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1篇
安全科学   38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27篇
综合类   110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城市群作为多要素集聚空间,以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关系为代表的"人-地"耦合特征与规律有待深入探讨。立足于"人-地耦合"视角并构建指标体系,综合测度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并进行协调类型划分与主控因素的分析。研究发现:(1)城市群整体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达到0.38,空间依赖性较强,且高低聚类程度较高;(2)三大城市群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存在阶段性差异,空间不均衡性较为显著;(3)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的"协调型"特征具有多种类型,城镇化滞后型协调现象较为普遍,同时存在"弱势型"协调问题;(4)城市群整体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主控因素在十年间由经济城镇化转为人口城镇化;长三角、长江中游和成渝三大城市群分别受到人口集聚、建设投资与工业污染的主导影响。  相似文献   
72.
滇池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2000—2017年滇池水环境质量时空变化和生态环境时空演替规律,结合滇池目前水环境质量监测工作要求,利用以往研究成果筛选出的36个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滇池水生态健康评价方法模型,得出滇池水生态健康评价标准,输入滇池湖体2011—2017年4个监测点位相关指标监测数据进行方法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建立的评价方法能较为全面、准确、宏观地反映滇池水环境质量状况,与现有综合评价方法相比,能综合反映现有评价方法结果,且具有宏观、全面等优点,能很好地响应生物多样性变化,服务滇池的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73.
74.
为了给隧道内甲醇蒸气爆炸事故的应急救援提供理论参考,应用CFD数值模拟方法,在同种槽罐车(尺寸为10 m×2.5 m×3 m)分布间距固定的情况下,研究了隧道内槽罐车数量及其相对点火源位置对甲醇蒸气爆炸压力场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槽罐车的存在使隧道内甲醇蒸气爆炸超压明显增大,爆炸达到最大超压用时减少;爆炸超压峰值随槽罐车数量的增加而增大,当槽罐车数量从0增加到4时,该隧道内甲醇蒸气爆炸超压峰值由89.4 kPa增大到559.4 kPa;当只有1辆槽罐车存在时,槽罐车相对点火源中心的位置可以影响爆炸过程中槽罐车周围压力场的分布,使槽罐车周围压强增大。  相似文献   
75.
基于电声换能超声波雾化-旋风除尘器联用技术,研究了亲水性对粉尘颗粒去除率的影响。通过选择若干种亲水性不同的常见工业粉尘,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研究其亲水性与离心去除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旋风分离前加入雾气,亲水性较好的粉尘颗粒去除率有明显的提升,在通入浓度为4 g·m~(-3)的雾气后,滑石粉颗粒的去除率从无雾气时的76.9%提高到90.1%,增长幅度为13.2%,而亲水性较差的S-zorb脱硫催化剂去除率从72.1%增加到80.1%,增幅仅为8.0%。这一现象尤其体现在粒径在2.5μm附近的细颗粒物上,滑石粉去除率增幅最高点出现在粒径为2μm的颗粒处,从无雾气时的31.5%增长到有雾气时的72.8%,增幅为41.3%,而亲水性较差的S-zorb脱硫催化剂去除率最高增幅只有17.7%,从无雾气时的43.9%增长到有雾气时的61.6%,去除率增幅最高点出现在粒径为2.3μm的颗粒处。实验前后粉尘颗粒形态的SEM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也证实亲水性对颗粒物团聚、长大有重要影响。研究亲水性对粉尘颗粒去除率的影响,可进一步优化、改进电声换能超声波雾化-旋风除尘器联用除尘技术,使其发挥更大的工业应用潜力,减少PM2.5排放。  相似文献   
76.
低温等离子体(Non-thermal Plasma,NTP)技术处理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具有结构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处理费用少等优点,但是单纯的实验研究对反应机理、活性物质难以进行细节研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分子模拟已经成为一种高效、快速的研究手段,尤其是在直接测量成本高昂或难以实施的情况下,可以对实验研究进行不可或缺的补充。文章基于大量文献对分子模拟方法和模型进行了调查研究,综述了近三十年来分子模拟在NTP降解气体污染物中的研究进展,对反应机理和反应模型按时间顺序进行梳理,并希望模拟 技术朝着多污染物、多维度、多技术结合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7.
