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6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篇 |
综合类 | 48篇 |
基础理论 | 2篇 |
污染及防治 | 1篇 |
评价与监测 | 1篇 |
社会与环境 | 8篇 |
灾害及防治 | 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4篇 |
2021年 | 4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1篇 |
2011年 | 3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1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水北调中线不同调水方案下的汉江水华发生概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水华的影响,从汉江水华的成因机理分析入手,提出了汉江水华发生概率的计算模型.该模型由河流一维水动力学模型、水体富营养化模型以及随机数生成模型组成,它不仅可以模拟汉江水华的发生机理,而且可以对诱发水华的各种因子进行随机抽样组合,从而求出中线调水不同方案实施后汉江水华的发生概率.计算结果表明,在现状情况下汉江水华的发生概率为9.2%,南水北调中线各调水方案(无引江济汉工程)实施后,汉江水华发生的概率将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而如果调水方案与引江济汉工程同时兴建将大大减少汉江水华发生的概率.最后提出建议,汉江自身的水污染治理是减少水华发生概率的最根本措施,而丹江口水库和引江济汉工程的联合调度将会减小汉江水华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2.
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灰色层次模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针对水电工程环境影响综合评价问题,应用拓展的灰关联理论和最小二乘准则,建立了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的灰色层次模型。以东江水电工程环境影响综合评价为实例说明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可信性。结果表明:此基工程使环境总体向理想的18.1% 相似文献
3.
4.
环境DNA(eDNA)技术作为水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监测的新手段,能够从微观角度对生物群落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基于渭河干流eDNA浮游动物OTUs分类信息数据及水环境参数,采用多样性指数、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聚类分析和关联网络分析等方法,探究了浮游动物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变化特征,揭示了关键种的生态位分化及其环境适应性.结果表明,浮游动物群落在物种组成、丰度、多样性和空间异质性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Chao1指数、ACE指数、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的均值分别为22.25、22.38、2.32和0.68,下游生物多样性明显高于上游.群落中的关键种与其他物种间连接度较高,具有高节点度、中心性和模块化特征.关键种(类)的OTUs生态位宽度Bi变化范围为0.38~0.80,中生态位种类占全部关键种(类)的63%,生态位重叠程度总体较高.水环境要素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和生态位变化密切相关,其中总氮和水温是其主要限制因子,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潮白河月水量平衡模拟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尽管分布式水文模型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但是迄今的应用还只是其潜力的很少一部分。Freeze-Harlan蓝图中由于理论上的深化带来了应用上的困难,同时也指出模型并不是越复杂越好。按照科学的建模原则,建立了一个简单的分布式月水量平衡模型(DTVGM);其中通过引入土壤湿度因子,改进后的Bagrov模型同时考虑了前期土壤湿度与降水对蒸散(发)的贡献;通过设置人类活动影响背景参数集,表述人类活动对水文过程的影响。将DTVGM月模型应用于华北地区密云水库以上潮白河流域,识别出白河流域气候变化对径流减少的贡献为44%,人类活动导致下垫面变化对径流减少的影响达54%;潮河流域气候变化的贡献率为24%,而人类活动的贡献率高达74%,是导致径流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针对地表来用水状况的水量水质联合评价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愈来愈突出。为了摸清流(区)域水资源总量中不同水质的水量分布与变化情况,急需探讨和建立水资源数量和质量联合评价的体系与方法。针对地表来用水状况,分别从单元(集总)系统和复合(分布)系统出发,提出水量与水质联合评价的途径,以华北滦河为例进行了实例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易于操作,能够直观地反映出流(区)域水资源数量和质量的时空分布状况,能够为流(区)域水资源综合规划、配置和水环境管理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重大的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建设设想或实施往往容易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各种资源环境热点问题是大家讨论的重点。文章认为任何重大资源开发工程必须遵循自然规律、生态规律、资源规律和经济规律,必须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和地缘政治关系,开展前期深入的系统性综合调查,进行生态安全与资源工程安全评价和交叉学科论证,并对其科学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等做出正确的判断。建议:未来的资源环境工程建设要谨防“大跃进”,要科学认识自然资源系统规律,守护好美丽的地球家园;要切实履行资源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提倡基于科学研究和科学态度的学术争鸣,科学问题最好还是由科学家去讨论;一些争议大的科研课题慎用公益性研发经费来支持。 相似文献
8.
华北地区1951-2009年气温、降水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华北五省(市)64个基本气象站的1961-2009年逐年逐月气温、降水资料, 利用泰森权重计算了华北地区面平均降水及面平均气温,并建立了7个长序列气象站的气温、降水与面平均值的回归方程,展延了研究区1951-1960年面平均降水和气温资料。对展延后的1951-2009年序列数据,应用Mann-Kendall检验、Mann-Whitney检验、9 a滑动平均等方法进行趋势分析,分析结果显示: 该区59 a间年气温上升了1.5 ℃,年气温序列存在显著上升趋势,年气温序列在1993年前后有一个突变点,年气温距平以1989年为低温期与高温期的分界线,年气温平均每10 a增长2.2%;年降水序列无显著趋势,亦无显著跳跃趋势,年降水距平大致以1976年为多雨期与少雨期的分界线,年降水平均每10 a增长-1.3%。研究成果为深入分析华北地区气候变化规律、未来气候变化影响,以及水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我国水资源学术交流十年总结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目前,国家已将水资源列为与粮食、石油资源并列的三大战略资源之一。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水资源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瓶颈"。因此,水资源研究已成为支撑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学科领域。论文在大量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水资源研究发展过程;介绍了近十年来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主办的主要学术交流情况,总结了近期我国水资源研究进展;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对水资源学科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对近期水资源研究进行展望,提出未来十年我国水资源学术交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针对水功能区划水质目标的可用水资源量联合评估方法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受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我国水资源的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规划与管理的角度,急需搞清楚一条河流在一定的“生产、生活用水”条件下,为满足水功能区划水质目标和一定河道生态需水要求,究竟有多少可用和能够调配的水资源量,以及满足水功能区划目标所需削减的污染负荷。为此,论文综合考虑水量与水质的联合评价问题,提出“可用水资源量”的概念,并结合水功能区划目标,提出单元系统水量水质模型和多河段系统的可用水资源量评估方法。将该方法应用到滦河流域,经模型计算分析,1998年滦河未超标河段中在满足水功能区划目标下可新增取水5.1×108m3,水资源最大利用率为43%(现状为30%)。如果改变用水方式,重新配置水资源后水资源最大利用率可达到54%。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