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9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2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1化学需氧量11概述111方法原理在强酸性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重铬酸钾作氧化剂,于165℃恒温加热消化水样30min,重铬酸钾被水中有机物质(包括还原性物质)还原为三价铬,根据重铬酸钾在330~370nm之间吸收峰面积的减小,换算为化学需氧量(...  相似文献   
32.
利用2012年松花江流域生物、生境和水质的调查数据,采用生物完整性指数(IBI)评价松花江流域的水生态环境质量,并着重对IBI评价结果与生境质量、水质间的关系及生物与生境和化学参数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松花江流域IBI评价结果与其生境质量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水质评价结果基本一致。生境质量及大多数生境参数均与多项生物参数间存在显著/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其次,COD、CODMn、BOD5、TN、TP等超标化学因子也与多项生物参数存在显著/极显著的相关关系,说明生境受损和有机污染压力是引起松花江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主要压力。为恢复和改善松花江流域的水生态质量,研究建议针对流域生境质量和超标化学污染开展相应的保护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33.
基于调查监测数据和历史数据,分析兴凯湖中国区域水质及污染现状。结果表明,兴凯湖为Ⅳ类水质,水质状况为轻度污染,处于轻度富营养化状态。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浓度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分析其原因,穆棱河分洪水是兴凯湖地面水的主要来源,这部分水质远较其他入湖河流水质差,因此穆棱河湖北闸在洪水期的泄洪水是兴凯湖的一个主要污染源。  相似文献   
34.
本研究所采集花岗岩均为燕山期,两种岩石发育土壤均为我国东部森林土壤(见表1)。 所有样品均经研磨过100目筛,用Na_2O_2—Na_2CO_3碱熔融,熔块用三乙醇胺浸取,采用P507树脂分离富集,用ICP—AES测定十五种稀土元素(包括Y)。  相似文献   
35.
本文介绍了粉尘捕集用滤膜的性能、捕集原理、选择方法和滤膜的捕集效率、阻力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36.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地表水环境监测空间信息平台系统研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环境监测业务系统功能不能满足环境监测工作发展和污染应急监测需要的形势下建设国家级环境监测空间信息平台系统,旨在提升国家级环境监测中心的监测能力和水平,提高环境监测信息的分析和表征能力.该平台系统建成了高频的数据采集体系、快速的数据传输体系、实用的业务系统和观的空间分析系统,为全面提高国家级环境监测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7.
地表水环境自动监测技术应用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归纳分析了国内外地表水环境自动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结果表明:自动监测在目前应用中虽然存在与手工监测技术上的差异、标准与监测技术规范的滞后以及实施过程中受自然环境基础条件限制等诸多问题,但却在水质的趋势分析与预警监测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建议今后进一步拓展自动监测范围,提高自动监测仪器的灵敏度和自动监测的集成化水平,实现对地表水的动态监控和预警预报,建立手工与自动监测相结合的新型监测模式,逐步将自动监测结果用于水环境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38.
地下水采样方法比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3种地下水采样方法开展方法比对研究。通过系统分析监测数据,指出了3种方法所采水样在基本水质参数、无机离子、金属、挥发性有机物以及感官类指标等项目监测上的显著差异,指出了各种方法的适用性并分析原因。结果表明:与贝勒管法、潜水泵法相比,低流速法有效地解决了采样操作过程中易产生的曝气问题;对井内水体扰动较小,降低了水样浊度;减小了井内水位的大幅度泄降,避免了不同层位间污染物的迁移及周边水和井内滞水的交叉污染;节约了场地操作时间和后期污水处理所需花费。因此,低流速法在采取代表性水质样品方面更具方法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