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9篇
安全科学   6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40篇
基础理论   23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污染控制技术的清洁性及其LCA评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运用LCA可对污染控制技术从“摇篮至坟墓”的生命周期角度考虑其清洁性 ,能确切地取得其生命周期内各阶段输入和输出的物料、能耗以及各种潜在环境影响的量化清单 ,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和完善化分析。通过清洁性评估可有助于污染控制技术的创新、选择和决策 ,从而以最小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去解决污染问题 ,满足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  相似文献   
62.
杨哲  吴敏 《中国物资再生》2007,25(12):20-23
概述了生物除磷在厌氧、缺氧和好氧条件下的反应机理,并基于对反硝化聚磷力的认识将现有除磷数学模型发展划分为两个阶段。基于除磷数学模拟所包含的涉磷组分、计量学参数、动力学参数以及生物衰减理论等对两阶段模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和比较,认为Delft模型是现有模型中比较完善的,并提出今后发展除磷数学模型应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3.
主要研究了腐殖土对活性污泥脱水和沉降性能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腐殖土能够改善活性污泥沉降和脱水性能。腐殖土与活性污泥最佳接触时间为3 h。随着接触时间变化,污泥沉降和脱水性能变化与腐殖土析出的一价和二价阳离子M/D比值一致。腐殖土析出阳离子对改善活性污泥沉降和脱水性能起重要作用。二价阳离子Ca~(2+)、Mg~(2+)对于对改善污泥性能起正面促进作用,而污泥沉降性能和脱水性能受一价阳离子K~+、Na~+影响较小。SVI值随腐殖土和等效阳离子投加量增加而显著增加,ZSV也相应增加。而CST值随腐殖土和等效阳离子投加量增加而减少。此外,随着腐殖土投加量增加,污泥索太尔径和体平均径都明显降低,污泥粒径累积分布曲线上各百分比对应的粒径明显降低,污泥絮体结构发生变化,污泥的脱水性能和稳定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64.
投饵养鱼对潘家口水库围隔中浮游植物及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8月~10月在潘家口水库进行现场围隔试验,研究了投饵、投饵单养鳙鱼(Aristichthy novilis)、鲤鱼(Cyprinus carpio)及投饵混养鳙鲤鱼对浮游植物和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期间潘家口水库水体浮游植物密度维持在2.6×106个·L-1水平,氮、磷质量浓度比达112,磷是潜在的限制性...  相似文献   
65.
不同铁浓度对单细胞和群体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在限铁和富铁的条件下,比较研究了Microcystis aeruginosa PCC7806(单细胞株)和M.aeruginosa XW01(群体株)2株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光合作用效率、铁载体分泌及其细胞对铁元素的积累.2株藻的ITS 序列相似性为95%,铁吸收调节蛋白基因fur的序列相似性为98%,二者具有很高的遗传相似性.研究表明,在限铁条件下单细胞株微囊藻生长受到抑制,在第 6 d藻体黄化死亡,但群体株在限铁条件下能维持一定的生长; 限铁条件下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群体株高于单细胞株,二者分别为0.182±0.014和0.160±0.017.群体株比单细胞株有更高的光合作用能力; 2株藻均可产生铁载体菌株,其铁载体类型为氧肟酸盐型.在限铁条件下,群体株比单细胞株产生更多的铁载体.通过测定藻体铁的含量,发现缺铁条件下藻体积累的铁含量不足富铁条件下的1/3,但不同铁浓度培养的2株藻之间铁含量差异不大.研究结果显示,群体株比单细胞株有更强的适应低铁环境的能力,其机制并非是由于二者对铁吸收和积累的差异导致,可能是由于单细胞株的其他生理代谢过程对细胞内低铁状态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66.
