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7篇
  免费   323篇
  国内免费   733篇
安全科学   833篇
废物处理   149篇
环保管理   421篇
综合类   2468篇
基础理论   587篇
污染及防治   353篇
评价与监测   167篇
社会与环境   127篇
灾害及防治   138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133篇
  2022年   172篇
  2021年   169篇
  2020年   153篇
  2019年   174篇
  2018年   196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132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322篇
  2013年   213篇
  2012年   212篇
  2011年   199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94篇
  2008年   178篇
  2007年   179篇
  2006年   150篇
  2005年   196篇
  2004年   168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135篇
  1998年   104篇
  1997年   120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100篇
  1994年   98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82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81.
东莞市蔬菜基地土壤中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抗生素作为新兴环境污染物在区域农业土壤污染特征研究中鲜见报道.本文利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调查了东莞市18个区镇24个代表性蔬菜基地土壤中喹诺酮类抗生素(QNs)的含量与分布特征.结果表明,4种喹诺酮类化合物的检出率均在90%以上,以环丙沙星(平均含量24.93μg·kg-1)和恩诺沙星(平均含量...  相似文献   
882.
松花江流域生物完整性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B-IBI)法对松花江流域的水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2015年松花江流域各点位水生态环境质量17.24%为优、10.34%为良好、24.14%为一般、41.38%为较差、6.90%为很差。与2012年松花江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的比较和趋势分析表明,松花江干流下游、第二松花江、松花江支流的水生态质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善,松花江干流下游改善尤为显著,松花江干流上游生态质量基本保持不变,嫩江水生态质量有下降迹象。流域总体水生态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总物种数和清洁指示类群EPT丰度均有增加。  相似文献   
883.
阿哈水库浮游植物功能群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解贵州高原阿哈水库的浮游植物功能类群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于2012年至2013年枯水期(11月)、平水期(4月)、丰水期(7月)对浮游植物与水样进行分层采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可分为23个功能群,优势功能群为B、D、J、LO、P、S1和X1,其时空分布特征表现为:枯水期、平水期与丰水期分别以B+D+P+LO、S1+LO以及S1为主,其丰度由枯水期至丰水期依次递增;优势功能群主要在15 m以下水体发生变化,营养物质分布差异及人工放闸泄水是产生该特征的主要原因;采样点大坝和库中的优势功能群季节变化大致相同,但却表现出大坝多于库中,而其丰度却低于库中的特征,水动力条件是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经RDA分析得出,优势功能群丰度与水温呈正相关,与总氮、透明度、磷酸盐、硝氮呈负相关,其中水温、透明度为影响浮游植物功能群时空分布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884.
李崖  邢鹤  朱琦  刘敏  张振宇 《环境科学》1998,19(3):94-96
简要介绍全国排污申报登记系统的指标体系设计,信息分类偏码,重点污染源筛选和系统结构设计、功能,程序设计等主要技术方法,并结合系统开发经验阐述了全国排污申报统一软件的研究成果及其功能特点。  相似文献   
885.
采用Pseudomonas putida 5-x细胞为吸附剂的生物吸附过程组合SBR生物降解系统处理含铜离子城市废水.研究了生物吸附剂Pseudomonas putida 5-x细胞的最佳制备条件以及组合系统的运行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在优化的条件下,Pseudomonas putida 5-x细胞对铜离子的吸附容量可达87.3mg·g-1,经生物吸附处理后,污水中Cu2+的含量显著降低,尽管残留的Cu2+对活性污泥吸附COD的能力尚有一定影响,但已不影响SBR系统对废水中COD的去除效果.研究表明,在活性污泥法处理含铜离子废水前,采用生物吸附技术降低废水中Cu2+含量,有利于提高后续活性污泥过程对COD的去除能力.  相似文献   
886.
关中地区城市空气质量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陕西省关中地区33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点2015年全年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和研究,讨论了关中城市空气质量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关中地区城市间空气质量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和整体性,影响关中城市群全年空气质量最主要的污染因子是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首要污染物呈现出显著的季节变化规律。人类活动、气象因素以及地形特征是造成关中地区空气质量现状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87.
