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2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253篇
安全科学   333篇
废物处理   41篇
环保管理   157篇
综合类   803篇
基础理论   126篇
污染及防治   119篇
评价与监测   64篇
社会与环境   70篇
灾害及防治   46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9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01.
胜利油田含油污泥的植物修复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胜利油田滨一污水站产生的含油污泥经俄罗斯菌剂修复后含油量仍较高,为进一步降低其含油量,采用了植物修复技术.在总面积为1 000 m2的含油污泥修复场地上,分别种植了高羊茅、苜蓿、大豆、玉米和高粱,进行了120 d的植物修复.检测了植物修复前后含油污泥的含油量、基本理化性质、生物毒性、微生物数量和代谢功能多样性.对比发现,植物修复后含油污泥的石油降解率最高可达34.09%,持水率提高,生物毒性下降,微生物数量增加及代谢功能多样性增强.实验说明,植物修复是处理含油污泥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2.
总结了棉纺印染类项目常规生产工艺、产污环节及其特性,并剖析其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常见问题与不足,从污染防治、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及环境管理等方面出发,介绍了搞好棉纺印染类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要点。  相似文献   
103.
水质总氮测定中的有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总氮测定中的一系列影响因素,诸如实验用水,器皿的洗涤,实验室环境试剂的提纯、配制和保存,消解温度、压力和时间的控制,以及高氨氮水样中的总氮测定、总氮、总磷的同时测定和其他有关的问题,作了较为详细的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4.
地震应急处置推演训练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震灾害是破坏性极大的突发性自然灾害。震后高效、快速、有序地开展地震应急处置已是社会对各级政府和地震部门的客观要求。提出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场景渲染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研制用于培训的地震应急处置推演训练系统,它能快速生成不同的虚拟地震现场环境和与其相关的问题,让受训人员融入其中来进行地震应急的推演训练。给出了建立地震应急处置推演训练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并对其技术框架和系统功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105.
以三聚氰胺为前驱体,经热解—回流法制备了石墨相氮化碳(g-C3N4),采用XRD、FTIR、SEM、EDS、PL等技术对g-C_3N_4进行了表征。研究了g-C_3N_4在UV-H_2O_2体系中对废水中亚甲基蓝(MB)的光降解效果。实验结果表明,UV+g-C_3N_4催化剂+H_2O_2体系能协同降解MB,在初始MB质量浓度为20 mg/L、初始废水p H为5、废水体积为250 mL、g-C_3N_4加入量为0.10 g、H_2O_2浓度为0.4 mmol/L、反应温度为25℃的优化工艺条件下,紫外光照射70 min时MB脱色率达98.32%。g-C_3N_4催化剂具有较好的重复使用性能,使用5次后MB脱色率仍保持在95.10%。  相似文献   
106.
根据2014年6月和12月在怀洪新河太湖新银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现场调查数据,对保护区生境及渔业群落进行了研究。保护区主要水质指标达到Ⅲ类标准,TN为制约因素。保护区共分布有水生维管束植物24种,其中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漂浮植物和浮叶植物分别占41.67%、33.33%、16.67%和8.33%。现场调查共采集到鱼、虾类37种,包括鱼类33种、虾类4种,分别隶属于8目15科35属。群落结构以淡水定居性物种及杂食性物种占优,夏季优势种为日本沼虾、红鳍原鲌和刀鲚,冬季为鲫、鲢和鳙。夏季各种网具中采集的渔获物均重变幅为0.12~114.32 g,冬季为4.07~696.70 g。保护区成鱼(虾)资源密度为20.18万尾/km2和10 440.8 kg/km2,幼鱼资源密度为534.58万尾/km2和587.8 kg/km2。冬季资源密度显著低于夏季,数量及重量密度仅分别为夏季的6.94%和30.93%。基于渔获尾数的多样性特征值为:丰富度指数(R)3.812 0,信息指数(H’)1.496 0,优势度指数(D)0.409 9,均匀度指数(E)0.124 0。克氏原螯虾在保护区内广泛分布,对其危害性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07.
随着中央政府将长江经济带发展提到国家区域战略的新高度,其对建设用地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作为客观反映地区剩余或潜在建设用地对未来人口集聚、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承载能力的指标,后备适宜建设用地潜力成为决定研究区域能否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基于此,本文根据后备适宜建设用地的计算方法和评价技术流程,测算了长江经济带后备适宜建设用地潜力,并对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后备适宜建设用地面积为85 672.35 km2,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18%,总体潜力不大,空间上呈现出长江北部高于南部,中游、下游、上游地区依次递减的分布趋势;人均后备适宜建设用地0.22亩/人,下、中、上游地区呈现出依次递减的趋势;四川盆地、两湖平原、皖北等区域的后备适宜建设用地潜力较大,长三角、大城市市辖区以及川西地区不仅后备适宜建设用地较缺乏,人均后备适宜建设用地面积也较低。  相似文献   
108.
将社会库存、水资源足迹和污染足迹纳入生态足迹需求计算模型,改进和完善了生态足迹需求理论与方法. 依据海南省统计年鉴资料,计算并分析了海南省1952—2004年的生态足迹,揭示了海南省52年来对自然资源利用的状况和特征.结果表明:①海南省可再生资源生态足迹占总生态足迹的绝大部分,二者呈同步增长态势,但距离在加大;②海南省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主要集中于海洋、耕地和能源用地,对草地、林地、淡水水域和建设用地的利用强度相对较小,对水资源的利用强度明显减少;③海南省万元GDP生态足迹呈下降趋势,资源利用效益逐步提高. 海南省生态足迹动态变化的原因包括:①海南省生态足迹的变化是海南省经济生产和消费结构变化的结果,经济和人口增长导致资源的大量消耗,是造成生态足迹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②海南省经济生产的主要方式是农业,农业问题是海南省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③海南省对耕地、林地和水资源的利用逐步下降,近几年对水域特别是海洋动物性食品的需求急剧增加,这是居民收入水平上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9.
我国电子废弃物资源化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文章分析了我国电子废弃物在回收、管理和利用方面的特性,预测了未来电子废弃物的产生量。研究表明,电子废弃物是具有双重性质的宝贵资源,且未来几年我国将进入电子电器产品淘汰的高峰期,2006年,我国将产生远远超过5.8亿台(部)的电子废弃物,到2010年,电子废弃物产生量将翻一番,达到12.98亿台(部)。鉴于此,建议我国未来的研究中,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领域:首先是建立合理的法律监管体系;其次,是建立有效的回收处理体系;最后,应积极鼓励新技术新工艺,特别是清洁生产工艺的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110.
针对电除尘器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除尘效率下降的问题,提出斜气流这一新型技术,对该技术进行试验研究和细致探讨,并对该气流分布状态进行可视化研究;为我国电除尘器气流技术的发展提出一定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