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安全科学   6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20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安徽电力建设第二工程公司被誉为“与中国电力同行”的企业,先后承建过国产首台600MW和900MW火电机组,2005年3月1日,公司又开始了“平圩二电”的建设施工。  相似文献   
12.
两级后置纯膜MBBR的反硝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纯膜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作为深度反硝化脱氮生物处理工艺的性能,采用两级纯膜MBBR反应器,以某市政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出水为处理对象,以乙酸钠为外加碳源,经过278 d,从启动、处理效果和负荷、碳源利用效率等方面进行了中试。系统历经启动、稳定运行、碳氮比调整和低温运行4个阶段,结果表明:两级后置MBBR反硝化系统总出水ρ(NO_3~--N)5 mg/L; 10℃时第1级反硝化负荷为0. 45 kg/(m~3·d),第2级反硝化负荷为0. 03~0. 29kg/(m~3·d);在水温为9~28℃时,拟合负荷温度变化系数θ值为1. 026;反应器污泥产率系数为0. 520~0. 542 kg/kg(COD);系统负荷与C/N呈线性关系,C/N适宜控制在4. 0~4. 5,过低则会造成NO_2~--N积累且影响出水NO_3~--N浓度。反应器出水硝态氮浓度低,且脱氮负荷高,表现出较好的低温抗性。  相似文献   
13.
利用混合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群在内循环三相流化床内处理实际味精废水,以火山岩为载体,考察了反应器的启动和驯化,分析了污染物进水浓度变化对处理效果影响和同步硝化反硝化效果。结果显示,经过10 d的间歇闷曝,微生物附着在载体表面,挂膜成功;经驯化可处理较高浓度的味精废水并具有较强耐冲击能力;同步好氧硝化反硝化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探索催化双氧水氧化去除间甲酚对开发炼油厂碱渣废水处理新技术意义重大。采用钛硅分子筛催化双氧水氧化水中间甲酚,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双氧水加入量、催化剂加入量和初始溶液pH对间甲酚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钛硅分子筛对双氧水氧化间甲酚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在反应时间为90 min、反应温度为80 ℃、n(H2O2)∶n(间甲酚)为4、催化剂加入量为1.5 g/L、初始溶液pH为1.0~11.0的条件下,间甲酚去除率约为94%,间甲酚溶液的BOD5/COD从氧化前的0.26提高到氧化后的0.38,可生化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我国水资源污染与饮用水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对我国水资源状况和饮用水安全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水资源贫乏,水资源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许多水厂不得不面临着使用更多的水质不符合要求的受污染水源原水作为生活饮用水水源。水污染主要是有机物和氨氮污染,常规净水工艺系统难以将这些污染物有效除去,降低了饮用水水质,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对饮用水水质标准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从受污染的水源原水中除去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污染物,提高饮用水的安全可靠性,强化传统工艺、替换传统的消毒剂、吸附、膜过滤和生物预处理等净水技术得到了国内外广泛重视和关注,尤其是经济、高效的生物除污染技术。  相似文献   
16.
解决水资源危机,一是开源、二是节流,别无他法。然而节约用水才是解决水资源危机的最有效途径。本文从国内外水资源短缺特别是天津市的水资源紧缺现状分析了节水技术对策,为有效缓解水资源危机、建设节水型社会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传统人工湿地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短路问题,本研究设计了折流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并将其应用于校园生活污水处理的试验研究。为期18个月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系统的最佳水力停留时间(Hlit)为20h。稳定HRT=20h,24℃下折流式人工湿地对COD、TN、TP去除率分别为76.40%、76.12%、65.37%;温度降至12℃时,系统对COD、TN、TP去除率分别降至67.56%、62.75%、61.33%;运行过程中前6格室和整个系统的SS去除率分别为79.5%和87%。基于试验结果,阐明了折流式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高效稳定的机理。  相似文献   
18.
对昌吉州"十一五"期间工业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重点探讨昌吉州污染源分布,工业能源消耗以及主要污染物排放特征和发展趋势。由分析得知,在昌吉州主要工业污染源分布,污染物总量排放水平等都存在较大的地区性差异,污染物排放总量分布不均。随着昌吉州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加,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亦将随之增大,为适应这种变化。通过研究,制定有效措施,为政府部门提供管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海洋工程建设对连云港近海环境因子和浮游植物的影响,于2009年5月(海洋工程建设前)和2016年同期(海洋工程建成后)前后两次对连云港近海叶绿素a(Chl a)含量、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环境因子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综合调查.结果显示,海洋工程建成后,调查海域水环境发生明显变化,近岸海域出现一个明显的高温区,与离岸海域温差达3℃;营养盐浓度明显降低,尤其是可溶性硅(DSi),平均浓度降低了70%.Chl a浓度和浮游植物生物量显著升高,群落结构变化明显,由硅藻占优势转变为硅、甲藻共同占优势.海洋工程建设前优势度较高的星脐圆筛藻(Coscinodiscus asteromphalus)和夜光藻(Noctiluca scientillans)占比明显降低,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优势度明显升高.冗余分析(RDA)分析显示,海洋工程建设前化学需氧量(COD)、可溶性无机氮(DIN)和盐度(负相关)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海洋工程建设后温度的影响明显升高;温度、BOD5和DO的增加可能是促使春季浮游植物增加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各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及排放特征,研究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路径。分析结果显示,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最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源是化石燃料燃烧,其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贡献比例在95.2%以上。能源活动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98.5%以上;工业生产过程排放的二氧化碳较少,占比在1.5%以下。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二氧化碳排放行业是煤电、电解铝、煤化工、硅基新材料。在此基础上,结合各行业特点,提出发展园区循环经济、制定低碳行业标准和培育低碳产业等详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