冬小麦吸收重金属特征及与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   总被引:4,自引:8,他引:4  
冬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冬小麦吸收重金属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为明确田间条件下冬小麦吸收重金属特征及小麦籽粒中重金属含量与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定量关系,在小麦收获时通过对我国华北小麦主产区50个不同重金属污染程度田块的土壤和小麦进行点对点采样,分析土壤重金属含量、土壤pH、土壤有机质(OM)、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小麦籽粒和秸秆中重金属的含量,研究小麦吸收重金属特征及土壤理化性质对小麦吸收重金属的影响,并通过多元回归分析研究土壤重金属和理化性质与小麦籽粒重金属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所采麦田土壤Cd含量范围为0.150~2.66 mg·kg-1,其对应的小麦籽粒Cd含量范围为0.033~0.39 mg·kg-1;土壤Pb含量范围为4.68~371 mg·kg-1,其对应的小麦籽粒Pb含量范围为0.27~2.4 mg·kg-1;土壤As含量范围为3.00~21.3 mg·kg-1,其对应的小麦籽粒As含量范围为0.044~...  相似文献   
888.
氧化亚氮(N2O)是一种在大气中存留时间很长的强效温室气体,并被认为是21世纪破坏臭氧层的重要物质之一,气候预测需要对自然与人为排放的包括N2O在内的温室气体进行全面准确地估算.内陆水体是N2O的重要排放源,由于人为氮输入的增加,江河N2O的排放量可能逐年升高.本研究总结了江河N2O排放速率的研究方法,重点汇总了中国各气候带十大流域江河N2O的溶存浓度和水气界面交换通量,并与世界其他河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我国江河溶存N2O浓度为0.3~1591 nmol·L-1,N2O释放通量为-12.2~2262.1μmol·m-2·d-1,总体与世界其他江河的范围值具有可比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江河N2O的产生和释放机理,探讨了水中溶解性无机氮、溶解氧、有机碳以及水文、地形地貌与气象条件等对江河N2O产生和释放...  相似文献   
889.
为了提升二次气溶胶的模拟精度,在区域大气环境模式RegAEMS中加入了硫酸盐气溶胶的两种新生成机制(NO2+SO2化学过程和过渡金属催化氧化(TMI))以及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生成的挥发性有机物基集(VBS)方法.模拟了2020年1月上海市两次中度污染过程,并与观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研究发现,两次污染过程硫氧转化率(SOR)均大于0.4,PM2.5主要组分为SO42-、NO3-、NH4+等水溶性离子,占比为61.25%~63.85%.SOA占比为2.92%~3.0%.加入NO2+SO2化学过程和过渡金属催化氧化(TMI)后,硫酸盐模拟精度明显提升(相关系数(R)从0.49~0.63提升至0.58~0.67,相对标准偏差(NMB)从-35.0%~-36.5%提升至-17.3%~-14.2%).两种化学过程在污染发展阶段平均贡献占比为23.3%~27.9%,这可能是造成污染条件下SO42-浓度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VBS机制能够较好地模拟出SOA的变化趋势(相关系数为0.53~0.56),由于硫酸盐和SOA生成机理的改进,RegAEMS在PM2.5的模拟精度上有所提升(相对标准偏差(NMB)从-13.5%~-6.0%提升至-9.0%~-3.3%).  相似文献   
890.
为明确水蚀环境不同条件下植被恢复策略对土壤固碳和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差异,通过搜集91篇论文的实验数据,以农田(或裸地)为对照,基于Meta分析评估土壤有机碳(SOC)储量和团聚体稳定性对水蚀环境退耕还林/还草措施的响应.结果表明:(1)退耕还林/还草均有利于提高SOC储量,改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但两者的优势功能存在差异,还林的固碳效应强于还草,而还草对增强团聚体稳定性的作用更强.(2)多因素Meta分析表明显著影响SOC的因素有:恢复年份、土壤黏粒含量、植被覆盖度、年平均降雨(MAP)、年平均气温(MAT)和土壤深度.其中植被恢复对SOC储量的正向效应随着植被覆盖率增加而提高;草地恢复在土壤黏粒含量为20%~32%下对SOC储量的提高效应更显著,在MAP>800 mm或MAT<15℃条件下更易促进草地固碳效应,不同恢复年限下的草地固碳效应无显著变化;而林地恢复在土壤黏粒含量>32%下对SOC储量的提高效应更显著,气候条件对林地SOC储量无限制性影响,林地恢复下的SOC储量与恢复年限间存在正向效应.(3)植被恢复在黏粒含量为20%~32%时对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平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