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2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71篇
安全科学   66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31篇
综合类   269篇
基础理论   69篇
污染及防治   40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好/厌氧条件下反硝化细菌脱氮特性与功能基因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从西安市金盆水库沉积物中分离筛选出1株高效反硝化细菌,经形态学观察和16S r DNA测序鉴定为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命名为KK99.探究了该菌株在好/厌氧条件下的脱氮特性以及nar G、nir S和nos Z功能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KK99菌株在好/厌氧条件下,均能进行反硝化作用,且在两种不同的条件下均具有高效的脱氮效率.经过24h的培养,其总氮(TN)去除率分别为85.08%和89.05%.胞内功能基因nos Z和nir S的表达量较高,nos Z在好氧条件下的反硝化发挥主要作用,nir S在厌氧条件下的反硝化发挥主要作用,nar G在两种条件下的表达均较低.同时该菌株还具有同步硝化反硝化性能,在好氧条件下,能同时去除硝酸盐氮和氨氮,24 h时,TN去除率为76%.施氏假单胞菌(P.stutzeri KK99)将为微污染水体富营养化控制和总氮削减工程应用提供菌源保障.  相似文献   
172.
利用日本原子力学研究所于2010年9月提供的最新数据库,以北山的地下水为例,使用地球化学软件PHREEQC进行模拟.结果表明,结晶固体AmCO3OH.0.5H2O的溶解度很低,北山地下水中AmCO3+占主导优势,其次为AmSiO(OH)23+;Am在pH=4.5—5.8的条件下以Am3+和AmSO4+形态为主,在pH=5.8—8.3的条件下以AmCO3+和AmSiO(OH)23+为主,在pH=8.3—9.5的条件下以Am(CO3)2-为主;pH对Am存在形态影响很大,而pE对Am存在形态影响较小.CO2分压越大,水溶液中CO23-的摩尔浓度越低,使得Am(CO3)2-摩尔浓度降低,AmCO3+与Am(CO3)2-摩尔浓度之和也降低,而Am3+、AmHCO23+和AmSO4+的摩尔浓度升高.  相似文献   
173.
基于OMI卫星遥感数据的兰州市SO2空间分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气探测卫星Aura上所搭载的臭氧观测仪(Ozone Monitoring Instrument,OMI)传感器所得的SO2数据产品为依据,结合遥感图像处理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方法,重点解译了甘肃省兰州市区2009-2010年采暖期和非采暖期SO2空间分布情况.从总体上看,研究区采暖期和非采暖期存在的SO2高值区域不同,采暖期SO2高值区主要存在于兰州市中东部,非采暖期主要存在于兰州市西部.与2005年SO2空间分布情况对比发现,中高柱量(DU >0.81)浓度SO2柱量值区的范围明显增加,而最高值区域范围缩小.该技术通过建立数据平台,能够对环境中任意某个点(栅格数据)随时提取进行评价,做到实时远程监测.  相似文献   
174.
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在白衣庵滑坡调查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Quickbird-2卫星遥感数据对白依庵滑坡进行了调查研究。首先选取321和432波段进行彩色合成,并且与pan波段进行了分辨率融合,对融合后的图像进行正射校正作为遥感解译底图。从遥感影像上提取了白依庵滑坡的各要素,进行了稳定性评价和危害性分析,并提出了防治措施建议。根据研究结果可知,在现阶段利用Quickbird-2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进行滑坡研究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实用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75.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主要城市扩展时空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改革开放30年来,城市化速度明显加快,城市扩展是城市化空间上表现最明显的特征之一。论文选取我国大陆地区直辖市、省和自治区政府所在地及其他50万人口以上共135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利用2007年北京一号小卫星多光谱数据,结合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和21世纪初的美国陆地卫星数据,采用面向对象分割和人机交互的信息提取方法对城市的主建成区进行动态监测,采用扩展面积、扩展强度、分维数、聚集度等指标分析城市扩展的规模、程度及形态等空间格局的变化,同时根据我国区域发展特点选取7个典型区进行扩展动态分析比较,并且结合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等,概括分析了中国城市扩展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76.
