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2篇
安全科学   13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64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21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41.
贵州西部4种林型土壤有机碳及其剖面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土壤碳库已成为全球碳循环研究重点之一。以贵州西部桦木(Betula luminifera H.Wilk.)、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 Hooibrenk ex Otto et Dietr.)、华山松(Pinus armandii Franch.)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ilata(Lamb.)Hook.)4种主要森林类型为对象,对其土壤有机碳、碳密度及其垂直分配特征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林型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碳密度均表现为华山松林(51.09 g.kg-1,30.56 kg.m-2)〉杉木林(39.47 g.kg-1,22.97 kg.m-2)〉柳杉林(37.49g.kg-1,21.00 kg.m-2)〉桦木林(36.31 g.kg-1,20.13 kg.m-2),华山松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碳密度显著大于其它三种林型,而另外三种林型间差异不明显;4种林型土壤有机碳含量和碳密度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降低,土壤有机碳含量均为0-10 cm最大,分别是剖面均值的1.45-1.61倍,而0-20 cm层土壤碳密度占整个土壤剖面的32.69%-38.08%,显著高于其他各层,大于20 cm的土层中,各层间的变化较小,土壤碳密度具有一定程度的表聚性;4种林型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pH均表现极强的负相关,与土壤全N和碱解N均表现极强的正相关,与全P、速效P、全K、速效K和阳离子交换量的相关性不尽一致,建立的方程具有较高的回归精度,土壤N和P状况对4种林型土壤有机碳含量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2.
印雯  陈亚  张钰  徐乐中  吴鹏  刘文如 《环境科学》2019,40(11):5032-5039
采用改进型ABR-MBR反应器,接种普通活性污泥,以氨氮为200 mg·L~(-1)、C/N=1的人工配水为处理对象,研究全程自养脱氮耦合反硝化除磷一体式工艺的启动及其脱氮除磷效能.控制反应器运行条件:温度为(25±1)℃,pH=7. 5±0. 2,回流比由50%逐步提升至200%.结果表明,ABR厌氧阶段消耗70%COD,使得在低DO、高氨氮下能够21 d内快速启动部分亚硝化;随后以间歇曝气(曝停比:2 h∶2 h,DO为0. 3~0. 4 mg·L~(-1))的运行方式在132 d内成功启动耦合工艺内的CANON部分,使得ABR缺氧段的电子受体中硝酸盐氮浓度稳步上升,最终于160 d成功启动耦合工艺.稳定运行后,MBR内TN去除负荷达到0. 22 kg·(m~3·d)~(-1),出水各项指标COD、TN和PO_4~(3-)-P去除率分别为87. 0%、90. 4%和81. 8%.批次试验估算ABR内以硝酸氮盐为电子受体的PAOs约占PAOs的68%,系统内已培育出相互适应协作的DPAOs、AOB和An AOB菌种,具有良好同步脱氮除磷效果.  相似文献   
43.
为降低膜生物反应器(MBR)运行能耗和延缓膜污染,以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MBR工艺处理生活污水为例,采用间歇曝气和添加颗粒填料两种方式对工艺脱氮除磷运行条件和膜污染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增大间歇曝气时间有利于提高氮磷的去除效果,对COD、NH4+-N、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1%、95%、84%和92%(工况4),而添加颗粒填料对氮磷的去除没有显著影响.双重好氧-缺氧交替环境强化了工艺对磷的去除.添加颗粒填料比间歇曝气更能有效延缓膜污染,同时改变了膜污染的形成过程,膜内部污染物含量显著增多,与泥饼层相比,多糖成为了膜污染的主要因素,不会对膜组件本身构成危害,增强了MBR反应器的实际应用性能.  相似文献   
44.
