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97篇 |
免费 | 17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60篇 |
废物处理 | 28篇 |
环保管理 | 105篇 |
综合类 | 1133篇 |
基础理论 | 311篇 |
污染及防治 | 331篇 |
评价与监测 | 131篇 |
社会与环境 | 7篇 |
灾害及防治 | 116篇 |
出版年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23篇 |
2021年 | 28篇 |
2020年 | 20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1篇 |
2014年 | 85篇 |
2013年 | 37篇 |
2012年 | 3篇 |
2003年 | 148篇 |
2002年 | 832篇 |
2001年 | 842篇 |
2000年 | 139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48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22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1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61.
研究了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在臭氧氧化和二氧化钛光催化氧化两种条件下的氧化降解历程,采用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技术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降解反应的中间产物和终产物进行踊跃分析,初步认为,臭氧氧化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时,首先是侧链反应,生成邻苯二甲酸,然后再进一步氧化降解,而TiO2光催化氧化时,则为自由基直接攻击苯环,开环生成链状化合物,最终降解为CO2和H2O。 相似文献
262.
木材剩余物是指森林采伐、造材、木材加工利用后的剩余物 ,包括枝丫、枝条、伐根、梢头 ,灌木、枯倒木、板皮、根部齐头、截头、锯末、木片、碎单板、木蕊等。据统计 ,我国每年平均采伐量约 40 0 0万立方米 ,而利用率只有 1 0 % ,因此 ,对木材剩余物的开发利用是大有潜力可挖的 相似文献
263.
分析了固体垃圾填埋场渗沥液输送管道中的结垢物成分。采和多种方法对其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确定了组成,测得各组分含量。并对结垢物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处理意见。 相似文献
264.
微生物法处理低浓度H2S恶臭气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H2S是生产生活中臭气的常见组分,对人体有一定的毒害作用。近年来,微生物法处理H2S废气逐渐体现出独特的优越性,成为了研究的热点。文章简述了近年来用微生物法处理H2S臭气的研究成果和工业实践情况。 相似文献
265.
采用色质联用技术,定性分析液化气脱硫剂中各个组分,并对其中的主要组分进行了详细结构分析,对N-甲基二乙酶的质谱分裂情况进行了探讨,为新产品的开发研究提供了有利的借鉴。 相似文献
266.
高浓度有机氰废水处理技术与经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国内外丙烯腈纶/腈纶生产废水(高浓度废水)的工业化处理技术,分析了各种处理技术的优缺点。通过对工业化处理技术应用的技术分析和经济分析,指出了目前国内对高浓度有机氰废水处理技术应用中存在的缺点和弊端。从节能降耗、废水资源化角度对含氰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应用提出一些新的思路与建议,今后应改变传统高能耗的以氧化分解为可生化性调控技术的思路,从“回收、利用、处理”这一最主要的环保原则出发,开发合理的可生化性调控技术。 相似文献
267.
安徽天井山金矿区韩家岩体成因与成矿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家岩体与天井山金矿空间上密切相关。对韩家岩体的成因存在不同看法:依据斑状外貌,有人主张是燕山期花岗斑岩;依据隐约可见的片麻状构造,有人认为是晋宁期灵山岩体。鉴于其具有重要的找矿指示意义,本文通过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等方面的研究,认为韩家岩体是由灵山岩体蚀变而成的绢英岩。天井山金矿中的金多以自然金形式产于石英大脉的晚期裂隙中,并与石英-绢云母-含铁碳酸盐-硫化物细脉共生。研究表明,这些裂隙与绢英岩体顶部的石英网脉带贯通,两者具有相同蚀变矿物组合和流体来源。据此,本文认为与绢英岩化有关的岩浆-构造-蚀变作用是天井山金矿的核心成矿事件。由于韩家绢英岩体具有区域尺度的找矿标志,这对天井山矿区及其外围进一步找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68.
269.
浙江永康盆地朝川组泥灰岩段沉积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位于浙江省东部的永康盆地是典型的白垩纪陆相红盆。本文作者发现在永康盆地北东部的朝川组红层沉积中发育较深水暗色泥灰岩沉积,与较浅水红色细碎屑沉积呈互层或夹层产出,具渐变式湖相碳酸盐岩与陆源碎屑岩混合沉积的特征。控制该混合沉积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湖盆浪基面之下的静水环境及干旱与潮湿气候的交替变化。通过对朝川组泥灰岩段沉积环境及成因进行分析,结合该泥灰岩段中保存的孢粉和植物化石组合,笔者认为该套湖相碳酸盐岩与陆源碎屑岩的混合沉积反映了浙东地区早白垩世晚期总体可能处于干热气候环境,但存在短时间内的干-湿气候交替。 相似文献
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