当前我国电力系统安全性评估主要是针对电力系统本身建模和故障分析计算,而对电网基础设施的脆弱性评估目前还没有公认的定义和统一标准。针对电网基础设施,在研究不同领域脆弱性概念的基础上,给出了电网基础设施脆弱性的定义,并在分析比较电网领域及城市基础设施领域脆弱性评估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PSR模型的电网基础设施脆弱性评估方法及思路,以某500kV变电站为例,进行脆弱性评估方法的实例验证,通过模型分析计算得出脆弱性指数,并依据标准判定其脆弱性等级为较轻。该方法的研究可为电网基础设施脆弱性评估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可有效指导电网基础设施脆弱性评估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77.
应用新型自动呼吸-滴定测量仪在线测量pH值、HPR等信号,进行了在SBR内实现短程脱氮的研究.采用SBR处理人工合成废水,COD和NH4+-N浓度分别为360,40mg/L,温度稳定在20℃,DO低于2mg/L,基于HPR在线监测控制SBR曝气历时.运行约60d后,亚硝酸盐积累率达到88%,COD和NH4+-N去除率均在90%以上,稳定实现了短程硝化反硝化.应用HPR估计硝化过程的NH4+-N浓度发现,NH4+-N实测值与基于HPR的计算值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722;计算值整体低于实测值,主要是由曝气初期的滴定启动滞后所致.  相似文献   
178.
淮河下游连续雾-霾及转换成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边界层探空资料、地面气象要素及污染物资料,研究了2012年6月中上旬淮河下游一次连续多日大范围雾-霾天气的雾-霾转换过程及成因.结果表明:近地面静小风为雾-霾长时间维持提供良好动力条件,边界层中低层维持的近中性层结或逆温层结创造良好热力条件,秸秆燃烧提供凝结核条件;雾和霾过程中风速下降伴随着能见度降低,风速增大则伴随着能见度升高.中度以上霾的形成和发展都伴随着空气比湿增大,霾向雾转换过程中比湿下降.比湿越大雾-霾持续时间越长,雾前比湿越高雾中最低能见度越低.能见度与SO2浓度呈正相关( Pearson相关系数为0.42)、与PM2.5和PM10浓度呈反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49和-0.56);雾-霾过程中上风向SO2、NO2浓度高于下风向2倍左右,下风向NO和PM10浓度高于上风向1.5倍左右,出现污染物转化.  相似文献   
179.
设计了一种基于铋锶钙铜氧化物高温超导带材(BSCCO-CC)的方形四分准各向同性超导股线结构,研究其电流特性的主要参数,包括自场临界电流、n值和外场临界电流及它们随外加磁场的变化关系。随后利用电磁仿真软件Ansoft Maxwell建模仿真,得到超导股线自场下的磁场分布,并结合Matlab软件进行计算,得到超导股线自场临界电流值、n值和外场临界电流值,并对外场电流值与外加磁场的变化关系进行分析得到相关结论。仿真验证本文所设计的BSCCO-CC方形四分准各向同性超导股线结构的合理性,证明该结构具备优良的电流特性。  相似文献   
180.
2011年4月通过GC定量检测和210Pb测年对灌河口海域表层和柱状沉积物中OCPs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的空间分布、来源解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灌河口海域表层沉积物中OCPs的浓度在nd~58.310-9 (干重)之间,河口海域O,P'-DDT浓度明显高于潮间带和入海河段,3个区域浓度排序为:潮间带河口海域入海河段。DDTs和HCHs浓度均处于国内中等水平。柱状沉积物中OCPs浓度在(2.0~850.0)10-9之间、平均值210.010-9,90年代初期OCPs浓度有所下降,2000年后又在波动中升高。来源解析及柱状样中OCPs浓度变化、转化情况均表明该海域沉积物有新的DDTs源输入。参照加拿大颁布的沉积物质量标准对灌河口沉积物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灌河口海域以DDT和DDD为主的毒性已处于频繁效应,需深入开展沉积物的环境风险评估研究,确认开展OCPs底质修复方案及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