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2篇
安全科学   9篇
综合类   80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北京地区奥运会期间PM2.5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2008年奥运会前后减排和限行措施对北京居民心脑血管健康的影响,调查了2006~2010年7~9月的空气质量状况及北京急救中心心脑血管疾病日入院人数,采用时间序列方法中的非参数广义相加模型(GAM),在控制了长期趋势、"星期几效应"及气象因素的影响后,分析了北京PM2.5浓度与心脑血管疾病日入院人数的暴露-反应关系,并按性别、年份建立了模型.结果表明,PM2.5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效应,全人群、男性和女性滞后均为0~2d,在2006~2010年7~9月中,2008年3个人群的RR均最小,2009年RR最大.PM2.5日均浓度每增加10μg/m3,2008年男性、女性及全人群日入院人数风险分别增加0.18%、0.07%和0.00%,2009年男性、女性及全人群日入院人数风险分别增加3.43%、2.10%和2.97%.2008年7~9月采取的相关政策措施对降低了北京地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2.
亚硝酸盐对强化生物除磷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全面了解亚硝酸盐在生物除磷系统中的作用,采用SBR反应器,研究了亚硝酸盐对聚磷菌厌氧释磷、好氧吸磷的影响及短程反硝化除磷过程中各物质质量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厌氧段释磷量随厌氧段投加NO-2-N质量浓度提高而增加,在厌氧段的后期出现了以NO-2为电子受体的吸磷现象。在好氧段投加亚硝酸盐,当NO-2-N质量浓度从5 mg/L升高到10 mg/L时,好氧吸磷速率随NO-2-N质量浓度提高而迅速降低,但当NO-2-N质量浓度超过10 mg/L后,好氧吸磷速率随NO-2-N质量浓度提高降低速度减缓。系统缺氧除磷量与NO-2-N消耗量、缺氧除磷量与PHB(聚-β-羟基丁酸)消耗量均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53.
为了加深对聚磷菌(Phosphate Accumulating Organism,PAOs)代谢多样性及代谢机理的认识,采用序批式反应器(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BR),研究了PAOs单一好氧生物除磷能力的诱导过程,以及好氧时间、静置时间对单一好氧生物除磷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AOs单一好氧环境生物除磷能力的诱导很快完成,SBR反应器运行周期内生物除磷过程分为饱食期与饥饿期,其中,饱食期水溶液中COD降解速度很快,磷酸盐质量浓度略有升高,PAOs体内聚-β-羟基丁酸(Poly-β-hydroxybutyrate,PHB)质量比增加,聚磷质量比降低;饥饿期水溶液中磷酸盐质量浓度持续下降,聚磷菌体内PHB质量比减小,聚磷质量比增加。聚磷菌在单一好氧环境条件下的除磷能力不能长期保持,只有保证足够的好氧时间及静置时间,才能取得高效的单一好氧环境除磷效果。  相似文献   
54.
利用2009—2012年北京城区海淀宝联站6种污染物(PM2.5、NO、NO2、O3、CO和SO2)的连续监测数据,研究了污染物浓度的周循环变化规律,以及春节、国庆节假日期间和假日前后污染物浓度变化的差异.结果表明,北京城区O3浓度存在周末高于工作日的显著"周末效应"现象,其它污染物则表现出周末低于工作日的"周末效应"现象;国庆节较长假期存在与"周末效应"相类似的"假日效应",即假日期间污染物浓度明显低于非假日期间(O3相反).而春节期间PM2.5、CO、SO2出现"反常"浓度(污染物浓度在假日期间高于非假日期间),可能与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燃放有关.从污染物浓度日变化特征分析,污染物浓度高峰期与人类活动高峰期时间基本一致,而污染物在周末和工作日出现的浓度差异现象也与人类活动的周循环差异现象相吻合,NO、NO2和CO的小时平均浓度在周末和工作日的最大偏差出现在08:00,分别为-19.8%、-14.9%和-13.9%,说明北京城区出现污染物浓度的周循环变化特征和日变化特征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5.
大气传输路径对上甸子本底站气溶胶光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2005~2010年北京上甸子本底站的PM2.5浓度、气溶胶散射系数(σsp)的连续观测资料,结合后向轨迹分析方法,探讨了不同季节、不同气团传输路径对本底地区气溶胶光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染物水平不仅与气团来向有关,也与气团的运动状态有关.偏南气团路径下的PM2.5浓度和σsp整体高于偏北气团路径,同时运动速度较慢、高度较低的气团路径多对应较高的PM2.5浓度和σsp.春、夏、秋季来自华北平原地区以及冬季来自华北区域北部的慢速、低气团对上甸子的污染水平有重要贡献.沙尘气溶胶多出现在春季,平均气溶胶质量散射效率(αsp)为0.78 m2·g-1.四季平均人为污染气溶胶的αsp为4.00 m2·g-1,其中冬季最高,春季最低.对于人为污染气溶胶来说,春、夏、秋三季的西北偏西路径、偏南路径以及偏北路径中速度较慢的轨迹组均具有较高的αsp(4.0 m2·g-1),表明这些气团路径受人为排放活动影响较大,而冬季各路径的αsp均较高,说明冬季区域内人为排放的影响比较一致.春、夏、秋三季中其他偏北的气团路径主要受到人为污染与沙尘气溶胶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56.