森林是稳固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因其能提供巨大的生态服务功能而备受各国政府和学界的关注。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进程的步伐逐渐加快,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以广州市南沙区海岸景观防护林(也即河涌水网林、公路隔离林、海岸防风林)建设为例,主要研究了防护林的关键构建模式、林分群落结构等方面内容。结果显示,采用多层次的乔灌草配置,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以本土树种为主,搭配部分优良的引进树种,采取适合的营林措施,可构建出具有一定防护功能的人工林群落。广州南沙防护林建设是珠三角地区城市森林建设的一个缩影和代表,为我国南方城市森林建设理论的创建提供了一定的参考经验。破解城市化危机,创建宜居城市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应综合考虑城市的人口集中程度,经济发展规模,环境污染模式,针对具体的水分、气候和土壤等要素,运用多学科理论和技术,制定合适的森林构建模式,并需要政府、社会组织、以及公众的协同努力。  相似文献   
67.
土壤有机质对诺氟沙星的吸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敏  宁平  刘书言 《环境化学》2013,32(1):112-117
通过对滇池泥炭土和周围表层土壤两种土样及由其分离出的胡敏酸(HA)、胡敏素(HM)对诺氟沙星(NOR)的吸附特征展开研究.有机元素分析结果显示,滇池周边泥炭土含有非常丰富的碳资源.NOR在土壤及其组分中表现了显著的非线性吸附特征.相对于原始土壤和HM,HA组分对NOR表现了较强的吸附作用;而且,泥炭土与表层土相比,有机碳含量较高的泥炭土对NOR的吸附也相对较高;但是无机矿物对NOR的表观吸附有显著的贡献,因此应该避免用有机碳含量对吸附系数进行标准化.随着对HA的逐级萃取,NOR在HA上吸附的非均质性越来越强.  相似文献   
68.
《地下水管理条例》自2021年12月1日起施行,但是由于《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未明确其中的金属指标是检测可溶态含量还是总量,导致各检测机构在检测过程中的采样和前处理环节存在较多不确定之处。梳理了国内外地下水监测相关标准和规范,并进行了实验比对,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铜、铅、锌、铁、锰的可溶态含量和总量检测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铁和铅检测结果的差异最明显,铁和锰检测结果的差异会影响地下水质量类别判定。《地下水质量标准》中的金属指标应检测可溶态,包括汞、砷和硒。充分洗井后采集的地下水样品存在一定的浑浊度是合理的。完成采集的地下水金属指标检测样品中不应包含沉淀相。测定地下水可溶态汞、砷和硒时,如采用原子荧光法,则需对样品进行消解;如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则无需对样品进行消解。在此基础上,对地下水采样及前处理关键环节和地下水检测管理工作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9.
湖泊底泥中重金属含量的多寡对水产养殖业的影响以及其底泥能否作为农田肥料都至关重要。目前有关底泥中重金属的测定,原子吸收光谱法是较理想的一种方法。由于对底泥样品所用的前处理方法不同,有时会使测定结果有明显的差异。为此,今对常用的10种消解法[1-6]进行全面、系统的试验比较,供参考。1 试验1 1 主要仪器与试剂AA6800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岛津;铜、铅、镍、锌、镉、铬单元素空心阴极灯,上海电光器件公司;混合金属标准溶液:铜、铅、镍各为25 0mg/L,锌、铬各为10 0mg/L,镉2 50mg/L;所用试剂除过氧化氢为分析纯外,其余均为优级…  相似文献   
70.
二苯并噻吩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煤脱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某石油化工厂的气浮池附近的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能降解二苯并噻吩的菌株DBZT,经菌株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指标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属于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 sp.)。GC-MS分析菌株的发酵液,表明该菌株能将二苯并噻吩还原生成联苯。应用正交实验的方法研究了苍白杆菌DBZT在煤炭脱硫过程中煤粒度、菌液接种量和浸滤时间3个因素的组合对其脱硫效果的影响,并筛选出各因素的最佳实验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浸滤时间对煤脱硫效率的影响最为显著。在浸滤时间为24 h,煤粒度小于0.094 mm,接种的细菌数量为3×106cfu/g煤样的条件下,菌株DBZT脱去全硫的效果最佳,达到16.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