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6篇
安全科学   30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105篇
基础理论   18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发展湿法烟气脱硫气液两相反应进程的原位在线测量技术有助于研究脱硫反应的传质过程,提高脱硫效率.本文选取双碱法中的Na2CO3喷雾液滴吸收SO2气液两相反应作为测量对象,利用自行研发的紧凑型彩虹折射仪搭建了全场彩虹测量系统,测量了喷雾液滴的折射率,通过反应过程中雾滴折射率的变化表征Na2CO3喷雾液滴吸收SO2气液两相反应的进程.结果表明,随着Na2CO3喷雾液滴吸收SO2气液两相反应的进行,喷雾液滴中的溶质Na2CO3逐渐转变成Na2SO3,液滴的折射率逐渐增大.依据Na2CO3的转化比例随液滴折射率的线性变化,推算出测量段内Na2CO3消耗量约为62.1%,进而计算出Na2CO3喷雾液滴吸收SO2气液两相反应速率为8.8×10-6kmol/(m2·s).  相似文献   
142.
基于集对分析法的河流监测断面设置合理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基于集对分析法的河流监测断面水质判别方法,对陕西省三原县清峪河2006~2008年的3个断面水质状况进行了计算和判别,并根据河流监测断面设置的相关要求,以及案例区域的实际情况,对3个监测断面设置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水质污染状况不断加重,以及周边环境已发生较大变化,陕柴西监测断面已不能满足环境监测等多方面要求,需要在实际调查和相关要求之下进行调整和优化;清峪河大桥断面和王店断面由于在3年间水质污染状况变化不大,并且,周边环境未发生较大变化,所以现阶段监测断面的设置是基本合理的,不需要进行调整,但是随着三原县污染源特征及位置的不断变化,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这两处监测断面的位置仍需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  相似文献   
143.
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体内Cu迁移特征的水培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重金属元素Cu在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植物体内的迁移及形态特征,研究通过水培模拟实验,运用ICP-AES测定了旱柳不同组织中Cu含量,并采用SEM-EDAX技术分析了旱柳不同组织显微结构和Cu存在形态.结果表明:在Cu胁迫下,根、茎、叶中Cu含量随培养液Cu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450μ...  相似文献   
144.
文章通过分批培养试验比较研究了在水产养殖废水处理中的相对优势的藻种——月牙藻和四尾栅藻在磷浓度一定的前提下,对不同初始氮浓度生长的响应,并应用Monod方程计算了两种受试藻种对氮的生长动力学参数:最大比增殖速率(μmax)及半饱和常数(K)s。结果显示,月牙藻的最大比增殖速率为0.410 d-1,半饱和常数为0.297 mg/L;四尾栅藻的最大比增殖速率为0.328 d-1,半饱和常数为0.471 mg/L。据此可以预测,当磷浓度一定时,无论是在低氮还是高氮浓度下,月牙藻比四尾栅藻更容易形成优势藻。  相似文献   
145.
我国城镇给水排水产品标准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与技术的发展,标准的重要性日益显著。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给水排水行业发展的情况,系统阐述了标准化对给水排水行业的影响,总结了给水排水行业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其发展趋势指出:标准化必须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及时制修订相关标准,形成更加完善的、符合技术发展需要的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146.
为进一步了解环太湖区域药品及个人护理用品(PPCPs)环境污染现状,于2016年9月对太湖以西常州区域水体中典型PPCPs污染水平进行了调查。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 MS/MS)检测分析了24种PPCPs在常州区域水体中的赋存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常州区域水体中24种目标PPCPs均被检出,PPCPs质量浓度总量范围为51.08~325.79 ng/L,20个监测点位中,红凌桥检出PPCPs总量最高,达325.79 ng/L;水体中优势污染物为双酚A和诺氟沙星,双酚A在黄埝桥检出的质量浓度最高,达158.53 ng/L,其次是新河口和红凌桥,质量浓度分别为65.57和57.86 ng/L;诺氟沙星在红凌桥检出的质量浓度最高,达75.12 ng/L。喹诺酮类抗生素、磺胺类抗生素在常州流域内基本呈均匀分布;激素类、大环内酯抗生素、神经镇痛类和心脏病类药物质量浓度与人口密度大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7.
不同粘土矿物对磷污染水体的吸附净化性能比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比较了凹凸棒石粘土、高岭土、膨润土和蛭石等4种粘土矿物共8个样品对不同程度磷污染水体的吸附净化能力.结果发现,4种供试粘土矿物对水体磷均有一定的吸附净化潜力,但针对不同程度磷污染水体存在一定差异,且同一种粘土矿物的吸附净化能力也会因矿物组成差异而不同;针对模拟Ⅴ类水(ρ(P)=0.4 mg·L-1),高岭土的吸附净化能力最强,其次凹凸棒石粘土和膨润土的吸附净化能力与活性炭接近,而蛭石的吸附净化能力较差;针对模拟劣Ⅴ类水(ρ(P)=1.0 mg·L-1),膨润土的吸附净化能力最强,蛭石次之,高岭土因矿物组成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凹凸棒石粘土的吸附净化能力与活性炭较为接近.结果表明,凹凸棒石粘土和膨润土针对不同程度磷污染水体的应用范围较宽,高岭土最适用于Ⅴ类磷污染水体,而蛭石可应用于劣Ⅴ类磷污染水体.  相似文献   
148.
信息化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深入分析了信息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联系,提出“信息化-可持续发展”一体化思想,即一方面通过大力发展信息化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解决资源过耗、环境污染等传统希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另一方面以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信息化建设,长远规划,合理布局,优化结构,协调信息化与社会经济环境之间、信息化系统要素之间的关系,提高信息化质量与效益,增强信息化发展潜力,预防和避免信息危机。  相似文献   
149.
本文在对环境问题归纳和总结的基础上,揭示环境问题与社会问题相互作用的类型、原因、特点,揭示不同区域、不同社会团体、不同人群之间的环境关系、环境矛盾的特点,以及环境问题与社会矛盾相互转化的状况,对如何消除环境冲突和摩擦,协调环境问题中人际关系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50.
江苏省不同营养状况湖泊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江苏省湖泊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并研究其对水环境质量变化的响应,于2012年春秋两季对江苏省16个湖泊51个采样点湖泊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以及湖泊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进行调查,分析水质指标与底栖动物指数间Pearson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江苏省16个湖泊营养状态指数范围为35.5~66.4,其中约81.2%的湖泊处于轻度-中度富营养状态,表明水质从好到中度污染;湖泊底栖动物优势种为寡毛类的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优势度为13.0%;香浓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 diversity index)范围为0.00~2.20,级别范围由极贫乏到较丰富状态,表明水质污染程度从重度到轻度污染。从全省尺度看,水质评价结果与生物学(香浓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Biotic Index(BI)指数)评价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与历史数据相比,江苏省湖泊底栖动物清洁敏感物种减少甚至消失,总体群落结构趋于小型化。16个湖泊水体总氮和总磷与底栖动物密度呈显著负相关,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与底栖动物指数(香浓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BI指数)间关系不显著。上述研究结果表明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无法完全客观反映湖泊水生态健康状况,因此需要综合水质、水文、水生生物、生境状况等因素发展新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