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安全科学   3篇
综合类   48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为了评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水华的影响,在广泛现场监测、资料收集、调查论证工作的基础上,应用水动力学模型和富营养化动力学模型对汉江水华发生的成因和关键因子进行了分析。汉江水华发生的主要原因有3个:汉江中游进入城区的排污量日趋增大,藻类等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严重过量(此乃根本原因);汉江水枯同时长江水位增高使汉江流速变缓,产生类似于湖泊的水流特性;春季气温偏高。在已满足藻类生长需求的营养条件下,流量和流速是制约汉江水华发生的关键(敏感)因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水华的影响将主要体现在水文因子上。  相似文献   
62.
湿地污水处理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作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湿地有着巨大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它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被誉为“地球之肾”。本文针对湿地在污水处理中应用作了一些探讨,介绍人工湿地分类、处理污水的机理、利用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一般工艺流程以及人工湿地用作处理污水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3.
2月18日,镇江市安监局长赵兴根同志代表安监局领导班子向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全局机关干部述职述廉并做个人的述职述廉。  相似文献   
64.
淮河闸坝对河流生态影响评价研究——以蚌埠闸为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论文以历史时期淮河干流水生态调查与2006年全流域重点闸坝水生态调查资料为依据,通过分析水生态指标与同期水质指标之间的关系,建立淮河水文-水质-生态耦合模型,提出了一种水利闸坝工程对水生态影响的评价方法。利用该模型分析了淮河中下游重点闸--蚌埠闸对其下游水生态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蚌埠闸对下游水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影响最大,浮游动物次之,对底栖动物的影响最小;②与历史时期水生态状况对比发现,蚌埠闸下游的水生态质量比历史时期有所降低;水利工程闸坝修建后对其下游水生态系统有一定的不利影响;③通过加强闸坝的调度,增加下泄水量,满足生态需水,可以缓解对下游水生态系统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5.
刘玉  夏军 《自然资源学报》2008,23(6):1088-1098
目前水温预报的降水资料严重不足,特别是无资料地区将很大可能利用卫星遥感反演获取降水信息,丹遥感资料提供的降水时间尺度往往较长,难以满足水文预报需求。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统计,针对独立降水事件,将长时段降水聚解为短时间尺度降水的方法。研究将此方法应用于史灌河七邻雨量站,分别聚解了七邻6h、3h、2h、1h降水为10min降水。研究表明,该方法计算简单,能保证模拟的总量同实际的完全一致,雨强同实际的基本一致,具有较好的区域适应性。图6表6参8  相似文献   
66.
长江中下游极端降水时空演变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江中下游为研究对象,基于131个气象站点1961~2017年的逐日降水资料,选取9种极端降水指数,利用Mann-Kendall趋势分析和交叉小波变换深入研究了长江中下游流域极端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太阳黑子和大气环流异常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1961~2017年间,长江中下游流域极端降水指数除持续干燥指数(CWD)和持续湿润指数(CDD)外,其余7种降水指数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年降水总量(PRCPTOT)达16.59 mm/10年;(2)除CDD、CWD外,其余极端降水指数均呈现由流域东南部向三面递减的半环状变化趋势,多数极端降水指数在洞庭湖流域、长江下游及太湖流域上升趋势显著;(3)设计重现期为50年时,除CDD、CWD外,其余极端降水指数空间分布由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减,两处异常分布可能与地形因素有关;(4)太阳黑子和大气环流异常因子对极端降水的变化有较强的影响,其中太阳黑子的影响最大,EN-SO次之,PDO最弱.该研究结果可为极端降水事件驱动力的深入探究奠定基础,进而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依据和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