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56篇
安全科学   40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7篇
综合类   200篇
基础理论   32篇
污染及防治   19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4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41.
《船舶压载水公约》已在中国正式生效,评价船舶压载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化学副产物对海洋环境造成的危害,是海洋环境领域一个新的关注点。该文以上海港为例,结合国际海事组织船舶压载水风险评估方法,建立了处理后压载水中41种典型化学副产物安全阈值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41种化学副产物安全阈值最低的是二溴乙腈(0.227μg/L),其次是一氯乙酸(2.166μg/L)、次氯酸钠(3.09μg/L)、溴氯乙腈(3.58μg/L)、一氯乙腈(3.64μg/L)等,而安全阈值最高的是二溴甲烷(114 000μg/L)。此外,造成结果偏差性的主要原因在于毒性数据的缺乏以及港口模型参数的不同。该研究结果不仅可为中国今后《船舶压载水公约》履约及压载水中化学副产物含量标准建立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也为相关领域环境评价提供借鉴方法。  相似文献   
242.
《关于建立健全长江经济带生态补偿与保护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财预[2018]19号),是中央财政加强长江流域生态补偿与保护的制度设计,其以建立完善全流域、多方位的生态补偿和保护长效体系为目标,从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整合、推进生态环保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及均衡性转移支付财力补助、实施上下游生态保护修复奖励政策、健全基于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的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统筹安排。该项政策实施将推动实现从单领域补偿拓展到综合补偿,对加快建立健全长江经济带生态补偿与保护的长效机制,实现生态补偿、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具有重要意义,是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43.
鉴于蒸汽爆破(简称"汽爆")预处理对污泥和餐厨垃圾联合厌氧消化的影响还鲜有报道,为探讨汽爆预处理对污泥和餐厨垃圾联合中温厌氧消化的促进效果及经济可行性,利用小型发酵罐在35℃下开展了未预处理污泥和餐厨垃圾联合消化、汽爆污泥单独消化、汽爆污泥和餐厨垃圾联合消化的试验,并进行能耗分析.结果表明,未预处理污泥与餐厨垃圾联合消化阶段,VS(挥发性固体)去除率为33.9%,沼气产率为311.0 mL/g(以投料VS计);汽爆污泥单独消化阶段,VS去除率和沼气产率均略高于未预处理污泥与餐厨垃圾联合消化阶段,但反应器ρ(NH4+-N)过高,影响产气稳定性,沼气φ(CH4)较低.汽爆污泥与餐厨垃圾联合消化阶段,VS去除率和沼气产率分别达到49.5%和420.5 mL/g,显著优于未预处理联合消化阶段.能耗分析表明,预处理的升温过程使汽爆预处理整体能耗偏高,但若能有效回收70%的热量,则汽爆预处理可提高污泥-餐厨垃圾联合中温厌氧消化工艺3.34 kW·h/t(以污泥量计)的能量产率.研究显示,汽爆预处理可提高污泥和餐厨垃圾联合中温厌氧消化工艺35.2%的沼气产率,但由于预处理能耗较高,预处理过程中热能的有效回收是汽爆预处理应用于污泥和餐厨垃圾联合中温厌氧消化经济可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244.
为探明江苏海涂(夏季)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特征,于2014年8月对江苏海涂进行浮游植物现场采样调查。调查共鉴定浮游植物4门73种,平均密度8.44×106 ind./m3,其中硅藻68种,为主要优势类群,平均密度5.65×106 ind./m3; 甲藻4种,平均密度4.75×104 ind./m3; 金藻与绿藻各1种,平均密度分别为92.36 ind./m3和51.31 ind./m3。按优势度高低,优势种分别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Y=0.48)、短角弯角藻(Eucampia zoodiacus)(Y=0.10)和蛇目圆筛藻(Coscinodiscus argus)(Y=0.02),平均密度分别为3.23×106 ind./m3、1.44×106 ind./m3和1.28×105 ind./m3。平均多样性指数1.48。浮游植物种数与密度总体沿岸高于近岸,南部高于北部,辐射沙脊群平均多样性指数明显高于长江口北部、废黄河三角洲和海州湾。随着入海营养物质的不断增加,海涂浮游植物群落种类数减少,多样性降低,优势种单一化,中肋骨条藻、短角弯角藻等小型赤潮种成为主要优势种。赤潮优势种密度的空间分布显示赤潮高风险区主要位于长江口北部、辐射沙脊群南部、射阳河口、中山河口与灌河口,江苏海涂赤潮风险总体南部高于北部。  相似文献   
245.
本文以云南城镇化战略思路调整为背景,在分析云南山地城镇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现状的基础上,对山地城镇建设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及对策进行了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246.