研究了高VFA浓度果渣废液厌氧启动反应的操作运行工况,提出了厌氧启动反应完成时应同时满足的4项判别条件。研究成果显示:高VFA浓度果渣废液厌氧反应的启动过程可根据启动运行工况特征分4个阶段完成。在试验研究中通过跟踪计算消化液的有机碳量平衡,提出了判别厌氧反应达到完全混合状态和早于p H等常规状态指标显著变化前,发生有机酸累积的方法。试验采用尿素调控消化液中的酸碱平衡,得到厌氧启动反应达到稳定时的有机负荷为2.83 kg/(m3·d),平均产气量为658.8 L/(m3·d)。  相似文献   
45.
利用芽孢杆菌生产的微生物絮凝剂配合助凝剂三价铁,在实际废水的处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为了更好地在实际废水处理中应用微生物絮凝剂,需要优化微生物絮凝剂的提取方法.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响应曲面优化法,最终可将微生物絮凝剂的产量由原先的0.5g·L-1提升至1.64 g·L-1.最佳提取条件为:将培养好的培养液在50℃下超声...  相似文献   
46.
采用吹扫捕集石英毛细管柱DB-624分离、GC/MS测定废水中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和丙烯酸丁酯。水样吹扫时,通过加硫酸钠盐大幅度降低检出限,最低检出浓度达到0.001 mg/L,加标回收率在83.3%-109%之间,变异系数在3.8%-6.9%之间。  相似文献   
47.
将新型CAMBR反应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与膜生物反应器(MBR)优化组合)用于处理生活污水,研究温度对该反应器处理效能的影响。实验水力停留时间7.5 h,混合液回流比设置为200%,pH值为6.5~8.5,溶解氧3 mg/L左右。控制3个温度梯度:高温(32~37℃),中温(20~25℃),低温(5~10℃),每个温度运行35 d。结果表明,在高温条件下,系统出水COD、NH4+-N、TN和TP平均浓度分别为25、0.5、12.5和0.7 mg/L。在中温条件下,系统出水COD、NH4+-N、TN和TP浓度分别30、1.2、12.5和0.4 mg/L。在低温条件下,COD和TP分别经过15 d和20 d调整适应,出水可恢复至35 mg/L和1 mg/L。由于低温(10℃以下)对硝化细菌产生强烈抑制,出水NH4+-N去除率最终稳定在35%,TN去除率为40%。低温条件下,该反应器应用于污水处理中需注意适当保温,以保证出水水质。  相似文献   
48.
探讨了《水质单质磷的测定磷钼蓝分光光度法(暂行)》(HJ593-2010)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方法进行了改进.确定测定目标组分为单质磷中的黄磷;改用酸性高锰酸钾氧化体系,去除了有机磷农药的干扰;改用抗坏血酸为还原剂,采用710 nm比色波长,提高了分析灵敏度;用10 mL甲苯一次萃取,对水中黄磷的检出限为0.002 mg/L.  相似文献   
49.
氯气作为一种新的室内空气污染项目已经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而现在国家标准氯气检测方法中还没有一种专门针对室内空气的检测方法.文章就室内空气的氯气的特点和现行的几种检测方法进行研究.以期找出一种比较适合室内空气中氯气测定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50.
采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氨氮进水负荷对ABR-MBR组合工艺MBR池中微生物种群的丰度及优势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为28~32℃、pH值为7.1~7.4、DO为0.5~1mg/L并逐步提高氨氮进水负荷的条件下,可以使氨氧化菌(AOB)大量富集,并抑制亚硝酸盐氧化菌(NOB)的活性,从而实现短程硝化的稳定运行.在氨氮进水负荷为0.94kg/(m3·d)时,平均亚硝酸盐积累率达到60%以上,氨氮去除率稳定在90%.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变形菌门是系统中的优势菌门,Nitrosomonas的相对丰度由4.97%升至22.56%,硝化螺菌属的相对丰度为0.06%~2.12%.因此,ABR-MBR组合工艺短程硝化过程中亚硝酸盐积累率与AOB的活性、相对丰度密切相关,即AOB的大量富集可以有效实现短程硝化,而NOB的小幅度增长不会影响短程硝化的实现.系统中微生物种群的多样性和功能微生物的结构稳定性保证了ABR-MBR工艺具有稳定和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