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3篇
  免费   234篇
  国内免费   487篇
安全科学   495篇
废物处理   63篇
环保管理   268篇
综合类   1533篇
基础理论   291篇
污染及防治   190篇
评价与监测   97篇
社会与环境   103篇
灾害及防治   144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141篇
  2018年   139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96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29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山西阳泉是煤乡山城,划分为三区两县,总人口104万。有统配煤矿、地方煤矿、乡镇及村办煤矿共318个。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煤炭的开发和利用量猛增,随之带个的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从而影响生产的发展。下面将阳泉的环境污染及危害情况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212.
(本文共三部分,第一、二部分已发表在本刊1987年第5期第1~5页上,此处为第三部分——编者。) 三、强化环境管理,促使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前面的论述阐明了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并提出为促使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中国已有了配套的方针、政策和法律制度,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管  相似文献   
213.
北京城6区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较好地了解当前北京城6区大气颗粒物PM2.5和PM10质量浓度的污染水平及变化规律,根据2013年3月11日至2014年2月28日城6区12个空气质量实时监测点连续、实时的监测结果,构建多点位、完整时间序列的颗粒物质量浓度数据资料.应用数理统计分析手段,对当前北京城6区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的频数分布、相关性和逐时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全年实际气象特征,对引起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变化的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北京城6区大气颗粒物污染较为严重,且PM2.5和PM10质量浓度具有特别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全年相关系数达0.9,10年间无显著变化;二者年均值达91.7 μg/m3和116.9 μg/m3,分别超标162%和67%;二者质量浓度比达78.4%,10年间同比增长约20%.颗粒物质量浓度逐时变化受季节变化影响明显,总体呈现夜间最高、白天最低的趋势,变化周期为7~9h.研究表明,影响颗粒物质量浓度变化的因素包括春季的大风和生物粒子、夏季的湿热和降雨、秋季和冬季的逆温现象和降雪等气象因素及规律性的人为源因素.  相似文献   
214.
冷链物流技术设备对提高云南生鲜农产品竞争力至关重要,分析云南冷链物流技术设备配置情况与优化对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调查发现,云南冷链物流预处理、冷藏、装卸和运输技术设备存在普及率低、安全防范不到位、难以适应农产品特点与配备不足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以解决当前云南冷链物流技术设备面临的困难。  相似文献   
215.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是全球变化与地球科学研究领域的前沿与热点问题,准确地评估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汇量是估算未来大气 CO2浓度,预测气候变化及其对陆地生态系统影响的关键。已有相关研究多集中于对区域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汇量的量的估算,而缺乏针对时间尺度上的变化过程的分析,以及对变化特征空间差异性的分析。本研究基于MODIS NPP数据,结合土地利用数据及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数据,对三江源地区2000─2010年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基于MODIS GPP数据及China FLUX和America FLUX数据,建立草地生态系统呼吸估算模型,对其碳汇量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以期明确该地区的碳储存能力及其变化过程,为该区域草地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三江源地区草地生态系统总碳储量为53.38×108 t,平均碳密度为14.94 kg·m-2(以C计)。土壤和植被碳储量分别为53.07×108 t和0.31×108 t,平均碳密度分别为14.85 kg·m-2和86.77 g·m-2。(2)近10多年来,三江源地区草地生态系统多年平均碳汇量为0.4×108 t,单位面积平均碳汇量为86.80 g·m-2·a-1(以C计),表明该地区草地生态体统是一个碳汇。(3)2000年以来,三江源地区草地生态系统总碳储量及总碳汇量均呈波动增加趋势,碳汇功能有所增强。(4)三江源地区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及碳汇量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均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性。(5)MODIS GPP/NPP数据能够支撑较大尺度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及碳汇量格局与变化趋势分析,较传统方法更为便捷高效。  相似文献   
216.