同步反硝化聚磷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采用SBR反应器和人工合成废水研究了同步反硝化聚磷的条件和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厌氧/好氧方式下驯养的生物除磷污泥,在厌氧期之后供给硝酸盐,则污泥可以很快实现同步反硝化聚磷.聚磷前厌氧阶段的存在是实现反硝化聚磷必不可少的重要前提.在没有NO3-干扰而且乙酸钠为唯一碳源下,最佳厌氧时间为60min.先于缺氧期微生物接触硝酸盐,会使反硝化聚磷减弱甚至丧失.缺氧段NO3--浓度是影响反硝化聚磷效果的因素之一.在厌氧(2h)-缺氧(1h)-好氧(2h)的试验条件下,当NO3--N浓度由5mg/L上升至20mg/L时,其反硝化聚磷效率由11.9%上升至48.7%.但NO3--N浓度提高到了20mg/L以上时,其效率提高得不很明显.好氧段的存在不会使诱导形成的反硝化聚磷消失,但缩短好氧时间有助于提高DNPA在除磷中的比例.  相似文献   
57.
建筑施工扬尘排放因子定量模型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天津某建筑施工工地,现场采集大气中PM10、气象、路面积尘及机动车数等数据,并确定施工扬尘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利用FDM模型,计算施工扬尘排放因子,将计算得到的扬尘排放因子和各影响因素进行非线性拟合,建立施工扬尘PM10排放因子定量模型,并结合ISC3模型,模拟计算2003年11~12月间,天津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PM10排放浓度.结果表明,施工产生的PM10平均浓度为20.3μg/m3,占大气PM10浓度的13.3%.  相似文献   
58.
利用2015—2016年西南涡个例数据与同期的细颗粒物(PM2.5)浓度数据进行时空匹配,对比分析西南涡过境前后四川盆地PM2.5浓度变化,并结合温度、湿度、风等气象要素及逆温特征,深入研究西南涡对PM2.5污染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①2015—2016年四川盆地共182个西南涡,其中,干涡72个(多集中在春季),弱降水涡75个(多集中在春季和冬季),强降水涡35个(多集中在夏季).②总体而言,干涡过境使四川盆地PM2.5浓度增加,降水涡使PM2.5浓度减小,强降水涡的削减作用强于弱降水涡.全年来看,干涡过境使四川盆地PM2.5浓度增加10.52%,强、弱降水涡过境分别使PM2.5浓度减小29.72%、9.71%.③除降水外,3类西南涡对PM2.5影响的主导气象要素和逆温条件为相对湿度、风速和逆温层底高.而主导季节差异的气象要素和逆温条件各异:干涡的主导因素是温度垂直变化和逆温强度,在温度随高度递减和逆温强度较小的春季和夏季,对PM2.5浓度的增幅减小(甚至有削减作用);弱降水涡的主导因素是湿度和风速、逆温强度和逆温层厚度,春季其过境时湿度和风速最小,逆温强度和逆温厚度仅次于冬季,甚至使PM2.5浓度增加;强降水涡的主导因素是风速、湿度和逆温层底高,夏季其过境时风速和低层湿度最小,逆温层底高最低,对PM2.5的削减作用远弱于其他季节.  相似文献   
59.
北京城区与下游地区臭氧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8,他引:1  
2005年6月~2006年9月,分别在北京城区和兴隆对臭氧和气象要素进行了连续观测. 结果表明,除冬季外,北京地区臭氧的产生和消耗速度明显高于兴隆;期间北京和兴隆观测到的臭氧最大值(体积分数)分别为198.9×10-9和151.2×10-9. 臭氧超过国家二级标准的时数两地分别为171 h和255 h,北京城区90%以上集中在16:00前,而兴隆夜间臭氧污染占82%. 受到北京输送的影响,兴隆臭氧日变化的最高值出现时间比北京晚3~4 h,但是冬季兴隆受到的影响较小. 兴隆观测到的超标事件与北京的输送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持续稳定的天气条件和昼夜循环的局地环流可以导致兴隆臭氧持续积累,并在夜间形成臭氧“双峰”现象. 兴隆的AOT40分别为23.1×10-6×h、 26.5×10-6×h、 14.1×10-6×h,表明北京对下游区域的农业产生具有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