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7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文章采用SBM方向距离函数对我国2004—2015年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测算,通过Bootstrap对结果进行修正,并利用PSTR面板平滑转移模型,探究环境规制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作用与"化石能源消费比例"、"化石能源消费规模"能源消费结构两因素演变的适配关系。在化石能源消费由高到低连续变化的不同阶段下,由于环境外部性大小不同、企业"成本效应"不同和"公告效应"的存在,环境规制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作用存在相应的差异。结果表明:12年来我国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呈波动变化,总体没有上升或下降的趋势。另外,环境规制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作用与能源消费结构演变存在显著适配关系。(1)单纯以化石燃料消费占比来看,当化石燃料占比处于较高的消费区间,环境规制水平对全要素能源效率呈现负向作用;当化石燃料占比降逐渐降低,此时负向作用减弱甚至开始促进全要素能源效率提高;(2)在"化石燃料消费占比"、"化石燃料消费规模"结构两因素共同演变视角下,化石燃料消费占比高、规模高,环境规制水平对全要素能源效率也呈现负向作用,当化石燃料消费占比、规模逐渐降低,环境规制水平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作用逐步由负转正,并且促进效用逐步增大。因此,本文的政策结论是:环境规制的调控效果与能源消费结构演变阶段存在适配关系,脱离了"节能"的环境规制效率是低下的,甚至是负作用。因此:(1)必须立足于一国能源消费结构现状来控制环境规制强度。(2)只有在严格深化以非化石燃料等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能源结构改革的前提下,环境规制才能更加深刻而有效地助力我国能源效率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李翠 《四川环境》2023,(1):142-150
绿道已经由初期的游憩路径发展为多功能网络,因此从多目标出发开展适宜性评价对绿道网络选线以及谋划绿道场景营造路径有着重要意义。以溧阳市为例,探索了多重目标下绿道选线的规划方法,在生态保护和景观游憩适应性评价的基础上,加权叠加得到多目标下的综合适宜性评估结果,并结合全域优势资源点位空间分布,构建形成市级、区级两级绿道网络体系。其中,市级绿道主要依托森林廊道、溧阳琴廊及1号公路形成,串联市级以上资源,区级绿道主要依托主干道路及河流,串联区级以上优势资源,从五大方面提出了以绿道为载体进行场景营造的规划路径。研究方法和结果对其他城市绿道网络规划有一定借鉴意义,对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空间品质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