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1篇
安全科学   20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115篇
基础理论   24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基于庇古理论征收环境税是解决环境污染外部性的规制手段,构建环境税费的动态面板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检验环境税费政策是否能产生降低污染又能激励绿色技术创新的双重红利.研究发现:我国环境税费政策的实施存在双重红利,地区高人口密度并未成为环境红利的制约因素,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需进一步优化调整才能促进双重红利效应.环境税费政策对环境污染、绿色技术创新存在非线性时变特征,只有在适宜的环境税费区间才能更好地实现双重红利效应;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环境税费的双重红利作用越明显.因此,以2018年开始征收环境税为契机,基于地区经济发展异质特征制定全方位的环境税体系是打赢环保攻坚战的重点.  相似文献   
42.
刘翠英  蒋新  杨兴伦  宋洋 《环境科学》2010,31(5):1352-1358
采用温室盆栽实验,选择红壤性水稻土和乌栅土,分别设定对照及添加1%和2%有机肥的处理,评价水稻根系对土壤中六氯苯(HCB)及其主要降解产物五氯苯(PeCB)的吸收富集能力,并比较水稻根中富集的HCB或PeCB量与4种溶剂(体积比3/1的正己烷/丙酮、乙醇、正己烷、水)提取的土壤中HCB或PeCB量的相关性,以评价土壤中HCB和PeCB对水稻根的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红壤性水稻土和乌栅土中,水稻根富集的HCB浓度平均分别为364.1和306.0ng/g,水稻根中PeCB浓度平均分别为12.7和28.7ng/g,主要原因是HCB在红壤性水稻土中的降解效率低于乌栅土.2种土壤中添加1%和2%的有机肥抑制HCB降解,因此降低水稻根中PeCB的浓度.水稻根中HCB和PeCB与4种溶剂提取的土壤中HCB和PeCB量的相关系数大小次序均为:乙醇正己烷/丙酮正己烷水,表明采用乙醇提取的土壤中HCB和PeCB量对评价其对水稻根生物有效性的效果最佳.4种溶剂中,仅乙醇提取的土壤中HCB与水稻根中HCB量呈显著正相关,而除水以外的其它3种溶剂提取的土壤中PeCB与水稻根中PeCB量均显著正相关.本研究表明,采用加速溶剂萃取法,通过选择合适的提取溶剂,评价土壤中HCB和PeCB对水稻根的生物有效性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43.
多溴联苯醚微生物降解过程与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溴联苯醚(PBDEs)属溴代阻燃剂,曾因其优良的阻燃性能而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石油化工和建材纺织等工业产品中.然而,随着大量生产和使用,PBDEs已成为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体等多环境介质中普遍检出且极具生态风险的有机污染物.因此,开展微生物降解研究对于典型环境中PBDEs污染风险消除和污染修复,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从PBDEs环境归趋行为及其暴露风险出发,综述了PBDEs微生物厌氧降解和好氧降解的最新研究动态,比较分析了两种降解过程的降解特性与影响因素,并针对微生物,尤其是好氧微生物降解机理,阐述了bph A或etb A功能基因及其编码酶对PBDEs好氧降解过程的调控作用,同时就PBDEs微生物高效降解菌种选育、降解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4.
研究以环氧氯丙烷、乙二胺、三乙胺对木薯秸秆化学改性制备的吸附剂对磷酸根的去除效果,考察了吸附剂投加量、溶液初始pH值、浓度、接触时间等对磷酸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木薯秸秆可以有效吸附磷酸根。改性木薯秸秆的投加量为4 g/L时,对磷酸根的去除率达到95%;吸附效果受溶液初始pH影响较大,去除率随pH的增大而不断增大,当pH为3.0~8.0范围时,改性木薯秸秆对磷酸根的吸附效果较好,去除率均为95%左右;改性木薯秸秆对磷酸根的吸附均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最大吸附量为2.58 mmol/g;改性木薯秸秆对磷酸根的吸附为快速吸附,30 min即可达到吸附平衡。二级动力学方程可以很好地反映该吸附过程,且平衡吸附量Qe的实验值与拟合值非常接近。颗粒内扩散是控制吸附速度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5.
为了解西安市高新区采暖期大气颗粒物(包括PM1 0和PM2.5)污染状况,于2013年1月1日到2013年3月15日在高新区进行了为期74 d的连续自动采样。结果表明:采样期间高新区PM1 0的小时浓度范围28~1744μg/m3,平均浓度为332μg/m3;PM2.5的小时浓度范围13~946μg/m3,平均浓度为207μg/m3。PM2.5占PM1 0的平均比例为63.8%。颗粒物浓度日变化呈现弱双峰特征,分别在凌晨2:00和上午7:00~8:00左右达到浓度最高值,但是上午的峰值并不明显。颗粒物在15:00~1 6:00之间浓度达到最低值,由于受采暖影响,18:00之后颗粒物浓度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46.
根据含裂隙含水层介质特点及污染物、细菌在含水层中的输运转化特点,利用二重孔隙介质假设,提出了多种情况下污染物、细菌在含水层中的相互作用模型,并对部分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模型的模拟值与实测值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7.
太湖流域洪涝的激发机制和减灾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世伦  姚炎明 《灾害学》1997,12(3):34-37
太湖流域洪涝灾害的形成包括自然和人为两方面的机制。自然机制有:①年降雨量较大,且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暴雨强度大;②地势周高中低,平原海拔低,河流比降小。人为机制有:①围垦缩小了流域蓄水面积;②地下水开采和高层建筑造成地面沉降;③土地非农业化使地表可渗透性面积减少。并提出洪涝威胁的发展趋势及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48.
一、前言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合废水,其中含有90-120mg/l的四氢呋喃.北京市化工研究院进行小试验表明,用焦化厂及北京第二印染厂的污泥生化曝气,废水COD可以达到排放标准,但出水中四氢呋喃含量较高(20一30mg/l),进行纯四氢吠喃的生化可能性试验,  相似文献   
49.
简要介绍了1985年墨西哥格雷罗7.3级地震和1996年丽江7.0级地震高层建筑震害特征.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震害预测方法对2000年姚安6.5级地震区的典型高层建筑进行了计算,将计算结果与实际震害进行了对比,分析了震害原因.  相似文献   
50.
近50年来长江水资源特征变化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长江水资源的特征如总量、用水量、水污染等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为:①1954-2004年流域平均降水量呈现下降趋势;长江上中游降水量的减少是导致宜昌、汉口水文站的径流量呈现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而大通水文站径流量呈上升趋势与汉口-大通间降水量增加有关;大通站1950到2004年的最小、最大月均径流量均呈上升趋势;长江水资源总量的变化主要受控于气候的变化。②水污染逐渐加重,水质有恶化的趋势,工业污染的增加是主要原因。③年均用水量占入海径流量的5.7%左右,人类活动尚未对长江流域总的水量构成很大的影响。结论:①长江水资源总量尚未发生巨大的变化,但由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污染已对水资源的利用构成了影响;②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和长江三角洲工业的发展,使得中国东部地区对长江干流水资源的依赖性增加,加大了长江水资源利用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