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5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69篇
安全科学   170篇
废物处理   18篇
环保管理   51篇
综合类   282篇
基础理论   49篇
污染及防治   28篇
评价与监测   27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2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51.
发光细菌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发光细菌的生理特性及其应用原理,重点评述了发光细菌法在工业废水、水域水质毒性及其他相关领域监测中的应用。与其他生物监测方法相比,具有快速、简便、灵敏等特点,测试结果与传统的鱼类毒性试验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实际应用方便可行。同时,结合现代电子技术和化学分析技术,对发光细菌法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52.
四川省西充县10年前的那起车祸,导致两人死亡多人受伤;交警部门认定司机王刚负事故全部责任,法院判决王刚赔偿死伤者家属5万多元,而王刚却选择了逃亡。  相似文献   
553.
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固体废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超临界水氧化法作为一种新兴的高级氧化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方法在处理固体废物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介绍了超临界水的特性和超临界水氧化法的反应机理及超临界水氧化法在固体废物处理方面的应用现状,提出了该方法要达到工业化应用亟待解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对超临界水氧化法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54.
硫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预计将于2010年内发布实施。在对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等进行研究,对我国硫酸工业现状和国外相关排放标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硫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中有关适用范围、时段划分、污染物控制等内容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555.
江苏省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成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苏省在2013年底通过了国家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整体验收,成为全国第一个整体达到国家建设标准的省份。在总结江苏省主要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为定量评估江苏省各级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成效水平,以《国家环境监测站标准化验收评分办法》评价指标为基础,尝试构建环境监测站建设成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及其权重,共设1项一级指标、5项二级指标和12项三级指标。通过专家综合决策打分,确定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值,赋值计算综合成效评价指数。结果表明,全省实验室条件、仪器设备、监测数据、论文发表、能力认证等方面发展迅速,但人员扩编有待进一步加强。该方法为政府部门考核财政资金投入绩效、优化管理决策提供了定量评价参考。  相似文献   
556.
近年来,湖北省一大批重点工程陆续开工建设,但由于安全监管不到位等原因,2007年连续发生了“8·5”宜万铁路野三关隧道透水致10人死亡和“11·20”宜万铁路高阳寨隧道口岩石坍塌致35人死亡的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但自2008年以来,  相似文献   
557.
耕作土壤中钒的形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改进的BCR法对不同类型、不同粒径耕作土壤中重金属钒(V)的含量及化学形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壤中V达到264.9mg/kg,对环境及生物安全具有潜在风险;褐土和黑钙土中V含量相对较低,且褐土中V具有明显的粒级效应,即细颗粒中V含量较高。土壤中V(Ⅳ)占比明显高于V(Ⅴ),V主要以残渣态存在,但环境条件改变时,V(Ⅳ)易氧化为毒性更高的V(Ⅴ),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能转化为弱酸提取态,导致生物有效性增强,对环境构成潜在威胁。因此,针对耕作土壤应加强V的重金属环境风险评价和监控。  相似文献   
558.
559.
560.
2012年2月27日,"平安中国"防灾宣导系列公益活动在北京正式启动。此次活动由中国地震局、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主办,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州和重庆享弘影视股份公司共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