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6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176篇
安全科学   58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63篇
综合类   490篇
基础理论   104篇
污染及防治   58篇
评价与监测   73篇
社会与环境   27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为了考察中国亚热带不同森林类型对雨雪冰冻灾害的响应模式,以粤北天井山3种代表性的林型—针叶林、阔叶林和混交林为对象,于不同森林类型中比较受损森林与未受损森林在凋落物年产量、成分及月际动态方面的差异,从而在凋落物水平上反映不同森林类型在雨雪冰冻灾害后的早期恢复力。研究结果表明,灾后针叶林、阔叶林和混交林的年凋落量分别为0.52、3.21、1.37 t.hm-2,比未受损的同种森林类型年凋落量显著减少,减少程度分别为87.89%、53.46%、76.78%。由此可以看出阔叶林的植被恢复情况最好,说明在凋落物水平上,其灾后恢复的早期阶段恢复力最强。在凋落物成分方面,灾后各森林类型叶凋落物所占比例显著增加,枝凋落物所占比例则显著减少。受损针叶林和阔叶林的凋落物月动态与未受损森林基本一致,但其波动幅度较小;在混交林中,受损和未受损森林其凋落量的季节动态模式则表现出不一致性且为不规则型。根据研究结果,建议在亚热带地区优先考虑种植阔叶林以促进受损森林在类似雨雪冰冻灾害的极端天气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72.
为研究济南市大气降尘的变化规律,探讨降尘的气象影响因素,于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在济南市区及县区共21个采样点采集了降尘样品,研究了济南市降尘通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了降尘通量与环境空气中PM10和PM2.5的相关性,并通过构造降尘通量和各气象要素(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的标准化回归方程,计算了各气象因子对大气降尘变化的相对贡献率。结果表明:2018年济南市降尘通量表现为先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春季高秋季低,降尘通量在4月到达全年峰值(11.97 t·km~(-2)·30 d~(-1)),超过生态环境部2018年首次颁布的大气降尘国家考核目标标准(9 t·km~(-2)·30 d~(-1))的33%,且市区的降尘通量稍高于县区的降尘通量;21个采样点中,只有紧邻工业园区的蓝翔技校和受道路施工影响的建筑大学两个采样点降尘通量超标,分别为9.56 t·km~(-2)·30 d~(-1)和10.18 t·km~(-2)·30 d~(-1),其他采样点均不超标,跑马岭的降尘通量最小,为4.71 t·km~(-2)·30 d~(-1),济南市区各行政区降尘通量变化较大,县区差异较小;降尘通量与环境空气中PM10、PM2.5的质量浓度相关性均不高,说明降尘对环境空气的直接影响不大,泉城广场点位和清洁对照点位的降尘对环境空气影响高于其他点位,应加大措施控制降尘;3种气象因素中风速对降尘通量的相对贡献率达到50%以上,济南市大气降尘通量主要受风速的影响,风速较大时,降尘通量增加,县区采样点的降尘通量还与湿度有一定负相关,气温对降尘通量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73.
硒、砷及重金属在苏州地区水稻中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年11月在苏州地区布设9个采样点采集稻田土和水稻,分析As、Cd、Cr、Cu、Zn、Pb、Ni、Sb、Se和V等元素在土壤和水稻根、茎、叶、籽实中的积累分布特征,并评估当地人群食用该稻米的暴露风险。结果表明:苏州地区土壤和稻米综合质量指数IICQ均值为4.57,属于中度亚污染。大多数元素集中分布在根系中,籽实中较少。籽实对元素富集系数由高到低依次为CdZnSeCuNiAsVCrSbPb。虽然不同人群通过食用稻米籽粒摄入每种元素的目标危险系数THQ均1,但综合危险指数THI均1,表明人群通过食用当地糙米将会遭受潜在的风险。  相似文献   
74.
采用水稻秸秆在300,400和500℃热解温度下制备生物炭(BC),并从中提取生物炭水溶组分(DBC),结合微生物还原实验和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晶体衍射(XRD)、电子顺磁(EPR)等表征手段考察BC和DBC对Geobacter sulphurreducens PCA还原水铁矿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400℃热解BC可使微生物异化铁还原的速率增加12倍,还原率最高,这是由于其含有最多的醌基、羧基基团,可以作为电子穿梭体促进电子转移.BC不能作为电子供体直接向微生物或水铁矿提供电子.DBC使水铁矿的长期微生物异化铁还原程度和初始还原速率分别增加了10倍和2倍以上.500℃热解DBC可以充当电子供体或者电子穿梭体,促进水铁矿的微生物还原,但是不能直接化学还原水铁矿.  相似文献   
75.
太湖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形态分析   总被引:82,自引:6,他引:82  
王海  王春霞  王子健 《环境化学》2002,21(5):430-435
采用BCR三步分级提取法和ICP-AES测定了太湖沉积物中8种重金属不同形态的含量,初步评估了太湖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探讨了沉积物总有机碳(TOC)与重金属不同形态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6.
根系分泌物与根际微生物相互作用研究综述   总被引:95,自引:3,他引:95  
对几种主要根系分泌物与根际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和影响机理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同时提出了今后在根系分泌物及根际微生态方面需要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7.
重金属Cu,Pb,Zn,Cr,Cd在水稻植株中的富集和分布   总被引:103,自引:0,他引:103  
研究了外源可溶性重金属进入水稻土环境后,在水稻植株中的迁移、在水稻植株不同部位的分布及其分布随时间的变化。在水稻生长季节,重金属在水稻植株中迁移能力的大小依次为:Cd,Cr>Zn,Cu>Pb。重金属在水稻植株不同部位的积累分布是:根部>根基茎>主茎>穗>籽实>叶部。水稻分蘖期重金属在根部、茎干部和叶片的积累量达到最大,随着时间的延长,在根部积累的重金属愈来愈少;在茎干部积累的重金属在拔节期降至最小,随后含量又稍微上升;叶片上的重金属含量在拔节期迅速下降,随后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78.
哈尔滨市地处黑龙江省南部,松嫩平原东端,面积5.30万平方公里,人口94623万人。1997年粮食总产量为86.44亿公斤,比上年增长2.4%,首次突破85亿元。但是必须看到,农业生态环境中存在很多问题,个别地区因逆科学规律行事已陷入困境。如果要保持连续粮食丰收,就必须建立农业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因此,开展对农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就哈尔滨市农业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防治对策。一、农业生态环用存在问短1、土地资源的破坏与浪费。门〕水土流失严重。到目前为止,哈尔滨市水土流失总面积为3281.8万亩。这些地…  相似文献   
79.
荒漠化问题是个全球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就目前我国的荒漠化问题,本文提出了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80.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环境微生物生态学解析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诸多国家在环境微生物领域先后开展了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的建立和生物学评价工作。一些不依靠纯培养的微生物群落的分析方法已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具有细胞在测定过程中不被破坏、形状不改变、特异性强、能够真实反映在自然环境下微生物的情况及分布等特点,在环境微生物群落探测分析中已逐渐被广泛应用。该技术利用带有荧光标记的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与细胞内相应的靶核糖体结合,能将微生物探测、鉴定到属和种的水平。运用于硝化细菌、除磷细菌和丝状微生物等废水处理中常见的特征性微生物种群和群落生态学研究中,颇为高效。该技术的应用避免了传统培养方法进行鉴定和计数的局限性,在环境微生物生态学解析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