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安全科学   11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59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为了解黄河入海口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现状,于2008年和2009年黄河枯水期的5月和丰水期的8月分别对黄河入海口5条潮间带断面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采样调查。结果表明,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65种,其中软体动物26种、甲壳动物22种、多毛类12种、腔肠动物2种、腕足动物、棘皮动物和鱼类各1种。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是构成潮间带底栖动物的主要类群。黄河入海口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平均栖息密度为(929.60±356.53)/m2,平均生物量(湿重)为(169.92±7.31)g/m2。在栖息密度组成中,软体动物占绝对优势,其次甲壳动物和多毛类,其他类群较低。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为1.44±0.44,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1.57±0.15,Pielou均匀度指数0.42±0.11。年平均去灰干重(13.96±0.61)g(AFDW)/m2,年次级生产力(11.26±0.62)g(AFDW)/(m2.a),P/B值平均(0.89±0.11)/a,表明黄河入海口潮间带个体较大、生活史较长的大型底栖动物种类所占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92.
张涛  王明国  张智印  刘廷  何锦 《环境科学》2020,41(9):4003-4010
为研究然乌湖流域地表水水化学特征及离子来源,在然乌湖流域采集了地表水样品和雨水样品,综合利用相关性分析、Piper三线图和Gibbs模型等方法,分析了该区地表水主要离子特征及其控制因素,揭示了该区地表水水中的主要物质来源.结果表明,然乌湖流域地表水pH为7.54~8.48,呈弱碱性,并具有较低的溶解性总固体(59.89~96.75 mg·L-1),阳离子主要以Ca2+和Mg2+为主,Ca2+当量浓度占阳离子总量的63.3%~76.2%,均值为67.2%, Mg2+当量浓度占阳离子总量的23.4%~36.2%,均值为31.4%, Ca2+和Mg2+约占阳离子总量的98.5%.阴离子以HCO-3为主, HCO-3占阴离子总量的74.31%~84.29%,均值为78.21%, SO42-占阴离子总量的9.59%...  相似文献   
93.
泥炭对溶液中铬的吸附及其在制革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经初步处理的泥炭可通过吸附去除制革废水中的Cr(Ⅲ ) ,在不同的振荡时间、Cr(Ⅲ )浓度、吸附剂用量和不同的pH条件下 ,泥炭吸附和去除Cr(Ⅲ )的效果有很大差异 .Cr(Ⅲ )在 1 0— 40mg·l- 1 范围内 ,最大去除率为 73 5 %— 88 2 % ,对应的吸附剂用量为 6 6—8 0g·l- 1 .铬液的初始pH <4 5时 ,Cr(Ⅲ )的去除为吸附过程 ,pH3 6时达到最高值 ;pH >4 5后 ,为沉淀过程 .废铬液中的杂质成分与Cr(Ⅲ )产生竞争吸附 ,使去除率略有降低 .经二次吸附后 ,废水可达到排放标准 .但Cr(Ⅲ )吸附的复杂性 ,使泥炭解吸率较低 .  相似文献   
94.
一株黄杆菌及其粗酶液对芘降解的动力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实验研究了一株黄杆菌FCN2对芘降解的动力学特性,以及该菌株对芘的好氧氧化具有催化作用的酶的分布特征、芘在胞内酶存在下酶促降解的动力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本实验室经驯化、筛选、分离所得的FCN2菌株对芘有良好的降解性能;反应后10 h内,降解反应近似表现为一级动力学特性,且随着芘初始浓度的增加,反应速度加快;当芘的初始浓度达到200 mg·L-1时,菌体的降解活性被抑制;菌体的初始浓度越大,芘的降解转化速率越快;当菌量达到3.0×108CFUs·mL-1(CFUs colony-forming units)时,芘的降解转化速度不再随着起始菌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本实验的好氧条件下,最适初始菌量为1.0×108~2.0×108 CFUs·mL-1范围内.FCN2菌株对芘好氧降解起催化作用的活性酶为胞内酶,它对芘降解的催化作用迅速、有效,短时间内即达到分解平衡;胞内酶最适pH值为5,在pH 5.0~6 0之间均有较高的催化活性;胞内酶最适温度为32℃,在30~50℃之间能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粗提胞内酶催化芘的好氧降解过程中,米氏常数较小,为1×10-4mol·L-1,最大反应速率为2×10-6mol·L-1·min-1,说明酶与芘的亲和力大.  相似文献   
95.
利用研制的热馏处理反应装置处理油田产生的高浓度含油污泥,回收其中的轻质石油烃类,分析了该工况下影响含油污泥轻质油回收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在该装置中,石油烃类回收效率达到60%以上,油泥总体积减小70%;控制加热温度及速率、调整搅拌强度与催化剂投加量是决定油回收量及油品状况的参数,理想的条件参数为:搅拌速率60 r/min以上,反应温度600℃以下,反应釜升温速率2℃/min,催化剂投加量4%.对回收油品进行分析,表明该油品性质指标除碘值和酸度同国家柴油标准有差别外,其余指标均符合国家0#柴油标准.  相似文献   
96.
97.
黄土丘陵区土壤水分空间分布差异性探讨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7  
在对黄土丘陵区典型区域多点土壤水分调查数据的分析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研究区土壤水分分布的区域性和地块性差异特征及其发生分异的主要因子。文章认为,降水格局是土壤水分具有南、北向逐渐增加的区域分布特征的主导因子。热量、地貌、植被等的不同组合使得土壤水分发生地块尺度的分异。地域尺度土壤水分表现为南部好于中部,中部好于北部。在地块尺度内,则由于地貌、植被、土地类型等因素,土壤水分一般表现为:坡下部>坡中部>坡上部;阴坡>半阴-半阳坡>阳坡;隔坡梯田好于梯田;植被不同会造成土壤水分利用型差异。由于影响土壤水分的因素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其分布的差异性随季节、土壤层深度等不同而在表现程度上具有差异性。这一研究对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中合理利用土壤水资源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8.
浑浊水样六价铬测定过程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了浑浊水样六价铬测定中的预处理,结果表明:在水样中分别滴加氢氧化钠和硫酸锌溶液对排除浊度干扰,提高方法的检测限,准确度和重现性比采用滴加预先配制好的氢氧化锌共沉淀剂效果更了,尤其是对含微量六价铬且浊度较大的乳胶状水样的测定。  相似文献   
99.
由于空气环境污染的责任定性定量考核,在技术设备手段等方面还存在着短时期内难以解决的困难,当前制定生态补偿政策应以水环境污染主要污染物的量与浓度为基点,同比计算生态补偿额度,对污染地区进行补偿或者对污染治理与生态恢复成果进行奖励。  相似文献   
100.
为研究西藏扎囊县流域水化学特征以及演化,文章先后采集河水25组、井水15组,综合运用数理统计、Piper三线图、Gibbs模型等方法,分析了该区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并探讨了流域内的水化学演化规律。结果表明流域内以HCO3-Ca型水和HCO3-Ca·Na型水为主;区内地下水与地表水pH值一般在7.5~8之间,为中性水;TDS均<300 mg/L,地下水与地表水的TDS变化不大,均为低矿化度淡水;水化学样品均分布在Gibbs模型左中部,说明该流域水化学离子组成受岩石风化作用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