东江流域表层土中全氟化合物的空间分布及来源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东江流域土壤中全氟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PFCs)分布特征和潜在来源,2013年8月采集东江流域19份表层土样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HPLC-MS/MS)技术分析了16种PFCs的含量。结果表明,东江流域表层土总PFCs(∑PFCs)含量范围在2.15~5.49μg/kg dw。所采集的表层土样品中,东江东莞段土壤∑PFCs含量明显高于惠州段,全氟辛烷磺酸(0.65~1.28μg/kg dw)为最主要的污染物。与国内相关研究数据相比,东江流域土壤PFCs含量水平整体较高,这可能与流域产业结构和经济活动有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电镀防雾剂、食品包装和全氟羧酸的生产过程、大气沉降、电化学氟化过程为东江流域土壤中PFCs的主要来源。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关性研究表明,PFCs更容易分配到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中,且随着PFCs分子碳链的增加,这种趋势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217.
目的建立环境试验与观测科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方法采用信息加工处理技术、工作流程分析、模块建立、数据库及数据共享等技术,分析和讨论各模块的主要内容。结果设计了环境试验与观测科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结构,建立了立项申报、运行管理、验收、成果和档案等子系统。结论环境试验与观测科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提高管理效率,为科研任务按计划高质量完成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18.
为探明贵州喀斯特不同植被演替群落下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变化特征,本文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5个主要植被演替群落(稀灌草丛、藤刺灌丛、灌木林、乔灌过渡林、乔木林)的根际(竹叶椒)、非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环境因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贵州喀斯特高原土壤细菌类群主要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其相对丰富度分别为43.35%、12.97%、7.53%、7.12%、6.19%、5.35%、5.05%,未分类类群占7.36%。样品中检测到了较低丰度的广古菌门和泉古菌门。随植被群落演替,根际土壤中变形菌门、厚壁菌门和浮霉菌门丰度逐渐增加;非根际土壤中酸杆菌门和疣微菌门丰度随植被演替逐渐减小。贵州喀斯特高原土壤细菌的影响因子大小为土壤有机碳、土壤总氮、含水量、电导率等,其中土壤有机碳和土壤总氮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219.
以浙江省各地市排污权有偿使用价格为基础进行研究,介绍了浙江省排污权初始价格计算方法和浙江省各试点地区相关情况,进行了影响排污权有偿使用价格的相关性分析,提出影响排污权有偿使用价格的回归分析,文中运用实证分析,就排污权有偿使用价格与影响其价格的各个因子分别进行了单因素的相关性分析和多因素的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模型,认为污染治理成本大小对价格有着显著的影响,污染治理法是现阶段理想的初始排污权定价方法.  相似文献   
220.
过量表达SlWD6基因增强番茄抗旱和耐盐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D40蛋白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体内,在生物体内协助细胞行使多种功能,目前关于WD40蛋白的研究多集中在拟南芥菜和水稻中.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Sl WD6蛋白包含两个保守的WD-repeat结构域,属于WD40家族.为了解番茄中Sl WD6基因的功能,采用RT-PCR方法检测番茄的根、茎、叶、花和不同发育时期果实中Sl WD6基因表达量.利用RT-PCR方法获得Sl WD6基因全长,并且构建Sl WD6过量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获得转基因植株,利用Realtime PCR检测3个独立的转基因株系(WD6-393、WD6-418和WD6-421)中Sl WD6基因的表达量,并进行耐盐和抗旱性分析.结果显示,番茄Sl WD6基因为组成型表达,果实各时期表达量较高,在红果时期表达量达到最高;转基因株系中Sl WD6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野生型;在干旱和高盐胁迫下,转基因植株叶片脯氨酸(Pro)含量显著高于野生型,丙二醛(MDA)含量与野生型相比则显著降低.用Na Cl和甘露醇介导耐盐和干旱胁迫,Sl WD6转基因植株T2代种子的根长和苗长显著高于野生型植株.综上,Sl WD6基因的过量表达能够显著增强番茄的抗旱和耐盐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