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8篇
安全科学   46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79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为评价汉阳陵帝陵外藏坑保护展示厅内文物保存大气环境的历史演变,本研究于2013-2014年度冬夏两季,对展示厅玻璃护围内(遗址区)、外(游客通道)的大气环境进行了监测与采样分析。结果显示,玻璃护围内存在温、湿度的季节性波动;遗址区PM_(2.5)质量浓度的夏季均值为18.414.6μg·m~(-3),冬季均值为28.0±18.9μg·m~(-3),遗址区与游客通道的I/O比值为0.62±0.23。仅在室外重度灰霾污染后,遗址区浓度高于游客通道。遗址区内气溶胶偏酸性,冬季酸性强于夏季。PM2.5各化学组成中有机物所占比例最高(42%~51%),二次无机离子(SO_4~(2-)与NO_3、NH_4~+之和)夏季占PM_(2.5)的37%,冬季占23%。遗址区内的文物依然面临微环境波动、气溶胶酸性和水溶性组分的物理与化学风化威胁。  相似文献   
162.
为解决建筑施工现场高处作业中安全管理人员巡检工作时存在的危险性高、效率低、识别场景复杂等问题,利用卷积神经网络(CNN)技术,提出一种高处临边安全防护装备的巡检方法,该方法结合计算机视觉,检测高处临边人员安全帽、安全带等安全防护装备的佩戴情况以及防护网是否破损;同时在YOLOv5算法基础上修改注意力模型,并开发轻量化检测软件。结果表明:轻量化后,模型尺寸降低到1.9 MB,相较于修改前减小86.8%。在图形处理器(GPU)运行环境下单帧图片检测时间优化到40~50 ms,相较于修改前减少65%~80%,大幅提高检测速度。  相似文献   
163.
臭氧-紫外预处理对高有机物原水混凝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以腐殖酸为模型污染物,分别考察了臭氧氧化、紫外照射及臭氧-紫外联合预处理过程对高有机物原水混凝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预处理方式均对原水中的溶解性腐殖酸具有明显的矿化作用.紫外及臭氧-紫外联合预处理还对后续的混凝过程具有强化作用.随着臭氧投量的增加和紫外照射时间的延长,混凝过滤出水的TOC和浊度呈明显下降趋势.当臭氧浓度(O3/C)达到9.0 mg/mg时,预处理对腐殖酸的去除率可以达到47%,过滤出水TOC含量为3.5 mg/L,浊度为2.6 NTU;紫外光照射3 h可去除原水中52%的溶解性有机物,其出水TOC为2.0 mg/L,浊度低于1.0 NTU.臭氧-紫外联合预处理后的混凝效果要明显优于二者单独作用的系统.在联合预处理系统中,当预臭氧浓度(O3/C)为1.0 mg/mg紫外照射时间为1 h时,过滤出水TOC为2.6 mg/L,且浊度低于1.0 NTU.不同预处理条件下的矿化作用主要是通过.OH实现的,同时.OH还对溶解性腐殖酸的团聚结构产生破坏作用,使其稳定性降低,从而促进了混凝过程对有机物的去除.  相似文献   
164.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城镇化是我国社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必然面临并需要科学引导与管理的重大问题.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过程具有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双重转型"背景;表现为人口城市化(异地转移)和农村城镇化(就地转移)"双重城镇化方向";是在"政府推动"和"市场拉动"双重动力驱动下的城镇化;是在制度变迁方面自上而下的城镇化和自下而上的城镇化的"双重发展模式".认为,中国的城镇化不能照搬别国的模式,必须从自己的国情出发,走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要在产业转型与体制转型的背景下,将人口城市化与农村城镇化、"政府推动"和"市场拉动"的城镇化机制结合起来,并积极多渠道地解决农民工市民化问题.  相似文献   
165.
为了准确地评估水库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的量级水平,对不同自然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的分析尤为必要。基于此,分析总结了3种不同自然生态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即陆地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及河口。结果得出3种不同自然生态系统为碳汇或碳源,可为发电水库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6.
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氧化NO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沉淀法制备出一系列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在内径为10 mm的固定床反应器中考察其对低浓度NO的催化氧化活性,催化反应活性顺序为:MnCrCoCuFeZn,并考察了以锰为活性组分采用低温固相法、流变相法和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催化氧化NO的活性。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流变相法和低温固相法制备的锰氧化物催化剂,在反应温度150℃,NO浓度为5×10-4,O2为3%,N2为平衡气,空速51 000 h-1条件下,NO转化率分别为65%和57%;采用浸渍法制备的Mn/TiO2-10%催化剂,在反应温度200℃,空速相同的条件下,NO转化率为47%。  相似文献   
167.
采用国内生产总值、人均纯收入、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11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陕南地区20个国家级贫困县(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运用聚类分析法将贫困县(区)分成四种类型:第一类是"第二、第三产业并进型"的汉滨区,第二类是"特色农业带动型"的商州区,第三类是"优势矿业驱动型"的洛南县和旬阳县,第四类是"传统农业主导型"的其余16个贫困县,针对各类型贫困县(区)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8.
山地城市污水特细砂除砂系统目标粒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强  王琦  胡澄  徐志恒  李华 《环境工程学报》2014,8(7):2653-2657
三峡库区重庆段污水处理厂长期受污水特细砂影响;污水中特细砂平均粒径仅182.6μm,而传统沉砂池通常以粒径大于200μm砂粒去除率来衡量沉砂池除砂效果;参考国外传统除砂设备性能参数估算特细砂总去除率仅为51.2%,若考虑砂水分离器效率等因素,则实际去除率更低。基于重庆"特细砂"的粒径分布特征、除砂效率理论计算分析认为,特细砂除砂装置的设计研发时,除砂粒径分界点或目标粒径为100μm,并以粒径≥100μm细砂去除率来衡量沉砂池的除砂效果,能保证粒径分布曲线中70%~95%的特细砂得到有效去除,能满足污水处理厂对特细砂的去除要求。  相似文献   
169.
为探究汾河上中游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研究了汾河上中游流域17个采样点位的大型底栖动物物种组成、空间分布、与水质环境因子的关系及其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汾河上中游流域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4门6纲25科,共37(属)种,且不同采样点位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生物密度和生物量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水质环境因子对汾河上中游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大小排序为DOTPCONNH_3-NTNpHBOD_5,不同种类大型底栖动物的主要水质影响因子不同;汾河上中游流域17个采样点中,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最好为"一般"等级,占总采样点位的29%,"较差"等级采样点位占41%,"差"等级采样点位占30%,汾河上中游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的多样性综合评价为"较差"等级.  相似文献   
170.
为揭示建筑安全事故致因因素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对其进行有效预防和控制,探讨1种STAMP模型的定量分析方法,用于深入剖析事故致因因素间的逻辑关系和属性特征。基于STAMP系统事故理论模型,从建筑工程安全控制结构入手逐层定性分析事故的致因因素;引入灰色DEMATEL与ISM相结合的方法对系统事故间的复杂逻辑关系进行层级划分;运用MICMAC分析计算各致因因素的驱动力和依赖度数值并判断其属性类别。结果表明:提出的定量分析方法运用到江西丰城冷却塔坍塌事故中的分析结果与事故调查报告相契合,能较全面地说明各层次结构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