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2篇
综合类   19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海洋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建设作为该领域标准化工作的顶层设计,对科学、合理开展海洋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至关重要。本文在借鉴"环境标准体系"、"水利技术标准体系表"和"全国气象标准体系框架"基础上,根据《海洋环境保护法》和国务院赋予国家海洋局的"三定方案"职责,将现有的海洋环境监测、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海洋环境保护等四个标准体系框架整合为海洋环境保护标准体系框架,并以三种形式来体现,为构建科学、合理、系统、完善的海洋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2.
赤泥处理含磷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以赤泥为吸附剂,用静态吸附试验方法研究了赤泥对模拟含磷废水除磷的一般规律,并进而研究了其吸附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赤泥是一种有效的吸附剂,其静态吸附行为较符合Freundlich等温方程,15.5℃时其饱和吸附能力在0.766 mg/g.其动力学行为遵循Bangham方程和Elovich方程.影响赤泥除磷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吸附时间、G值、溶液pH值和赤泥投加量.  相似文献   
23.
介绍了4种测定起始惰性溶解有机物的方法.即Ekama和国际水质协会提出的两种直接测定法和排除溶解性残留物干扰的两种间接测定法。通过分析比较,指出了4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情况。其中直接测定法适用于有机物浓度较低的生活污水.间接测定法适用于有机物浓度较高的工业废水。  相似文献   
24.
南通市区大气污染特征分析及大气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南通市区1990~1994年大气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总悬浮微粒)的年平均,季平均,日一次值浓度及其变化规律的分析研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市区大气环境质量,并探讨污染变化特征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近5年,南通市区大气中二氧化硫,总悬浮物微粒浓度呈下降趋势,大气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夏季的大气环境质量优于冬季。  相似文献   
25.
装备采购合同管理是装备采购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军方依法执行合同、实现合同权利的主要手段。对美军装备合同管理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若干有益于我军装备采购合同管理的借鉴意见。  相似文献   
26.
近岸海域区域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实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立了适用于我国现阶段海洋环境质量监测现状的基于水、沉积物和生物三大介质污染状况的近岸海域海洋环境质量综合状况评价体系,包括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评价及等级分级标准的确定、评价流程的确定等内容。用所建立的综合评价体系对锦州湾海域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锦州湾海域总体状况较差,受到了严重污染,与锦州湾海域的实际污染状况相符,验证结果表明了该综合评价体系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7.
28.
在A2O工艺中,活性污泥异常导致污水处理厂生化系统产生生物泡沫污泥上浮是行业中公认的难题。研究表明,造成活性污泥中生物泡沫产生的原因很多,进水含油是其中的一种。如果处理不及时,会影响出水水质,进而会导致整个系统的崩溃。本文以苏州相城某污水处理厂实际运行情况,分析了生物泡沫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措施,以期能够对遇到此问题的其他污水处理厂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9.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的质量管理,是环境管理部门关注的重点。针对排污单位自行监测工作中存在的质控措施不规范;监测结果公开不完整;样品交接记录、原始采样记录、样品分析原始记录不齐全;流量计未检定或过期等问题。从自行监测方案的制定、自行监测信息公开、企业手工监测、企业自动监测等4个方面提出:应实施具体的质控措施;将污染物排放方式及排放去向、未开展自行监测的原因等方面的内容全部公开;通过计量认证第三方环境监测机构制订相关的记录单;将流量计送至计量单位实验室检定或者请计量单位现场检定等建议,对今后促进排污单位提高自行监测工作水平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0.
资源化利用废泥生产建材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明东  丛新  张志峰 《环境工程》2016,34(4):116-121
对近年来废泥建材化研究与应用进行了陈述、分析、总结和展望。发现淤泥、污泥、工业渣泥能够制造出性能优异的陶粒、砖、水泥;废泥生产建筑材料要按照性能测试分析、掺料掺量确定、工艺及参数确定、室内试验、中试试验、投入生产的顺序依次进行;废泥烧结建材时重金属在烧结后活性可能增强,添加水玻璃后可降低其活性;利用海港航道疏浚海淤泥烧结砖或陶粒除盐技术至关重要,已有多种技术可供参考;未来应研究废泥生产建材技术的环境影响及相应补救措施,启动和推进标准、工法的编制,加强技术和产业鼓励政策的宣传,引导和监管技术的规范化运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