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41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93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26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河南省一次PM2.5污染过程区域性影响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区域输送对河南省PM2.5重污染的影响,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自主研发的NAQPMS(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模拟了河南省2014年1月12─19日的一次污染事件. 污染期间,河南省所有城市ρ(PM2.5)小时均值最大值均超过250 μg/m3,达到了严重污染水平. 利用基于NAQPMS的污染源来源追踪方法评估了本地排放和区域输送的影响. 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本地排放和区域输送对河南省ρ(PM2.5)的平均贡献率分别达到了50.6%和49.4%. 在区域输送方面,安徽省对河南省ρ(PM2.5)的贡献率(10.0%)最高,山西省(9.2%)、陕西省(8.5%)次之,河北省(仅2.1%)最低. 分地区来看,河南省中部地区以本省累积(贡献率为61.4%,下同)为主,东部地区以安徽省(30.4%)输送为主,南部地区以本省累积(45.1%)、湖北省(14.1%)及安徽省 (13.7%)输送为主,西部地区以陕西省(35.4%)输送为主,北部地区则主要以本省累积(58.1%)及山西省(20.7%)输送为主. 研究表明,尽管河南省各地区同时出现高污染,但其来源不同,有必要采取区域联防联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2.
填埋场好氧处理是一种有效的填埋场修复手段。采用模拟填埋反应器,搭配水气联合控制系统,探讨不同填埋龄垃圾好氧稳定化过程最佳氧气控制范围和污染物去除情况。结果表明新鲜垃圾和填埋龄分别为1,3,7年的垃圾最佳氧浓度调控范围分别为11%~14%、8%~14%、7%~15%和6%~17%。垃圾耗氧速率随填埋龄增加而降低。经过180~220 d的好氧处理,新鲜垃圾渗滤液BOD5和COD去除率均达到92%以上;而老龄垃圾渗滤液COD降解慢。处理后期各反应器ρ(BOD_5)/ρ(COD)<0.1,垃圾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03.
含油污泥低温热解的影响因素及产物性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外热式固定床反应系统对含油污泥进行了热解实验,研究了污泥性质、热解终温及加热方式对热解产物分布的影响,并对产物性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热解液体与气体的产率随挥发分含量的升高而增大;升高热解终温可促进一次分解与二次分解反应的进行,直到500℃时液体产率达到最大值;而快速加热方式会降低固体与液体的产率;热解的液体产物是组成复杂的宽沸点油,C5~C27 的烷烃含量高;热解气体与固体残渣分别以烃类和灰分为主.  相似文献   
104.
水体系中砷污染及除砷方法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概述了砷化物的理化特征及其砷污染所造成的危害.探讨了去除水中高砷的各种方法及特点.结果表明,高分子粘合剂并水滤膜分离技术及海泡石法除砷效率最高,且经济、简便,是处理饮用水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5.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总结了近几年国内外有关生物强化技术的应用情况 ,即直接投加特效降解微生物或共代谢基质、固定化技术和生物强化制剂来处理各种类型的废水。  相似文献   
106.
生物强化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总结了近几年国内外有关生物强化技术的应用情况,即直接投加待效降解微生物或共代谢基质、固定化技术和生物强化制剂来处理各种类型的废水。  相似文献   
107.
塔里木石油资源的开发极大地促进了南疆地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对开发区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深入全面地分析这些影响,制定预防措施,防止由此而引起的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这对保障国民经济高速、持续、稳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8.
用活化粉煤灰处理含砷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活化粉煤灰处理含砷废水的试验,主要探讨活化粉煤灰在用量、接触时间等因素对各种试验用水的除砷效果影响,结果表明,砷浓度在O.5~10.Omg/L范围内,按砷/活化粉煤灰重量比为1mg/200g的方式投加,砷去除率大于87%.  相似文献   
109.
目前,生活垃圾分类已经在我国逐渐成为一种"新风尚",但现阶段以厨余组分为代表的湿垃圾和可燃组分为代表的干垃圾分离效率仍然有限,使得后端生物处理技术难以高效运行,同时也降低了垃圾焚烧厂的能源回收率,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生活垃圾分类持续推进的瓶颈.本文在前期对高压挤压预处理的研究基础上,利用生命周期清单分析的方法,从温室气体排放、净能源产生、污染物释放、资源回收和垃圾减量等方面,对高压挤压预处理后"湿垃圾厌氧消化+沼渣填埋+干垃圾焚烧发电"、"湿垃圾厌氧消化+沼渣土地利用+干垃圾焚烧发电"和"混合垃圾焚烧"3种处理场景开展对比分析,评估3种场景的综合环境效益,阐明预处理作用与意义.结果表明,处理每吨原生垃圾,两种基于高压挤压预处理的生活垃圾干湿分离处理场景可分别减排温室气体218.84和264.08 kgCO2-Eq,远高于混合垃圾焚烧工艺(169.68 kgCO2-Eq);在净能源产生方面,两种干湿分离处理场景较混合垃圾焚烧场景约少10%,但同样会削减焚烧过程产生的有毒污染物.此外,利用"湿垃圾厌氧消化产生的沼渣进一步脱水后进行土地利用"这一场景处理每吨生活垃圾,不仅能够实现约160.7 kg的资源回收,而且垃圾整体减量率达到93.4%,是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垃圾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10.
填埋场渗滤液经反渗透工艺处理后产生污染物浓度极高的浓缩液 ,本文总结了以蒸发法处理浓缩渗滤液进行的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在酸性条件下 ,原液pH越大 ,冷凝液中NH3 -N的浓度越大、COD浓度越小 ;有机物挥发主要发生在蒸发初期 ,此后蒸发过程中有机物蒸发量与渗滤液蒸发量之间基本呈线性相关 ;而NH3 -N的挥发主要发生在蒸发后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