一种新型高铺展性水成膜泡沫的性质以及灭火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自制的多组分水成膜泡沫溶液,并对该泡沫溶液的各种性能(表面张力,铺展性,灭火性能等)进行了表征,同时与传统的水成膜泡沫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该泡沫溶液的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很低.极低的表面和界面张力导致该泡沫在液体燃料表面具有很强的铺展性,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在燃料表面铺展成一层液膜,使燃料表面迅速隔氧降温,从而达到迅速灭火的作用.在通过压缩空气泡沫系统进行灭火的试验中,不论泡沫浓度处于3%或6%,在液体流量较大的情况下,该泡沫对标准柴油火的熄灭时间都在3秒之内.另外,泡沫溶液的铺展性和所形成的泡沫的灭火性能的试验结果表明水成膜泡沫的灭火速率主要是由其在燃料表面形成水膜的速率决定,而形成水膜的速率主要是由泡沫溶液的铺展速率、即铺展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78.
灰色控制系统理论在火灾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攀  张宇 《安防科技》2006,(3):22-23
利用灰色控制理论对贵阳市2001-2005年火灾起数建立GM(1,1)模型,并对火灾发展趋势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79.
为探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人类活动方式下西南典型岩溶地下河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以地质背景相似的重庆青木关和老龙洞地下河为例,从月动态、单场降雨动态两个尺度,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主成分分析(PCA)等方法对两岩溶地下河出口姜家泉、老龙洞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姜家泉与老龙洞的Ca~(2+)、HCO_3~-、Mg~(2+)、K~+、NO_3~-、Na~+、SO_4~(2-)、Cl~-、电导率等差异显著,姜家泉K+、NO-3的月动态变化幅度和浓度均值大于老龙洞,Na~+、SO_4~(2-)、Cl~-的月动态变化幅度和浓度均值则小于老龙洞.由PCA分析可知,水-岩作用对两岩溶地下河水的水化学特征及变化都起重要作用,但青木关主要受农业活动影响,老龙洞则主要受城镇活动、工业活动影响.由于人类活动影响方式和程度的差异,两岩溶地下河对单场降雨的响应也不同,姜家泉各指标变化与流量变化高度一致,老龙洞各指标的变化相对无序.青木关水化学特征的动态变化受水土流失、农业活动影响较大,水-岩作用次之.老龙洞则主要受到水-岩作用的影响,受城镇活动、工业活动、水土流失作用的影响也较明显.  相似文献   
80.
柴油车是机动车排放的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为研究沈阳市柴油车PM_(2.5)和PM_(10)的排放因子及其碳组分排放特征,采用检车线车载测试方法采集了15辆国三和国四排放标准的小型、中型、大型载客和轻型、中型、重型载货柴油车尾气样品,并对其中的碳组分进行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国三柴油车PM_(2.5)和PM_(10)的排放因子分别为(0. 193±0. 092) g·km-1和(0. 338±0. 305) g·km-1,国四柴油车PM_(2.5)和PM_(10)的排放因子分别为(0. 085±0. 038) g·km-1和(0. 100±0. 042) g·km-1,随排放标准的提升PM_(2.5)和PM_(10)排放因子显著下降.同一排放标准下,排放因子随车型的增大而增大. TC为柴油车的主要组分,国四柴油车中TC的质量分数(23%~48%)明显低于国三柴油车(29%~70%).各车型柴油车元素碳(EC)的质量分数均大于有机碳(OC),OC/EC为0. 70±0. 29,且国四柴油车OC/EC值低于国三柴油车.因载客汽车总行驶里程明显高于载货汽车导致油耗较高,相同排放标准载客汽车OC和EC的质量分数高于载货汽车.国三、国四柴油车质量分数最高的碳组分均为EC2,可将EC2作为柴油车的标识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