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1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54篇
安全科学   94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57篇
综合类   288篇
基础理论   75篇
污染及防治   28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56篇
灾害及防治   2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2 毫秒
551.
环境保护与资源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资源、环境问题错综复杂,在人口与经济快速增长的条件下,在环境保护与资源持续利用之间,寻求合理的代价与适度的承受能力的动态平衡临界点是亟待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出发,阐述了资源、环境问题的最终目标;提出国家的宏观调控是环境保护与资源持续利用的核心,系统信息工程是资源、环境问题的战略技术;指出我国存在着资源、环境问题的地区差异,协调跨省区、跨部门的综合性重大资源与环境工程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相似文献   
552.
为研究巯基坡缕石在模拟酸雨作用下对土壤Cd的钝化,该文通过开展室内柱淋滤实验,探究模拟酸雨作用下巯基坡缕石对土壤中Cd的淋溶行为、土壤p H及Cd形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0.025%的巯基坡缕石可使土壤中DTPA提取态Cd浓度降低40.49%,且不改变土壤的p H值。在模拟酸雨的淋出液体积为1 200 m L(600 mm降雨量)时,对照组(CK)和巯基坡缕石处理组(MPAL)中Cd累积淋出率分别为18.67%和12.60%(pH 5.6)、18.56%和11.62%(pH 4.5)、19.34%和9.67%(pH 3.0);土柱淋出液和淋滤后土壤的pH值分别升高1~2和0.1~0.3个pH单位,淋出液的EC值逐渐降低,在淋出液体积为500 mL(250 mm降雨量)后稳定,同时巯基坡缕石处理组和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淋滤后巯基坡缕石处理组土壤中的全Cd浓度高于对照组,DTPA提取态Cd浓度低于对照组,且在不同土层之间存在差异。模拟酸雨淋滤后,与对照酸雨(CK-pH 5.6)相比,典型酸雨(CK-pH 4.5)和强酸雨(CK-pH 3.0)淋滤后土壤中的DTPA可提取态Cd浓度和可交换态Cd含量分别升高5.94%和31.91%、12.64%和39.30%,增加Cd在土壤中的迁移能力。与对照组相比,巯基坡缕石处理组土壤中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Cd含量分别降低16.77%和25.13%(MPAL-pH 5.6)、14.73%和23.60%(MPAL-pH 4.5)、1.97%和25.51%(MPAL-pH 3.0),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Cd含量分别升高57.86%和26.52%(MPAL-pH 5.6)、69.36%和44.23%(MPAL-pH 4.5)、67.70%和53.83%(MPAL-pH 3.0),在酸雨作用下巯基坡缕石可增加土壤中Cd的稳定形态,降低Cd的迁移能力。研究表明:巯基坡缕石在模拟酸雨作用下钝化土壤Cd的效果比较稳定,是一种在南方酸雨区具有良好应用潜力的钝化材料。  相似文献   
553.
彭文杰  李强  宋昂  靳振江 《环境科学》2018,39(6):2673-2679
近年来水库温室气体备受关注,为揭示水库水气界面CO_2和CH_4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特征,于2016年7~12月采用静态箱法在五里峡水库对其CO_2和CH_4排放速率进行4次监测,并测试微型光合生物初级生产力等.结果表明,五里峡水库夏季为大气CO_2的汇,变化范围在-30.14~-3.47 mg·(m~2·h)~(-1),秋、冬季均为大气CO_2的源,变化范围在15.57~115.06 mg·(m~2·h)~(-1).甲烷排放速率在夏季变化幅度明显,变化范围在0.08~1.03 mg·(m~2·h)~(-1),而在秋、冬季变化稳定,变化范围在-0.07~0.43 mg·(m~2·h)~(-1).受水库周期性蓄水和排水影响,CO_2和CH_4排放速率在空间上表现为水库消落带和坝尾较低而库区较高的分布格局.此外,CO_2和CH_4排放速率时空变化与微型光合生物初级生产力分别呈显著负相关和正相关(r为-0.477和0.771).这是因为产甲烷菌能够将夏季微型光合生物固定的有机碳转化成CH_4释放到大气中,从而使微型光合生物对水圈CO_2和CH_4循环产生负反馈效应和正反馈效应.因此,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评估微型生物对岩溶水体碳循环的贡献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54.
多环芳烃(PAHs)是焦化废水的特征污染物,不同的焦化废水处理工艺会影响其归趋行为与削减量.基于此,本文追踪了焦化废水厌氧/好氧/好氧(A/O~2)和厌氧/好氧/水解/好氧(A/O/H/O)处理工艺中PAHs的分布行为,使用气质联用色谱(GC-MS)检测并分析了两种工艺中各单元反应器内废水及污泥样品的PAHs浓度,通过通量衡算,评估工艺系统处理效果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两种工艺的前置A厌氧池对PAHs的削减不明显,PAHs在A池富集的浓度远高于O池及H池,低环PAHs经水相从A池进到O池后得到有效降解,高环PAHs则大部分富集于污泥相中,风险比较大,应该区别处理;A/O/H/O工艺对低环的PAHs生物削减率略高于A/O~2工艺,对4环以上的PAHs,A/O/H/O则表现出更明显的降解有效性,理解为A/O/H/O工艺的H池促进了大分子有机物的水解,对PAHs具有针对性.综合研究结果认为,A/O/H/O工艺表现出比A/O~2更明显的降解PAHs的优势.  相似文献   
555.