利用大气压强电场电离放电的物理方法,将空气中的O2和海水中H2O(气态)电离、离解生成羟基自由基(.OH)等氧活性粒子,溶于部分压载水中形成高浓度羟基溶液,再注入到输运压载水的主管路中,实现在输送压载水的过程中快速致死海洋有害生物和病原体.在10 t.h-1的船舶压载水处理实验系统中,进行了.OH致死浮游生物和细菌的实验,.OH浓度为0.65mg.L-1时,致死率达100%,达到《国际公约》压载水排放标准.同时选用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进行.OH致死生物形态学研究,在显微镜下观察到.OH严重地损害了细胞壁、细胞膜、胞内物质等的重要组成和功能物质.  相似文献   
247.
几种湿地植物对重金属镉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重金属镉(0、20、30、40、50、60 mg·L-1)胁迫对水生美人蕉(Canna glauca)、红蛋(Echinodorus osiris)、风车草(Cyperus alternifolius)、彩叶草(Coleus blumei benth)等湿地植物体内丙二醛、脯氨酸、镉的含量以及细胞膜的透性变化的影响,探讨了镉胁迫下不同湿地植物对镉的生理生化响应和耐受能力,为应用人工湿地处理含镉废水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镉胁迫下4种供试植物叶片的丙二醛含龟和膜透性增加,并且试验条件下,培养液中镉质量浓度越高植物叶片中阿二醛细胞膜透性也越高;植物叶片中脯氨酸质量分数变化则有所不同,培养液中镉质最浓度处于0~40 mg·L-1时,脯氨酸质量分数随着镉质量浓度增加而增加,镉质量浓度高于40 mg·L-1,脯氨酸质量分数随着镉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湿地植物对镉胁迫响应也显著不同,丙二醛含量、脯氩酸质量分数和细胞膜透性大小为:彩叶草>风车草>红蛋>美人焦.由此可见,4种供试植物耐受镉害的能力依次为:美人蕉>红蛋>风车草>彩叶草.美人蕉和红蛋在含镉废水人工湿地生态上程修复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48.
镧改性沸石对太湖底泥-水系统中磷的固定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考察了不同反应时间、pH值、硅酸根离子浓度、DO浓度、老化时间以及初始磷浓度等条件下一种新型底泥改良剂-镧改性沸石对太湖底泥-水系统中磷的固定作用.当水中磷浓度很低时,太湖底泥和镧改性沸石改良太湖底泥均释放出磷.镧改性沸石改良太湖底泥的释磷量少于太湖底泥.镧改性沸石改良太湖底泥中金属氧化物结合态磷(NaOH-P)和钙结合态磷(HCl-P)等较为稳定形态磷含量多于太湖底泥,而镧改性沸石改良太湖底泥中氧化还原敏感态磷(BD-P)这种不稳定形态磷含量少于太湖底泥.太湖底泥和镧改性沸石改良太湖底泥对水中较高浓度磷酸盐的吸附平衡数据均可以采用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加以描述.镧改性沸石改良太湖底泥对水中磷酸盐的吸附能力明显高于太湖底泥,且吸附能力随老化时间的增加而降低.被镧改性沸石所吸附的磷酸盐主要以NaOH-P和HCl-P等较为稳定形态磷存在,不容易被重新释放出来.上述结果表明,采用镧改性沸石对太湖底泥进行原位改良可以增强太湖底泥对磷的固定能力,减少太湖底泥磷的释放.  相似文献   
249.
为辨别稻作系统不同水体硝态氮来源,选择太湖地区典型稻作区域,应用硝态氮δ15N同位素技术,结合水化学方法(如NO3-, NH4+, TP, Cl-, SO42-),研究水稻施肥之前(4~5月),施肥期(6月),及施肥之后(7~8月)地表水和地下水硝态氮来源.结果表明,地表水和地下水硝态氮含量普遍较高.在施肥期,各水体硝态氮中δ15N均较低,表明该时期农业化肥是水体硝态氮的主要来源.在施氮前期,池塘水δ15N较低,其可能原因是受雨水的影响;而地下水δ15N较高,可能是水体发生了强烈的反硝化.在施肥后期,池塘水δ15N较高可能受养殖废水影响;地下水δ15N较低,可能受农田渗漏水的影响.河水和灌溉水硝态氮δ15N在各时期波动不大,其中河水硝态氮主要来源是生活污水和动物粪肥,但灌溉水硝态氮主要来源于雨水.本研究提出新的Cl-浓度和NO3-/Cl-物质的量比区间以辨别太湖地区水体硝态氮来源.  相似文献   
250.
目的了解衡阳市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探讨中国传统习俗在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在衡阳市随机抽取4个社区,再在每个社区随机抽取产后2~4周的妇女共492例,利用"EPDS量表"和自编的"产后抑郁症影响因素调查表"对其进行调查,EPDS≥13定义为抑郁症患者,分析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492例产妇中共有107例抑郁症,抑郁症发生率为21.75%.产妇的年龄、"坐月子"的地点、家庭经济收入、分娩方式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无关(P0.05),产妇的文化程度、婴儿的健康程度、性别、与期望性别的一致性、家人对婴儿的心理接受性、夫妻关系、婆媳关系等7个因素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有关(P0.05).结论衡阳市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为21.75%,中国"重男轻女、传宗接代"的传统思想与产后抑郁症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