩屑中大部分可生化降解成分已全部降解,部分难降解的物质(如长链烷烃、多环芳烃等)仍在岩屑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