细菌丰度是反映水体污染状况的敏感指标.为了解亚热带岩溶区水库营养状况,细菌丰度和细菌生产力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本文以亚热带典型岩溶水库——广西上林县大龙洞水库为研究对象,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TLI)评价大龙洞水库水体的营养化类型、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细菌丰度分布情况以及14C标记法测定细菌生产力.结果表明,大龙洞水库处于富营养化状态,细菌丰度在调查水域存在明显空间异质性;沿着水流方向从上游到下游表层水的细菌丰度呈先递减后增加的趋势;细菌丰度垂向分布特征均表现为表层中层底层;细菌生产力的变化特征为表层水的细菌生产力明显高于中层和底层.相关性分析表明,细菌丰度与细菌生产力呈显著正相关;细菌丰度与温度、p H、高锰酸盐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与电导率和DIC呈显著负相关,与DO、叶绿素a、DOC呈极显著正相关;细菌生产力则与p H、DOC、高锰酸盐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与电导率、DIC呈显著负相关,与DO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将影响细菌丰度和细菌生产力的10个环境因子均划分为两个主成分,第一主成分为温度、p H、电导率、DIC、DO、Chla、DOC和高锰酸盐指数,第二主成分为TN和TP,表明大龙洞水库细菌丰度和细菌生产力受多种环境因子共同影响,进而使光合细菌成为水体初级生产力的重要贡献者.  相似文献   
556.
城市典型不透水下垫面径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污染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雨童  李田  彭航宇 《环境科学》2018,39(11):5007-5014
在我国属于优先控制污染物的邻苯二甲酸酯(PAEs)应用依然广泛,径流中的PAEs对受纳水体的污染值得高度关注.对上海典型的城市不透水下垫面路面及屋面降雨径流中6种优先控制PAEs的质量浓度进行监测,评价城市不透水下垫面径流中PAEs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上海市路面及屋面径流中Σ_6PAEs的EMC平均值分别为170. 64μg·L~(-1)和40. 92μg·L~(-1),与国外城市相比污染严重,DEHP为主要PAEs污染物.对不同类型水样中PAEs含量差异的显著性分析发现,不同下垫面径流中低分子量(LMW) PAEs浓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路面径流中高分子量(HMW) PAEs浓度显著高于屋面径流及雨水(P 0. 01),道路交通是造成下垫面径流PAEs污染的重要因素.路面径流中PAEs、TSS及COD浓度随降雨历时的变化特征表明,PAEs的变化趋势与TSS及COD相同,初期径流浓度较高,存在初期冲刷效应.不透水下垫面径流中PAEs浓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表明,屋面径流中Σ_6PAEs浓度与降雨强度呈负相关,与TSS呈正相关.路面径流中Σ_6PAEs浓度与降雨量、降雨强度呈负相关,与前期晴天数、TSS、COD呈正相关.下垫面径流中Σ_6PAEs浓度与表面累积的颗粒物含量有关. DEHP、DBP为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控制污染物,路面及屋面径流中DEHP的浓度超过8μg·L~(-1)的标准值分别达到32、7倍,路面径流中DBP浓度在多数降雨事件中超过标准值3μg·L~(-1),屋面径流中DBP浓度在多数降雨事件中低于标准值,下垫面径流直接排放对受纳水体,特别是饮用水水源地存在威胁.  相似文献   
557.
丙酮活化过一硫酸盐性能及非自由基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丙酮活化过一硫酸盐(Peroxymonosulfate,PMS)氧化降解酸性橙7(AO7),考察了丙酮投加量、PMS浓度、初始pH值及共存阴离子等反应条件对AO7氧化降解的影响,探讨了丙酮/PMS反应体系中的反应机制.结果表明,当初始p H为9.0、n(PMS)/n(AO7)为17.5∶1、丙酮投加量为10 mmol·L-1时,反应30 min可使AO7的降解率达到99.8%.在丙酮/PMS的活化体系中,随着丙酮投加量、PMS浓度和p H的升高,AO7的降解率也逐渐增大,碱性条件下最有利于AO7的降解.自由基淬灭实验分析表明,单线态氧(1O2)是氧化降解AO7的主要活性物种.Cl-、CO2-3对丙酮/PMS体系中AO7的降解有促进作用,离子浓度越高,AO7降解速率越快,腐殖酸(HA)的加入对AO7的降解有轻微的抑制作用.紫外可见光谱分析表明,AO7分子中的偶氮键及萘环结构被破坏,从而得到降解.  相似文献   
558.
土壤安全关系百姓民生福祉、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土壤污染的严峻形势要求我们必须采取措施积极防治土壤污染。我国土壤污染立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缺乏专门性立法、整体性保护、系统性预防和全面的责任设置。未来我国土壤污染立法应当坚持"生命共同体"、风险防控和保护优先的理念,科学确立立法模式,拓展规制范围,完善责任设置。  相似文献   
559.
基于韦伯-费希纳拓广定律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基于韦伯--费希纳(Weber-Fischna)定律并加以拓广,指出空气污染物浓度成等比变化时,其对人体和生态环境产生的危害程度成等差变化;应用‘等比赋值,等差分级'的指数标度法,确定出7项空气污染物的日平均浓度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并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除NO2、CO和TSP在两种标准中各有一个级别的浓度限值差异稍大外,其余空气污染物的两种标准的相同级别浓度限值十分接近,从而为制订的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60.
网络时代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以占领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阵地,建立高素质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和网络伦理教育,以开创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